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美媒造谣诋毁中国,如今在中外都成跳梁小丑,袁莉如今后悔了吗

回顾过往读历史 2025-04-01 02:41:03
前言

她曾是新华社新一代年轻记者,才华横溢,前途光明,国家都专门赞助她前往美国求学。

可谁都没想到,在学成后她却恩将仇报,不仅没有为国效力,反而依靠造谣抹黑诋毁中国来博取美国的欢心,讨好美国政府,简直是个十足的民族败类。

而这个白眼狼,便叫做袁莉。

那么,袁莉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歧路的?她现在又怎么样了?

袁莉

袁莉出生在宁夏的一个普通家庭,当时国内还非常贫穷,袁莉的家庭经济条件自然也并不宽裕。

不过父母深知知识的力量,他们望女成凤,将全部的心血与资源都倾注在袁莉的学业上,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份执着的付出,承载着一家人对未来的无限期许。

而袁莉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自小就展现出过人的学习天赋和勤奋刻苦的精神,是学校里的佼佼者,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心中的榜样。

命运眷顾了这个努力的女孩,1977 年,国家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犹如一道曙光,照亮了无数年轻人的梦想之路,袁莉也幸运地搭上了这趟改变命运的列车。

经过紧张而艰苦的备考,她顺利考上了大学,成为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那一刻,整个家庭沉浸在喜悦之中,父母脸上洋溢着骄傲的笑容,她也成为了邻里口中 “别人家的孩子”,激励着其他孩子努力学习。

进入大学后,袁莉依然保持着勤奋好学的态度,这不仅让她成绩依旧优异,还让她得到了老师和学校的赏识。

因此在那个出国留学名额极其宝贵的年代,老师毫不犹豫地将这个难得的机会给了她。

而在最开始,袁莉也非常激动,发誓一定会继续好好学习以此来报效祖国,而老师和学校也对她寄予了厚望,期待她能在海外学有所成,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然而,当袁莉踏上美国这片土地时,一切都发生了改变:繁华的都市、高耸的大楼、灯红酒绿的夜生活,让这个来自中国西北的女孩眼花缭乱。

美国的物质文明像一把魔法钥匙,瞬间打开了她内心对虚荣和享受的渴望之门。

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环境中,袁莉逐渐迷失了自我,被美国的宣传洗脑,坚信美国是世界上最自由、最民主的国家,而对自己的祖国,她开始产生嫌弃之情。

曾经那份报效祖国的初心,在物质的诱惑和西方思想的侵蚀下,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再留学生涯结束后,袁莉虽然回到了中国,但她的心却依然留在了美国。

凭借海归的身份和高学历,袁莉顺利进入新华社工作。

作为单位里的高级人才,领导对她十分重视,为了培养她,特意将她派往阿富汗、叙利亚等局势动荡的一线地区,希望她能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为日后的提拔打下基础。

然而,对于一心向往美国花花世界的袁莉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噩梦。

在她眼中,这些地方充满了战火与硝烟,是野蛮落后的象征,她开始抱怨自己的命运,对工作充满了抵触情绪。

2004 年,袁莉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她毅然辞去新华社的工作,放弃了中国国籍,转身加入美国国籍,并进入《华尔街日报》编辑部工作...

遭到报应

袁莉本以为,加入美国国籍,进入美国主流媒体,就能真正融入美国社会,过上梦寐以求的生活,但现实却给了她沉重的一击:

曾经的美国完美无缺,那是因为她以外来者的身份观察,有着深厚的滤镜。

但等真正加入后,袁莉才意识到美国的种种问题,而里面最为明显的,自然就是无处不在的种族歧视。

尽管她努力工作,试图证明自己的价值,但作为黄种人,她始终无法得到与白人同等的待遇。

在工作中,她的意见常常被忽视,晋升机会也总是与她擦肩而过,这种不公平的待遇让袁莉感到无比焦躁和愤怒。

为了改变现状,她开始绞尽脑汁,最终定了决心,开始撰写一系列充斥着虚假内容与恶意,对中国进行诋毁和抹黑的文章。

这个办法果然可行,袁莉的文章很快获得了美国反华势力的青睐。

这些势力需要像她这样的"中国背景"人士来佐证他们的反华论调,于是,袁莉开始不断制造各种违背事实的言论,其内容之荒谬令人瞠目结舌:

她声称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毫无意义,而这显然与事实不符。

中国近年来建成的高铁网络、现代化公路系统、世界级机场等基础设施,不仅推动了经济发展,也极大改善了民众生活质量。

此外,,她还散布关于新疆的虚假信息,污蔑中国政府强迫新疆民众"强制劳动",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论严重误导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

在新冠疫情期间,袁莉的言论更是充满了双重标准:

她将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恶意曲解为"零感染",并用极其不恰当的历史比喻来抹黑配合防疫的中国民众。

可讽刺的是,当美国疫情失控时,她却选择回到中国避难,享受着她口中"专制"的防疫成果。

这种言行不一的表现暴露了她的虚伪本质,这种双重标准不仅显示了她的机会主义特征,也让她的公信力严重受损。

随着时间推移,袁莉的谎言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识破,那些曾经因为疫情而深受其害的外国人,开始意识到她的言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因此不再相信她。

而当袁莉失去了可信度度后,也就没有了利用价值,反华势力迅速将其抛弃,印证了"工具人"的悲惨命运。

在国内,袁莉的名声更是跌到了谷底,她的行为被视为背叛民族利益的典型,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现代汉奸。

曾经哪个前途光明的记者,如今被中美双方所嫌弃和厌恶,已然成为了过街老鼠,而这一切都是她自作孽,自找的。

参考文献:

中国青年网 这些“恨国党”的丑态,连外国人都看不下去了

0 阅读:1
回顾过往读历史

回顾过往读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