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为什么会有高耐挫力和低耐挫力的区别呢?主要原因就在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或失败给出了什么样的回应。
引子前段时间,才上小学一年级的侄儿突然把作业本一摔,放声大哭:“我不想做了,好难!”。原来,侄儿在做作业中遇到了不会做的题目,写下答案,又觉得不对,狠命地用橡皮檫擦掉,几次反反复复的,薄薄的作业纸再有“能耐”,也经不起橡皮檫的反复“摧残”啊,结果好好的作业纸被擦破了一个大洞,这下子可把侄儿给急眼了,连哭带喊的。
这样的突发情况在小侄儿的生活中经常出现,根据以往的多次观察,发现他只要一遇到挫折,就开始急性子,耍小脾气了。
他父母担心孩子在将来没办法面对挫折,就会一再跟他说:
“你这样没耐心,遇到一点小困难就放弃,以后怎么会成功呢?”
“你遇到不会做的题目要多动脑筋,想清楚了再下笔,用橡皮檫要轻一点,作业纸如果被擦破了就重新拿张纸再写,不能一碰到问题就只会哭闹和发脾气啊!”
……
他们原本是希望孩子听了这些话以后,就会把眼泪擦干,勇气十足地再试试看。没想到的是孩子不但听不进去,还恼羞成怒,除了原本的挫败感,还增加了被指责的委屈和觉得自己做不到的无力感。接下来就是一连串更强烈的情绪反应:“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什么都不会!”久而久之,这类负面、消极的话语,也变成了孩子的口头禅。
侄儿原本是个挺可爱、也很聪明的小男孩,但最大的问题就是,他只要一碰到困难,第一反应就是生气和放弃,不管怎么鼓励都没用,这让他的父母非常苦恼,开始担心孩子在未来碰到挫折时,他该如何去面对?
01 高耐挫力孩子和低耐挫力孩子的典型外在表现毋庸置疑的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挫折,特别是在成长中重要的里程碑,如学走路、学说话、人际关系处理、第一次上学等等,孩子都有可能遇到挫折。可以说,孩子成长的本身,就是在一个又一个挫折中跋涉前行的结果。
面对同样的挫折,有的孩子具有较高的耐挫力,被称之为“高耐挫力”孩子;而有的孩子的耐挫力就很低,被称之为“低耐挫力”孩子。下面简单介绍这两种不同类型孩子的外在表现。
1、低耐挫力孩子的外在表现为如下:
低耐挫力的孩子,对挫折、困境总是很敏感,他们碰到困难时的第一想法就是“我没办法;我一定做不到”,因此很容易就选择放弃和逃避。这样的孩子,在困难中容易掉进负面情绪的漩涡里,被强烈的情绪所困扰,甚至会干扰自身认知能力的正常发挥,使他们无法好好地检视自身存在的问题。
这时候,有的孩子会破坏已经完成的工作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挫败感,就像前面说的侄儿气得把作业本给扔了;还有的会大声嚷嚷“这很难,我不会”,拒绝继续尝试;还有的则是两手一摊,甘做旁观者,什么也不做。不管是哪一种,他们都缺乏向上的动力,也无法想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在他们眼中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光芒。
2、高耐挫力孩子的外在表现为如下:
相反,高耐挫力的孩子,倾向于把挫折当成家常便饭,他们能够接受挫折,遇到困难时情绪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懂得冷静、仔细地分析问题,并且会用各种不同的策略试着去解决问题。如果某个策略行不通、某个方法不管用,他们并不会过于懊恼,反而会更积极地分析失败的原因,再次调整策略和方法,直到能够解决问题为止。
他们就算真的遇上自己倾尽全力也无法解决的难题、无法突破的难关,他们也能够以退为进,不会因为一时的失败就全盘否定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他们会选择以更长的时间、更多的努力,来提升自己的能力,直到突破难关为止。
02 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什么是影响孩子耐挫力的主要成因透过以上两种不同耐挫型孩子的外在表现,很多人自然会发出一个疑问:孩子为什么会有高耐挫力和低耐挫力的区别?面对这种藏在大家心头上的疑问,我们不妨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孩子的耐挫力,一探孩子面对挫折时的心理反应。
