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上海女子坚持吃美托洛尔降血压,2年后体检,她的身体咋样了

严医科普羊生 2025-03-14 18:12:53

资料来源:

[1]李金兰,霍卫敏,谢威洋.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灌注、运动耐力的影响[J]W

[2]马瑞.美托洛尔联合氯吡格雷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J].实用心电与临床诊疗

[3]张有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

2017年,42岁的刘凯丽是上海一家外贸公司的业务主管,日常工作就是全国各地谈项目,所以应酬更是家常便饭。刘凯丽长交际,每次酒桌上总是最能喝的那个,不管是红酒、白酒她从不推辞。她的助理都说她是“外贸圈的酒神”,她自己也表示这酒量靠的是多年的实战经验!她深知这个行业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就很难拿下大单,但这也导致他的身体渐渐亮起了红灯......

2017年3月,最近两个月刘凯丽夜里睡觉时甚至能清晰地感觉到心脏忽快忽慢地跳动,耳朵里也经常传来嗡嗡作响的声音,像是被困在一个密闭的房间里,四周回荡着低沉的嗡鸣声。但她并不当回事,只是觉得是最近这个项目收尾压力太大,所以身体有些吃不消。

但3月26号晚上,刘凯丽大半夜从睡梦中惊醒,心脏像是被什么猛地拽了一下,剧烈地颤抖了一下后竟然停顿了几秒,那种短暂的静止让她心头一紧,仿佛整个身体都随之冻结。几秒后心脏才猛地恢复跳动,可那一瞬间的停滞感让她背后冒出一层冷汗。她起身喝水想要缓解下,但情况只是稍稍有些好转好转。反正也睡不着,刚好打开电脑查看第二天开会用的文件。

第二天一大早刘凯丽就赶到了会议室,滔滔不绝地向团队讲述市场趋势,突然间她眼前一黑,仿佛有人拉下了一道沉重的幕布,耳朵里响起剧烈的嗡嗡声,她的心脏也猛然狂跳起来,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死死攥住剧烈地颤抖着,跳得快得吓人,胸口传来一阵沉闷的紧缩感像是被勒住了一样,呼吸也变得急促而吃力。

她的脸色瞬间惨白,冷汗顺着额角滑落,身体随之摇晃了一下险些跌倒。旁边的同事见状赶紧扶住她,紧张地喊着她的名字,见她脸色越来越差立刻掏出手机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被送往医院后,医生迅速为她测量血压,并进行心电图检查,血压结果是168/110mmHg;心电图检查显示窦性心律不齐,室性早搏频发,ST段无明显异常。检查结果显示血压偏高,存在心律失常表现。

医生神色严峻地对她说:“你现在的情况很危险,高血压已经导致了你的心脏功能受损,如果不尽快控制,后果可能会非常严重。”听到医生的话,刘凯丽瞬间懵了,手都在颤抖,连忙问医生:“严不严重?要不要住院啊?”医生表示不用住院后她才松了一口气。

医生为她开具了美托洛尔,这是一种β1受体阻滞剂,主要用于降低心率、控制血压、减少心律失常的发作。医生一再叮嘱她:“这是一种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不能随意停药或者更改剂量,你必须戒酒、保持规律作息,减少工作压力。”

这一次,刘凯丽的确害怕了。她回家后就开始按时服药,每天都定了闹钟,保证自己一顿不落。同事知道她的情况后也都劝她不要喝酒了,后面的饭局也都是滴酒不沾,对于别人的劝酒也是丝毫不动摇。

刘凯丽在运动上也是上了心,买了很多运动器械,就比如跑步机,可以边看文件边跑步,工作运动两不耽误,一般都是跑半小时起。在饮食上也是能清淡就清单,坚决不吃烧烤等食物,唛头都是自己安排的清淡的营养餐。5月7号这天,她复查后显示血压控制在140/90mmHg左右,心悸的症状也明显减少了。她的身体状况似乎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医生也表示要继续坚持。

刘凯丽心里松了一口气,甚至开始有些庆幸:原来高血压也没有那么可怕,只要吃药就能控制住。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凯丽觉得自己的身体好了很多,便开始擅自减少药物剂量。她认为:“天天吃药对肝肾肯定不好,况且我的血压已经稳定了,应该可以慢慢停掉了吧?”于是,她从一天一次,改成了两天一次,甚至有时候忘记了就干脆不吃。

5月15号,那股头痛便又重新找上了她,而且回医院复查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肥厚,已经出现了高血压性心脏病改变。医生这次是严厉批评了刘凯丽,并且还给她做了科普,告诉她高血压药物是不能随意减少或停用的,突然停药会导致交感神经反弹性兴奋,血压会飙升,心率也会异常加快,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心梗或脑卒中。这下刘凯丽是真的不敢大意了。

