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挤人的地铁,为啥还亏钱?为什么全国的地铁很少有盈利的

老李聊聊养护 2024-10-22 19:20:45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更能方便随时回来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城市规模发展到一定地步,难免会出现交通拥堵等现象,尤其是在城市工作的人群,上下班时间点过于集中。

比如早上9点上班,人们不得不在8点左右乘坐公共交通赶往公司,这导致了8:00~8:30的时间段成为城市最为拥堵的时期,大街上公交站排满了长队,有时候半个小时也不一定能坐上公交车。

有的城市开始借鉴国外经验,比如修建地铁线路,这种办法效果显著,但是并不是所有地铁站都能盈利,谁能想到北京地铁站经常亏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城市交通日益拥堵,修建地铁成为了解决拥堵的首选项

生活在大城市出行问题最为重要,有的家庭经济条件好,选择购买私家车出行,这样不需要跟其他人挤公交车,但城市道路的承载力是有限的,越来越多的私家车引发城市拥堵问题。

各地政府为了解决城市交通的问题,使出了各种各样的绝招。

比如广州交通拥堵问题在全国比较知名,毕竟广州是人口聚集的大城市,是典型的南方城市代表,这里的交通拥堵问题让人头疼,于是广州市政府提出尾号限行方案,单双号限行意味着车主在某一天符合条件才能上路,不符合条件的就不能上路,这样的做法只能起到缓解作用。

汽车不能上路,但是打工人不能不工作,挤公交车很容易迟到,打出租车更不现实,城市急需一种快捷高效而且低成本的出行方式。

国外城市化比较早,城市用的问题相对。普遍这些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比如英国伦敦就修建了最早的地铁线路,地面上拥堵可以把解决问题的重点放在地下,直接在地下修建隧道,这样就不用占用地面空间。

我国某些城市也开始尝试修建地铁,但地铁并不是随便建的。

北上广深这些城市就属于典型的大城市,地铁出行成为很多打工者的首选,公交车受到外界拥堵的因素影响很大,乘坐地铁则规避了拥堵风险,只需要到点乘车,到达目的地即可下车,地下通道不出意外可没有堵车的问题,因此极大缩短了通行时间。

有的旅游城市修建地铁,把地铁站当做是宣传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外地游客根据地铁站的导引就能找到想去的旅游目的地,看来还是地下交通比较方便,这种经验在全国各大城市逐渐普及开来,修建地铁的城市也越来越多。

地铁盈利并不简单,北京地铁人满为患竟然持续亏钱

地铁盈利难并不是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现象,这就引发人们的好奇,地铁每天都有数不清的乘客,这些难道不足以支撑地铁的运营吗?

为什么全国地铁很少有盈利的?

实际上真正实现地铁盈利的城市并不多,2023年年9月份,我国佛山和广州地铁运营改变了优惠政策,以前只要乘坐地铁超过15次就可以享受6折优惠,如今转变成按票价总额享受优惠,消费金额在80~200之间直接打8折。

政策的调整表明地铁运营成本压力在增加,不得不调整运营优惠方案。

地铁盈利难是普遍现象,国外的地铁同样有盈利的压力,印度的经济时报曾经报道,2023年8月份,印度德里的地铁公司每天亏损大量资金,德里地铁属于印度具有代表性的地铁公司,而且印度是人口大国,也面临着地铁盈利难的困境。

地铁公司想要盈利就必须要收回建设成本,中国的大城市修建地铁成本费用高昂。比如工程施工费用,某些线路周边存在居民区影响施工,为此还要支付一大笔拆迁费用。

特别是房屋拆迁占据了成本很大份额,大城市最为稀缺的资源就包括土地资源,寸土寸金的地方进行施工,每1公里都是天价。

上海19号线投入了938.89亿元,整个线路只有46.2公里,换算下来1公里就有20.32亿的投资。

地铁完工后仅仅是一个开始,地铁运营还需要进行维护和运营,比如招聘工作人员,支付能源费用地铁是靠电力驱动的,没有电可不行,在夏天和冬天人们在地铁站里能够呆得住。

就是因为地铁站配备有通风设备和空调设备给人们创造了一个舒适的环境,否则地铁站环境差就会影响人们的乘车体验,而且不管有没有乘客坐车,只要地铁站运营就必须支付成本费用。

北京是较早修建地铁的城市之一,1965年7月份北京地铁正式动工,经过多年发展,北京地铁线路数量不断增加,如今已经有了27条线路。

按道理讲这么多线路,而且北京的人口数量多早就应该收回了建设成本,但是人满为患的地铁站竟然产出了亏钱的消息,看来地铁线路运营并不是简单的事情。

关于北京地铁人满为患竟然在亏钱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信息来源:

台海网:地铁运营成本调查:每天那么挤,为什么还亏钱?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07977661702537779/?channel=&source=search_tab

中国经营报:上海地铁19号线每公里造价超20亿 地铁建设成本为何越来越高?

0 阅读:0

老李聊聊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