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揽华为400亿,软通动力,崛起了!

冰彤解读官 2025-02-12 05:20:42

强强联合!

2月5日,华为宣布其原生鸿蒙系统中的小艺助手APP,已经成功接入DeepSeek。两者强强联手,国产AI和算力领域,即将进入新一轮技术狂欢!

同时,华为鸿蒙系统的强势地位,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2024年第一季度,华为鸿蒙系统成功超过苹果IOS系统,位于国内手机端操作系统市占率第二。得到DeepSeek的助力,鸿蒙OS生态的打造也将更加完善。

背靠强大的鸿蒙系统,华为生态链上的拓维信息、润和软件、软通动力、常山北明等公司,有望带来业绩放量。

其中,拓维信息和常山北明主要是在底层算力上,给华为提供技术支撑;软通动力和润和软件,则是华为软件生态系统构造过程中的重要角色。

狭路相逢,勇者胜!

华为软件生态中的软通动力、润和软件这2家公司,谁更胜一筹呢?

为了更好得出答案,我们将从公司与华为的合作程度、技术实力、成长性这三方面入手进行对比分析。

与华为的合作。

华为生态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鸿蒙、欧拉、高斯。

其中,鸿蒙系统分为开源鸿蒙、鸿蒙OS。开源鸿蒙的主要应用场景为物联网;鸿蒙OS主要是用在手机、平板等设备上的操作系统,跟安卓手机系统差不多。

欧拉是服务器操作系统,高斯是数据库系统。软通动力、润和软件与华为的合作,基本围绕着这三部分展开。

软通动力2006年就与华为展开合作,双方关系十分紧密。

虽然软通动力2022年才上市,但早在2006年公司就与华为展开合作,2013年与华为成立合作公司。

不仅如此,软通动力的子公司鸿湖万联,主要就是负责提供开源鸿蒙提升产品服务、解决方案的,致力于构建鸿蒙生态圈,是OpenHarmony项目群A类捐赠人、初始成员、核心共建单位。

公司推出的天鹤操作系统、天鹤数据库,也都是为了适配华为生态圈而研发的。

润和软件也是OpenHarmony项目初始成员和A类捐赠人。

但润和软件2010年才切入华为产业链,比软通动力合作的时间要晚一些。

在华为生态圈中,公司率先发布了基于高性能RISC-V芯片的OpenHarmony标准系统平台,还是“2023年度openEuler社区突出贡献单位”。

这样说比较笼统,其实,仅用一个简单的指标,就可以判断出谁与华为的合作关系更紧密。

从2018到2023年,软通动力来自华为的收入累计高达397亿,仅2022一年,华为给公司创造的收入就快接近80亿。

但2018-2023年润和软件累计营收才154.8亿,数据已经揭晓了结果,跟华为关系更密切的,还是软通动力。

二、技术实力

软通动力、润和软件这两家公司,技术布局整体比较相似,研发项目在金融管理服务平台、开源操作系统等多处有所重叠。

不过,从软通动力2024年中报里我们发现,公司在研项目已经拓展到昇腾2U、4U服务器等硬件领域,这是润和软件暂未涉及到的。

从研发投入上来看,2020-2023年软通动力的研发费用要明显高于润和软件,整体实力更强一些。

另外,2021-2022年软通动力研发人员数量均超5000人,2023年虽有下降,但仍高达4516人。相较之下,这3年间润和软件的研发人员数量在2022年达到顶峰,也仅有1548人,双方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因此,从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和技术布局的角度看,软通动力优势更为明显。

三、成长性

对成长性的分析,选取业绩、盈利能力两个财务指标作为对比项。

软通动力是国内第一梯队的软件服务商,收入规模远远超过润和软件,2023年软通动力实现营收175.8亿元,同期润和软件营收仅为31.06亿元,拉开约5倍差距。

但是软通动力净利润下降很明显,2020年-2023年公司净利润从12.59亿下滑至5.34亿。

2024年前三季度的情况更为严峻,净利润仅为0.76亿元,还没有润和软件高。

盈利能力表现上,明显领先的也是润和软件。2020-2023年间,润和软件毛利率一直高于软通动力。

另外自2021年起,润和软件净利率超过软通动力,此后便一直保持着优势地位,2024年前三季度,润和软件净利率为4.68%,软通动力净利率仅剩0.19%。

不过,2024年来软通动力净利润大幅下降情有可原。因为2024年2月公司完成了对同方计算机、同方国际的收购,需要一定时间消化并购活动带来的财务压力。

那么,同方计算机、同方国际是什么来头?收购完成后,对公司会产生什么影响?

同方计算机:华为鲲鹏、昇腾整机合作伙伴,成功推出基于鲲鹏920处理器的新一代服务器机型,已实现在通用算力、异构算力上的全面布局。

同方国际:业务主要集中在PC端,具备自有品牌“机械革命”与X86 ODM代工业务。

软通动力具备“开源鸿蒙产业化”的能力,软件优势明显。在完成对同方计算机、同方国际的收购,其硬件领域的短板也将被补足,还推进了公司在算力领域的产品布局。

软件、硬件齐发力,此次收购行为后,软通动力后续有望与华为实现更全面、细致的合作。

通过对两家公司“与华为合作的密切程度、公司技术实力、成长性”这3个维度进行对比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软通动力与华为合作时间更早,合作程度也更深一些。软通动力的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上高于润和软件,技术布局更全。润和软件毛利率、净利率表现优于软通动力,但软通动力营收规模更大,且业务范围更全,软硬件产品均有较强的技术布局。

所以,虽然软通动力、润和软件同是华为的左膀右臂,但再结合经营规模、研发投入、技术布局来看,仍是软通动力的优势,更明显一些。

关注小象说财,立即领取最有价值的《成长20:2025年最具有成长潜力的20家公司》投资报告!

0 阅读:9
冰彤解读官

冰彤解读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