2019年10月3号,刘凯丽参加了一个老同学的聚会,聚会结束后她独自回家,走在小区的路上,突然间胸口一阵绞痛袭来,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正在用力撕裂她的心脏。疼痛迅速向下颌、左臂放射,她试图呼救,但喉咙却像被堵住了一样,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她的额头渗出密密麻麻的冷汗,意识也逐渐模糊。

她摇摇晃晃地走了几步,最终倒在了花坛旁,晚上路上的行人很少,直到过了半小时才有人路过发现了她,急忙拨打120。然而,当救护车赶到时,她已经处于极度缺氧的状态,心脏骤停。医生在救护车上奋力抢救——心肺复苏、电除颤、推注肾上腺素……但她的心脏再也没有恢复跳动。到医院后又继续抢救了接近半小时,最终医院宣布抢救无效,死亡原因——急性心肌梗死。

刘凯丽的父母在接到医院电话后连忙赶到医院,但是连自己女儿最后一面都没见到,看到的时候已经盖上了白布,两老在床边痛哭,老母亲更是跌坐在地哭到抽泣,几次都差点昏倒过去。

医生生怕两老再出个好歹,连忙上去安慰,而刘凯丽的母亲更是直接拉住医生的衣服质问:“怎么可能就去世了呢?我女儿服药2年来血压一直控制都很好,怎么会出现急性心肌梗死!肯定是你们开的药有问题,害死了我女儿!”

医生也感到非常奇怪,按道理来说,刘凯丽的病情不应该发展的这么迅速啊,并且按照老两口所说,病情应该控制良好才对。医生又细细看了病历和用药后还是没找出原因。好不容易等两老的情绪稍微稳定了,医生又更加仔细的询问了刘凯丽的生活和服药习惯,

然而听完后,医生语气里透着一丝无奈和惋惜:“长期吃药并不代表就能高枕无忧,,你们女儿虽然一直服用美托洛尔,但却犯了三个极其常见、却致命的用药错误!临床上许多患者就是在这三点上出了问题,最终瘫痪在床后悔莫及。”

1、情绪起伏大:

刘凯丽工作中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她全力以赴,导致她的精神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尽管她开始戒酒,规律作息,但她并未意识到,情绪波动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同样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在复查血压稳定后,她开始恢复到以往的工作节奏,甚至比从前更加拼命。每当遇到谈判不顺利、订单出现变数,她就会焦虑不已。事实上,长期的情绪起伏会导致交感神经持续兴奋,使血压时高时低,加剧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她在高压状态下,血管长期处于收缩状态,心脏供血需求增加,但血管却变得更脆弱,极易形成斑块甚至血栓。她没有意识到,哪怕血压控制得再好,情绪的剧烈波动仍然会成为心肌梗死的导火索。

2、不定期检测血压:

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刘凯丽会按时服药,定期测量血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觉得自己的身体“适应了”药物,血压也一直稳定,于是便减少了监测的频率。她认为,“反正每天都吃药,血压应该是正常的,不用天天量吧?”

血压的变化并不像她想象的那么简单。高血压并非一成不变,即使服药也可能因为体质变化、生活习惯、情绪波动等因素出现波动。她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血压其实早已悄悄发生变化。

如果她能坚持定期测量血压可能会发现近期的血压波动异常,进而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甚至寻求医生的建议。她的忽视使得高血压的隐患被长期掩盖,直到心脏无法再承受这样的负荷,最终引发致命的急性心肌梗死。

3、对于身体不适的症状不及时处理:

事实上,刘凯丽的身体早就发出了警告信号。她在2019年10月3日那场同学聚会后回家的途中,突发胸痛,并且疼痛向左臂、下颌放射,这是典型的心肌缺血症状。然而,她并没有当场拨打急救电话,而是选择自己撑着,试图走回家。

当时如果她能第一时间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立即拨打120,救护车可能会在她尚未心脏骤停时赶到医院,为她争取到宝贵的抢救时间。她对症状的忽视让她错过了最佳的医疗干预时机。她以为只是劳累过度,休息一下就能缓解,殊不知,这是心脏发出的最后警告。

心肌梗死往往在短时间内进展迅速,从最初的供血不足,到冠状动脉完全堵塞,时间往往只有几十分钟到数小时。而她在街头独自忍受胸痛、迟迟未求救的这半小时,正是心脏缺血导致不可逆损伤的关键时间。等到被路人发现时她的心脏已经进入缺氧性猝死的边缘,即便后续抢救,也回天乏术。

许多高血压患者都会犯类似的错误,认为血压稳定了,就可以减少或停用药物;觉得自己没有明显症状,就忽视定期检测;在突发不适时,抱有侥幸心理,错过最佳抢救时间。但事实证明,这些错误往往是致命的。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服药只是控制病情的一部分,科学管理情绪、定期监测血压、对身体异常信号高度警惕,才是真正的“救命法则”。

(注:《17年,上海女子坚持吃美托洛尔降血压,2年后体检,她的身体咋样了》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为网图;文章禁止转载、抄袭)

0 阅读:175
严医科普羊生

严医科普羊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