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皇后是十常侍扶植起来的,自然大将军何进与宦官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要是没有他们,单是蹇硕的刺杀,何进就逃不了。
但是现在,这个太监集团栽培起来的草包大将军,却成了袁绍手里的一把剑。
他要用这把剑,彻底斩杀那帮死太监,甚至是何进本人,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袁绍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就是把何进的野心放大。
他告诉何进,不要重蹈前辈窦武的老路。
那窦武是上一任的外戚大将军,更是大司空窦融的玄孙,有军队支持有文官拥戴,本可以做第二个王莽,结果被宦官集团给干倒了。
袁绍以窦武为例,就是要告诉何进,要想更进一步,宦官就是最大的阻碍。
“将军应当为天下除害,名垂后世,彻底干掉这帮祸国的死太监!”
何进是吃了没文化的亏,那窦武的情况跟他能一样么。
何家兄妹正在壮年,皇帝还是个小孩子,宦官大佬们在当年何家上市的时候,就投了原始股,所以少帝刘辨的地位稳固,是符合所有集团的利益的。
何进眼下根本没有继续斗争的理由,因为所有人的荣华富贵,都是绑定在刘辨这个小皇帝身上的。
而且你掌握全部兵权,太监们已经投诚服软,将来的权力大饼你何家多吃点,我们少吃点,这还不行吗?
但何进的首席大军师说了,就是要彻底整倒这帮死太监!
外戚好,太监好,唯一不好的,就会是士族,是他袁绍。
袁绍这是看中了十常侍的权力了。
如果何进真的干掉了太监,这么大的权力蛋糕,何进一个人肯定吃不下,到时候还是需要他们这些士人帮忙。
阴谋家只让你知道背水大胜,却从不告诉你那人是万中无一的兵仙。
我只会挑能够达到我目的的东西让你知道。
何进开始向太后妹妹建议,请求全部撤换中常侍及以下的宦官,委派三署郎官代替他们的职务。
看看这建议,何进只是替袁绍带了个话!
何太后听完就给否了,她比他哥要多点脑子,她说:
“宦官统领禁省,自古到今这都是汉家老规矩,不可废,况且先帝刚走人,太监都打跑了,你让我这寡妇直接面对那帮小伙子吗?“
世人只知曹丞相喜好,却不知人人都想做丞相。
何进让妹妹怼了回来,袁绍又在旁边拱火。
咱现在不干掉他们,这帮人天天在皇帝边上出入号令,今后一定是祸患!
”绍以为中官亲近至尊,出纳号令,今不悉废,后必为患“
那边袁绍在拼命的拱火,何进一家就在这边拼命的灭火。
何进他妈舞阳君、弟弟何苗多次收到宦官们的献礼,然后对何进说:
差不多得了,人家都认怂了,您大将军还想怎么样啊?
是不是忘了咱老何家是咋起来的了,没有这帮太监,有咱的今天么!
何家全体,除了何进,都比较明白,咱和太监其实是一家子,咱是一荣俱荣的。
窦武时期的太监之所以会和外戚发生战斗,根本的原因是皇帝长大了,要抓权。
眼下小皇帝这么小,太监兵权又都没了,能有啥威胁呢?
袁绍讲的有道理,继母和弟弟妹妹讲的也有道理。
在多方博弈下何进蒙圈了,停下脚步开始琢磨。
怎么可能给你时间让你思考!
袁绍又对何进展开游说:
“我知道您犹豫啥,您是怕自己实力不够,咱一下子扳不动他们,咱们现在可以多方召集四方猛将及大批豪杰,命他们引兵向京城,威胁清君侧造声势吓唬太后!”
(绍等又为画策,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
何进同意了。
看见没有,袁绍的提议一步步深入,在问题出现僵局的时候,非常高明的引入新的变量,来继续搅合局面。
注意这里说的“以胁太后”,这是把一家人往对立面赶啊。
袁绍挑唆兄妹俩内讧,关键是何进居然又同意了!
袁绍真是一个高明的阴谋家,何进与何太后这种兄妹关系,在一番洗脑下,下意识里,何进与他的妹妹太后成了两个不同的阵营。
而且这样大张旗鼓的令外兵进京,直接是把何进与太后,与宦官集团的矛盾公开化。
一旦外兵进入京城周围,何进将再也没有退路,十常侍与何进肯定得死一个。
现在,袁绍的真正的目的浮出水面了:
他就是要何进弄死宦官,或者宦官弄死何进,理想的情况是,两边都给干没了,自己捡现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