每个孩子都有可能会遇到挫折,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次挫折都会阻碍孩子的成长,因为在这当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这就是当孩子不可避免地遇到挫折的时候,父母怎样给到孩子全方位的支持。换句话说,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或失败会给出什么样的回应。不同的回应对孩子的心理必然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或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
我们可以大胆想象一下,如果孩子经历了一次次挫折,却又得不到来自父母的精神和情绪上的支持,他们便会在持续的挫败感中自我怀疑,甚至会开始相信自己是无能的,以后只要碰到困难,第一反应就是“我不行”“我做不到”“我是最差的那个”,本来可以积极采取行动避免不好的结果,却因为习得性无助而情愿放弃任何的努力。这在心理学上,就叫做“习得性无助”,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1967年所提出来的。
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困难和挫败,只要大人(包括父母和老师等)不指责、不嘲笑、不过度保护,孩子自然会主动面对一层层的考验,一关关的挑战,他们热烈地渴望闯关晋级,能力技巧也在不断的磨练中持续提升。就算有些时候无法克服,通常也只是因为他们的能力尚未达到,只要父母不操之过急、他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和练习之后,就可以突破难关。
但如果孩子不管有多努力,都无法达到父母的标准和期望值,孩子就会逐渐产生“我不行、我不会……”的自我否定思想。此时,过去的挫败经验就像是一条无形的锁链,捆绑住孩子的手脚,让他们不敢行动,也不知该如何行动。他们开始担心和畏惧周遭的一切;他们相信无法解决问题,一定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这就是典型的“习得性无助”的心理。
从中不难看出,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或失败给出积极的回应,才是培养孩子高耐挫力的关键!
03 培养高耐挫力孩子,父母可以这样做在这个压力更大、挑战更多的时代里,我们该如何培养高耐挫力的孩子,避免让孩子成为心理脆弱的一代?
实际上,父母可通过一些教育策略来提升孩子的耐挫力,让孩子更好地面对成长过程中各种关卡与困境。当孩子发现这次失败的经验是下一次成功的最佳养分时,他也就能成为高耐挫力的孩子了。
1、父母要强化和丰富孩子的成功经验
父母要根据孩子目前的具体表现和行为事实,给予直接的、正面的鼓励和肯定,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哪里做的很好,强化孩子的成就感。比如:
“我发现你最近写的作业很干净漂亮,不仅每个字的整体结构都能把握好,笔画笔顺也都写得很到位,而且也很少有出现擦擦改改的痕迹了。”
“哇,你都在看原版《三国演义》啦,你的阅读能力真的很棒!很多大哥哥大姐姐都还看不懂这套原版名著呢。”
……
这样的具体描述加上肯定式的鼓励,可以帮助孩子发现什么样的行动和尝试是有效和有价值的。
当孩子尝试了一些方法,却都发现无效,以至于孩子想要放弃的时候,父母可以通过从旁观察,针对困难和挑战,给予孩子一些具体可行的建议,或者是指出孩子已经在往更好地方向前进了的可圈可点的之处,鼓励孩子再试试看,引导他突破眼前的难关,这也是帮助孩子提高耐挫力的好方法。
当孩子从一次又一次的成功经验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力与信心时,他们就能积累面对下次困难和挑战的能量。
2、父母要给孩子乐观描述失败
生活中,没有谁能保证不遇到一次失败。当孩子几经尝试,仍然因为过于困难而停滞不前时,父母可以给孩子示范面对失败的乐观想法,例如:
“我发现你这次真的尝试了很久,可还是不行,或许我们可以先暂停一下,想想是不是哪个环节还需要更完善一下……”
“今天这道题的难度比较大,真的让人很有挫败感,要不我们先把这道题放下,去做你更拿手的题目,有时间我们再回头把这块“硬骨头”给啃下,你看怎么样?“
……
