“非职业球员无法做青训教练”吗?

凝阳聊体育 2025-03-07 04:33:43

我个人很钦佩也很羡慕孙继海指导当年辉煌的球员经历,这是事实。

但这几天他说“青训教练最好有职业经历或者受训经历,否则只能教特别小的孩子或者去当助教”,确实片面了。他针对的无非是想要走职业道路的青训人才,却忽略了广义的足球兴趣教学。

别的不说,我之前工作没离开帝都的时候,在全国十几个城市调研的结果,很多青训教练确实不是职业球员出身。然而国内的比赛生态一直不健全,也没有这么多球员能踢上职业。

就算给钱踢职业,从梯队一直给,直到能到首发,很多人也给不起——这是个梗。

青训教练良莠不齐不是什么稀奇事,我遇到的教练中有教得很好的,别人也不是职业球员出身,接触到他们的时候有一些正在教6~8岁孩子,有一些在教9~12岁孩子,训练课的教学质量确实不错,当然了,这些孩子未来也不是奔着铁定成为职业球员去的。

这就是核心。青训教练到底要面向职业人才还是要面向更广阔的足球兴趣教学?站在不同层面的人,看问题的视角必然会有所不同。

青训一定会分为非职业和职业两个层面,非职业青训如果硬性要求教练有职业背景,那么大量体校和专业队退下来的球员——他们没有打过职业——根本没有生存空间。

这里要讨论的不是“大量体校和专业队退下来的球员”,因为没有太多必要讨论他们。

我还看到了这样的观点:

业内人士指出,这场论战折射出中国足球青训体系的结构性矛盾——职业精英化路线与大众普及化路径如何协同共进。

这话真是搞笑,也不知道哪一位在大言炎炎……中国足球领域连市场化都没能做到,青训何来体系一说?还结构性矛盾,现状非常明显:大众普及化的青训从教学水平来衡量非常差,激发不起更多孩子的兴趣;而职业精英化青训因为诸多单位机构(职业/业余俱乐部、社会其他青训机构、学校)之间缺乏良性竞争,根本谈不上成功。

退一步来说,就算比耍嘴皮子,不管顶流也好,基层也罢,有哪一名教练能舌灿莲花,把足球说得比“王者农药”好玩,让孩子主动放下手里的手机去球场?

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国内青少年球员的比赛生态属于重新筑底阶段,而且国内各个年龄段球员的数据不流通、不透明、不完整,要不是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国内有了抖音、快手、小红书这样的短视频平台,好多有天赋或者说热爱足球的小孩子仍将寂寂无名。

所以真别说什么职业层面的青训了,先让想踢上球、愿意踢球的孩子有地方训练,有更多的比赛可踢。同时,让更多真正拥有教学能力的青训教练在基层能做好足球兴趣培养。这个大前提要是都做不到,哪来的顶流们去“掐尖”?

顶层的青训机构或者说名记网红想要“掐尖”,第一条首先得有“尖”可以给你“掐”。现在国内足球人口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再“掐”下去都要成“揠”了,对,揠苗助长的揠。

这样吧,拿高考来对比。2024年高考人数为1342万人,而全国211大学在2024年的平均录取率为5.01%。对足球领域不妨宽打几分,按成材率5%计算,U10~U20区间的国家队选材面,每个年龄段的青少年足球人口要有至少100万人,该年龄段选材面上才能有5万人可供顶流们掐尖。

也就是说,青少年足球人口总数加起来要有1000万,精英球员总人数为50万的时候,顶流们“掐尖”才有价值。

2016年,国家发改委、国务院足球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的通知》,其中设定了“中小学生经常参加足球运动人数超过3000万人”的远景目标。

九年过去了,情况如何呢?

2025年2月14日,中国足协官方网站发布“2024数字年报”——首次以数字化年报的形式面向社会汇报工作情况。年报揭示,2024赛季中国职业球员总数有2740人,其中男性运动员1979人,女性运动员761人;精英青少年球员数量为92,979人,较上一年度增长5520人;社会足球基层球员数量达到501,517人,较上一年度增加约31万人。此外,教练员与裁判员的数量较上一年度均有上升。

接近10万的精英青少年球员,按照之前说的成才率5%倒推,也就是国内所有年龄段的青少年球员数量不足200万。而仅2025年深圳市教育局统计数据,全市中小学生总人数约为196万人。

这区区10万人还要均分男女比例,最后可供顶流们“掐尖”的精英青少年男球员,只有5万人。

而已。

问题是,目前国内青少年球员的成才率,真的能到5%吗?

一位在英伦深造的群内好友Alex老师说得非常好:“欧洲足球的成熟不在于踢球人口而是体系,让优秀球员不停产出,让优秀教练有好的晋升途径,公平公开市场化竞争。”

良性的体系,恰恰是目前顶流们做不来的东西。不是不会做,而是不想做。当国内还在为“北派”足球一支独大、“南派”足球枝凋叶敝而悲叹的时候,日本早已经用一种足球将我们技术性击倒。

那就是传控。

别人根本不分什么南北派。就像陈真说的,“少废话,能打倒你就是好拳法”。

这个局面看上去怎么似曾相识……

写在最后:

青训教练当下最大的任务不是培养职业球员——目前的联赛生态容纳不了海量的职业球员——而是让更多的孩子喜欢足球,尝试并学着用脑子踢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步用于足球、学业、各种技能的精进。就算大多数孩子在将来的足球大市场环境里只能成为野球爱好者或者业余球员,良好的习惯也能影响更多的人,甚至代代相传。

体教融合政策的推进和深化,决定了优秀的青训教练不仅要承担教练职责,还是传递先进知识和理念的复合型教育工作者。而专业教练想拥有更好的教学能力,助推足球职业环境、职业人才获得高速成长,必然是从大量的青训教练当中拔尖、蹿红,和现在忙于掐尖的顶流们恐怕会有本质上的区别。

非要硬性对比的话,我觉得教育界人士给出的要求确实不算高。按照我修双学历时的导师密斯特冯原话:“现在的顶级教练用80天集中学习,然后去考个高中教师资格证。只要拿到证,我可以当场认怂。”按照他的标准,我考小学教师资格证,只能看19天的书。还好我过关了(险过剃头)。

0 阅读:1
凝阳聊体育

凝阳聊体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