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我因身体缘故,从文书任上申请去养猪,之后的发展真没料想到

历史课代表小白白 2025-02-06 02:08:47

文:欧文龙

年岁越大,回顾往昔,愈发相信命运之说,回望我的人生有几个重要的转折,可以说改变了我的命运,第一个是选择参军,第二个是在部队一次调岗。

1950年9月,我出生在江西新余的一个农村家庭,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我从小便深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作“苦”、什么叫作“穷”。

虽然日子艰难,我却时常感叹自己是幸运的。因为父母思想进步,在那个饭都吃不饱的年代,家里供我上了高中,毕业后我又如愿入伍,在1968年2月,我成为一名铁道兵战士。

部队的生活很合我的“胃口”,那时候性格还有些内向的我,特别喜欢这种有组织有纪律的生活。

在部队不仅衣食无忧,还有首长的关怀与战友的关心。因为我的文化程度在当时算挺高的,还收获了更多培养和学习的机会。我十分珍惜这些机会,于是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我的点滴努力都被党组织和部队领导默默看在眼里,入伍一年多,我便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后又被选为了连队文书。

1971年,我已在二营七连当了两年文书了,由于长期伏案工作,我的视力下降严重,担心影响部队工作,我想调去炊事班喂猪。

于是,我便向王指导员和周连长提出了调岗的申请,连首长得知我的意愿,当即批准了这一请求,让我担任了饲养员,具体负责养猪工作。

当时,我们驻地有自己的养猪场,大约有十来头猪,为此,连首长还特地安排了另一个战友李书华协助我。

来猪场工作之前,我便就在琢磨如何把猪养好,盘算着以后要是能每隔半个月就杀上一头猪为同志们改善一下伙食,那该多好啊!

可要达成这个愿望,并不简单,我简单算了一笔账,如果每半月杀上一头猪,一年就要杀上24头猪,与此同时,还得保证下一年有猪可杀,要想往复循环,也就是说每年至少要喂养50头以上的猪。

可按现在的传统的找猪草、切猪草、劈柴火、煮猪潲、喂猪的方法,靠我和李书华两人养好50头以上的猪,根本难以实现。

我和李书华商量此事,我们一致认为要达成这个目标,要么就是让连里再调几个人来帮忙,要么就是找到更高效的养猪方法。

显然,第二条才是出路。

于是我买了一些关于养猪的资料和报道,最终在一份旧报纸上发现了兄弟部队有战友用发酵饲料喂猪的先进事迹,这让我眼前一亮。

我找书华一谈,我们都很兴奋,决定试试,可很快我们就遇到了第一个难题,这发酵饲料怎么做呢?

我是来自农村的,在家时看过母亲用酒曲发酵制作酒糟,我想饲料发酵应该和做糟酒的原理差不多,于是我决定自己去做试验。

我们先是到附近的农户家买了些酒曲丸子,然后又准备了温度计、箩筐和麻袋,最后准备谷糠和剁碎的猪草,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便开始做发酵饲料试验。

我们在一次次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了制作发酵饲料4个关键点:首先要掌握好猪草与谷糠的比例,其次要掌握好发酵的湿度与温度,适中为宜,其次要掌握好饲料与酒曲的比例,最后掌握好发酵时间。

在经过一次有一次的调配后,我们最终掌握了这几个关键点,发酵饲料做成功了。第一个难关克服后,养猪的效率蹭蹭往上涨,随即,我们向连首长作了汇报,并提出了扩大养猪场的计划。

连首长认为计划可行性高,当即做了批示,还给我们撑腰打气:“你们需要什么,连队就支持什么,相信你们一定能成功。”

有了连首长的支持,我们信心更足了,干劲更大了,司务长、炊事班长一下为我们买来了40多头小猪、几十个箩筐、几百条麻袋和足够的谷糠,我们开始大干了。

猪场一下子有了60来头猪,可我们通过使用发酵饲料喂养,节省了煮猪潲的繁杂过程,节省了大量时间,能轻松应对。

而且发酵饲料猪吃了发酵饲料后很少生病,加之营养丰富、味道香甜,最适合猪的胃口,猪非常爱吃,每膘也长得挺快。

半年下来每头猪都长了100多斤,第二年普遍达到了三、四百斤,最重的一头达到了600多斤。

猪养的好了,连队伙食大大改善,仅用了一年多时间,我们愿望就得以实现了,连队基本上保证了每半个月杀一头猪,逢年过节还可以多杀一头。

连首长大会小会表扬我们,团里还组织各营管理员、各连司务长在我们连召开了发酵饲料喂猪现场会,一位团首长表扬我们连说:“七连养猪有三个第一,用发酵饲料喂猪全团第一,养猪数量全团第一,猪的体重全团第一。”

号召全团向我们连学习。

不久我们出席了我团和军区后勤系统学习毛著积极分子大会,分别在会上介绍了用发酵饲料喂猪的经验,我也因此在73年提干当了司务长,自此,人生再度迎来了一个转折。后一直干到了营职干部,于83年转业到了地方。

故而,我时常怀念起两年半养猪的那段经历,那段用发酵饲料喂猪的经历,虽然再平凡不过,但总是那样令我回味,令我难忘!

0 阅读:0
历史课代表小白白

历史课代表小白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