这样的讨论,可以引导孩子去思考是不是还有什么没有考虑到的,或者还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才能达标。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在遭遇挫折时的第一时间里想到“只要我再……或许就可以突破这道难关”。孩子的乐观与悲观、积极与消极,其实就藏在这些面对失败时的日常对话里。‘’
生活中总有一些即使努力也不一定会有结果的事情,还有一些要受别人牵制、受机会或运气影响、力有不逮的事情。有些问题不一定要马上解决,还有些问题真的无法解决。这时候,父母也可给孩子示范另外一种面对失败结果的态度,即接受自己目前无法突破这个困境、失败也没有关系的态度。可以坦诚地告诉孩子:”这个真的很难,有时候连大人都不一定能解决呢,可能需要花很多时间才能找到方法……“孩子在耳闻目染中,慢慢地就会形成接纳困难的态度,学会调整面对挫折的看法与感受。
3、父母要陪伴孩子度过挫败期
每个人都有一段最无助的挫败期,如果能得到亲人朋友的支持与陪伴,相信会很快走出人生低谷。孩子也一样,挫败带给孩子的感觉肯定不好受,即使耐挫力不错的孩子,在刚尝到挫折的苦楚时,也可能会灰心丧气,产生不想再继续努力的念头。此时,孩子需要的是父母温暖的陪伴。
另外,面对人生比较重大的挫败,孩子更需要得到父母的陪伴。此时,父母的淡定和耐心,就是对孩子的一种莫大的支持和倚靠。当孩子可以在这个安全的避风港里“疗伤止痛”,沉淀自己的负面情绪时,他就有机会在沉潜之后,恢复理性的思考,重新检视自己面对失败与挫折时的态度。
04 培养高耐挫力孩子,父母千万别这样做1、拿自家孩子去跟别家孩子去做对比
有些父母以为拿自己孩子跟别的优秀孩子去做对比,可以激发孩子向上的动力。殊不知,这种做法只会让孩子越发感到挫败,更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
另外,也有些父母习惯于用激将法来督促孩子。事实上,对好胜心较强的孩子来说,激将法或许挺管用,但这只限于具体明确的竞争、比赛以及需要争取表现的状态,而且也会让孩子付出过度焦虑的代价。对挫折很敏感的孩子,被激将法一刺激,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缩回到自己最安心的舒适圈里,无法直接去面对挫折和挑战。
每个孩子的天赋都不相同,起点也不一样,父母没必要让孩子跟别家“牛蛙”去一较高下。正确做法是,父母要鼓励孩子跟昨天的自己去对比,只要肯努力、有进步,就是一种成功。
2、对孩子一味地赞美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如果只是在一旁进行鼓励式的喊话“宝贝,加油!再试试看啊!”虽然爱心满满,却未必能帮助孩子找到突破难关的策略和技巧。
至于“你已经很棒了!不要在意结果,这样做已经很好了呀!”之类的说法,对于正在为失败懊恼、难过的孩子来说,不仅无法发挥鼓舞的作用,反而会让孩子不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努力,该怎么去找到更好的策略来突破困境。
此外,父母一味地称赞孩子,不但会否定孩子内在的挫败感,使他们真实的难受感没有找到合理的出口和宣泄的机会,也容易让孩子养成压抑、否认负面情绪的习惯,这对于处在困境中的孩子没有实质上的帮助,反而变成了一种阻力。
3、给予孩子过高的期待
基于对父母的爱,孩子常会把父母对自己的期待,内化成自己努力的目标。适度、合理的高期待确实可以激发孩子去努力,但如果父母总是给孩子过高的期待,孩子就会发现不管自己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父母的标准,就有可能丧失自信心。
如果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发展,给予合理的期待,让孩子知道只要自己再努力一点点,就可以攻克难关,也可以达到父母的期待,那么孩子就会对自己产生信心,更加愿意面对困难和挑战。
结语我们知道,孩子之所以喜欢玩打怪闯关游戏,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只要够努力,就一定可以逐层往上升。孩子的耐挫力培养也是如此,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索,要让孩子看到只要每天练习一点,耐挫力就一定会提升上去,最终形成高耐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