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末期那些女子的命运,真的都特别悲惨,像隆裕太后、珍妃,还有最后一位皇后婉容,她们都没逃过悲惨的命运。
这些女子的命运都被时局给改变了,今天咱们就来说说隆裕太后。谁能料到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最后会终结在一个女子手上?想当年隆裕跟袁世凯谈条件的时候,袁世凯提的条件她几乎都答应了,可就有一个条件,双方僵持了特别久。
隆裕的前半生可坎坷。她,出身名门,还是慈禧太后的侄女。但这身份没给她带来幸福,反倒让她一辈子被束缚着。在那个时候,女人就只是政治工具罢了。
隆裕,她的身份可是绝佳的政治工具。她能保住叶赫那拉家族的荣耀,要是还能生下孩子,那叶赫那拉家近百年都能辉煌无比。慈禧,为了自己的地位,也为了家族的荣耀,就把隆裕嫁给光绪做皇后了。
可是光绪压根儿就不待见隆裕,说不待见都算轻的,简直就是厌恶。光绪喜欢珍妃,在光绪眼里,隆裕就跟不存在似的,再加上慈禧的缘故,光绪就更讨厌她了。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和漂亮的珍妃比起来,隆裕的长相实在是不咋地,这也很难让光绪看得上她。
没权势也不怕,毕竟她是皇后。可别忘了,当时慈禧还没死,这宫里的各种事情可都由慈禧掌管着。隆裕在宫中就靠着慈禧这棵大树,所以她哪能去抢权,就这么一天又一天稀里糊涂地活着呗。
不过,隆裕那无聊又平静的日子很快就被搅乱。光绪和慈禧相继去世,说实在的,光绪死了对隆裕的冲击也没那么大,毕竟好长一段时间里光绪都是被关着的。对隆裕影响特别大的,还得是慈禧的死。
慈禧太后留下遗命,让溥仪当下一任继承人,他爸载沣来辅佐溥仪,载沣就是摄政王,隆裕,也当上了皇太后。隆裕成了溥仪名义上的妈,她,对自己的姑姑慈禧还是挺了解的。
慈禧为了保住她,还特意分给她一半权力。这样一来,隆裕就跟她的姑母慈禧似的开始垂帘听政了。整个国家的事都由隆裕和载沣来定。得说一下,这两人的能力和慈禧与恭亲王奕忻比起来,那可差得远。
而且现在国家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了,在他们俩的治理下,大清不但没变好,还越来越衰弱。隆裕也好,载沣也罢,都没有强硬手段,很难镇住朝廷里那些心怀鬼胎的人。除了内部因素,外部也不安定。
说实在的,打鸦片战争那会儿起,大清能撑这么多年也算是拼尽全力。眼瞅着慈禧一死,大清也走到头。
二、退位时间来到1911年,这一年对大清来说意义非凡。这一年,震惊全中国的武昌起义爆发,革命的浪潮迅速席卷全国。远在紫禁城的隆裕太后开始不断收到各地失守的消息。短短两个月里,竟然就有十五个省宣布独立了。
能这么讲,大清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这时候离慈禧太后去世也就才两年,隆裕当上太后也才两年,她可不想大清就这么在自己手里给玩完了。瞧着年幼的小皇帝,隆裕特别不知所措,她完全不知道该咋做才能挽救眼前这局面。
这些大臣,全都乱得像一锅粥似的,根本就找不出一个能站出来主持大局的人。没辙了,隆裕只能去跟袁世凯合作,这就好比与虎谋皮。她把最后的指望都放在袁世凯身上了,不管怎么说,袁世凯在北洋军里那可是相当有声望的。
袁世凯跟载沣不合,这事儿大家都知道得很。甚至有传闻说,当年慈禧临死前下过命令要除掉袁世凯。不过袁世凯可太会做人,朝廷里愿意为他作保的人可不少。最后两边各退一步,袁世凯就被迫回老家休养去了。可这时候,隆裕太后实在是找不到能扭转乾坤的人了。
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北洋军身上了。北洋军可是袁世凯一手打造出来的,虽说表面上是清朝的军队,可实际上就只听袁世凯一个人的命令。当然了,要请出袁世凯那是得付出代价的,隆裕马上就下命令把载沣的职位给撤掉了。
那时候,袁世凯手底下的北洋军可是最厉害的一支军队。所以,为了不让更多的人伤亡,革命军就打算跟袁世凯谈和。只要袁世凯能让溥仪退位,就把大总统的位子给他坐。就为了能得到那个至高无上的位子,袁世凯就开始对隆裕和溥仪这孤儿寡母施加压力了。
之后,袁世凯三番五次地威逼利诱隆裕,想让她同意溥仪退位来实现共和。隆裕被弄得没办法了,只能答应袁世凯的要求,同意溥仪退位。但这退位也得谈谈条件不是,袁世凯提出的条件,隆裕差不多全都应下了。
不过有一点隆裕可是一步都不让,那时候民国给皇室的赡养费是三百万元,可隆裕直说钱太少了,还提出了四百万元的要求。
袁世凯本不想加钱,就去找隆裕商量。可之前挺好说话的隆裕,在这事儿上却很坚持。最后,还是袁世凯让了步,答应给四百万元的赡养费。
隆裕签署退位诏书那天,哭得特别伤心,大喊着自己对不住列祖列宗,老祖宗打下的基业就要在她这儿没了。打这以后,中国就不再有皇帝,也不再有王朝了。不得不说,后世对这位女性的评价都挺高的。
站在她的角度看,能发现她特别艰难。她既然是大清皇室的儿媳妇,那也算皇室的人,宣布退位的话,就等于对爱新觉罗家族和皇室有亏欠。虽然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她做的是个正确决定。
可当时那些认可的人不这么想。这事儿发生之后,好多人都跑去找隆裕,说她背叛了大清。隆裕要是有一点办法,也不会干这种事。但局势已经不行了,这江山肯定是保不住了。要是照当时朝中主战派的想法,跟人家打仗的话,那隆裕可就真成千古罪人。
隆裕同意退位了,还为大清皇室和贵族谋求到了安稳的未来。民国会一直出钱供养他们,这么看来,隆裕对大清皇室也算是仁至义尽。瞧瞧历史上那些王朝覆灭的时候,大清算是最体面的一个了。
隆裕这一辈子都身不由己。她从刚开始进宫当皇后,再到后来答应退位,这些全是被逼着做出的选择。溥仪退位没多久,隆裕就因为抑郁去世了,当时才四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