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莽苍苍一望无际的大森林,白雪皑皑的平地上,杨子荣独自一人驾着爬犁,扬鞭催马,呼啸而来……
这是2003年电视剧《林海雪原》中杨子荣第一次出场的情景,一个传奇式的解放军孤胆英雄的风采跃然荧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在荧屏之外的现实社会,围绕着“杨子荣”的形象,却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2004年,2003版的《林海雪原》制片方被“杨子荣”的养子杨克武告上了法庭。
那么杨克武控诉的理由是什么?他的具体诉求又是什么呢?

1969年年初的一个晚上,北京中南海礼堂灯火辉煌。
随着绛红色的平绒幕布缓缓闭合,大型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在轰隆隆的掌声中结束了。
坐在前排首席的观众中来头不小,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他一边起身,向台上的演员表示谢意,一边侧过眼神,观看身旁的客人——美国艺术代表团团长大卫的反应。
大卫是一个涵养十足的艺术家,对于台上的表演,大卫非常喜欢,甚至满含泪花,将全部的注意力都用在了舞台。

周总理见了,就微笑地问道:“大卫先生,你对这场戏有什么看法?”
大卫激动地回答道:“总理先生,实在是太精彩了,无以伦比的艺术。台上的杨子荣就如同我们西方的英雄佐罗,是平民的精神化身。”

接着,大卫又按捺不住内心的疑惑,问:“总理先生,戏中的英雄杨子荣,是艺术创造的虚构人物,还是现实中真有这个人物呢?”
周恩来没有迟疑,肯定地说:“确有其事,大卫先生。您也许不了解我们国家,在我们国家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类似这样的人物就像天上的星星。”

其实那时的周总理并不了解杨子荣,也不知道《智取威虎山》背后的故事,但为了国家形象,不得已说了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当天晚上,周恩来对解放军总参谋部的负责人说:“你们要迅速查清杨子荣家乡的详细地址,这对于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第二天,秘书很快就将解放军的报告交给了周恩来。
这份报告,近千字,不长,也不短,复述了杨子生前所在部队牡丹江军分区的回电,只说明了杨子荣参军后的事迹,至于家乡是何地?
大概是山东胶东地区,详细地址无人知道,家里有几口人也不清楚。

周恩来对于这份报告并不满意,坐在案桌旁边,拿起钢笔,写了一份指示,要求解放军必须查清杨子荣参军前的生活经历。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契机,总参、总政两部和国家民政部才成立了联合调查组,进行了一番彻彻底底的调查,弄清了杨子荣的生平轨迹。

杨子荣,原名杨宗贵,1917年农历正月生于山东牟平县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由于生活困苦,杨子荣十三岁就跟随父亲闯关东。
在东北,杨子荣当过纺织厂童工,在鸭绿江上当过船工,后来又到鞍山、千山一带当过采矿工人。

走南闯北的经历让杨子荣熟悉了白山黑水的一草一木,更对东北的风土人情了如指掌。
无论是大白于天下、正常活动的行帮活动,还是山上土匪的暗语黑话,杨子荣都心知肚明。较深的社会经历和社会认知,也为后来的“智取威虎山”奠定了基础。

1943年,杨子荣不甘忍受牛马般的矿工生活,就将日本监工痛打了一顿,然后逃之夭夭,返回了家乡。
几年之后,日本侵略者举起了白旗,又赶上山东野战军(那时可能还称作八路军)在招兵买马,杨子荣便参加了解放军。
解放初期,东北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杨子荣所在的第二支队于10月份北上出关,来大陆 牡丹江地区。在第二支队,杨子荣聪明伶俐,承担的主要是侦查任务。

在1946年3月,杏树村的一次剿匪行动中,杨子荣独自一人、深入虎穴,劝降了一大批匪兵。
经此一役,杨子荣荣立特等功,被部队评为战斗英雄。
不久杨子荣又被调到团部,升任相当于连级的团部直属侦察排排长。

到了1947年1月中旬,杨子荣又接收了摸清“座山雕”匪穴情况的任务。
真实历史上的“座山雕”远远不如《林海雪原》描述中的狡诈,不过基本过程是差不多。
都是杨子荣进行卧底,取得“座山雕”的信任后,在带路途中,杨子荣看见了二团团部的部队,然后亮出身份,不费一弹一枪活捉了“座山雕”等13名土匪。
可惜的是,完成了这项任务,杨子荣在肃清梨树沟残匪的作战中,不幸左胸中弹。瞬间鲜血涌出了伤口,染红了军装,杨子荣牺牲在了白雪皑皑的林海雪原。

关于杨子荣的事迹,在经过解放军几个部门的调查下,已经非常清楚,不存在特别大的争议。
不过2004年以杨子荣为原型的电视剧《林海雪原》上映后,就引起了杨子荣养子杨克武的不满。

04版本的《林海雪原》制片方为总政话剧团,其制作的电视剧《林海雪原》中有一些情节,在杨克武看来是抹黑了养父杨子荣的形象。
比如说,“坦克”刘勋苍身强力壮,力大如牛,拿手好戏便是擒拿格斗,是杨子荣的好帮手。

但是两人初相识时还有些小摩擦,主要是刘勋苍看不惯杨子荣身上的“痞气”。杨子荣察觉出“坦克”的蔑视,便故意在战友“坦克”的饭里下了泻药,让“坦克”拉了一天一夜的肚子。
又比如杨子荣喜欢饮酒,一喝便上头,爱说些“胡话”,唱些“淫曲”等内容,惹的战友十分不屑。

最后一个情节便是电视剧中还无中生有了一个角色——槐花。
槐花的经历比较坎坷,她本是山东人,和杨子荣的家乡离的不远,两人还有过婚约。
可是由于杨子荣参了军,相隔两地的恋人断了联系。
后来槐花也来到东北,辗转来到了夹皮沟,重新遇到了杨子荣,为杨子荣平添了些许感情戏。

杨克武观看了电视剧,心中非常气愤。
思索了几天,终于还是下定了决心,聘请了律师,将04版《电视剧》的制片方总政话剧团告上了法庭,要求总政话剧团立即停止抹黑行为,在全国范围内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共计50万元整。

起诉一事曝光后,瞬间在还不发达的网络引起了议论。
一些杨子荣的老战友纷纷发声,支持杨克武,还表示愿意作证,证明牺牲的杨子荣没有干过此类事件。
但也有人认为杨克武动机不纯,是碰瓷行为,他们给出的理由是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并不过分。

导演李文岐也出面澄清,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说:“电视剧《林海雪原》不像电影,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容量大,所以要增加主角杨子荣的戏份。我们当时创作的意见是,为了增加杨子荣的戏份,没有把他描写成一个完美无缺的神话般的大英雄,而是尽量生活化,还原那个时代卧底人物的真实面貌。”

经过几个月的审理,海淀法院做出了一审裁定,驳斥了杨克武的诉求。
至于原因,法院引用的主要法律条文为1993年8月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

在《解答》中,明确规定,死者名誉受到损害,其近亲亲属有权向法院起诉。
但根据法院的调查,发现杨克武在法律意义上,根本不能算是牺牲烈士杨子荣的养子。
当时,杨子荣在家乡确实和一位名为许万亮的妇女结为了夫妻,但二人并未诞下儿子。

很快,杨子荣就外出参军。杨子荣的父母长久没有儿子的消息,便自作主张,从过继了哥哥杨宗福的儿子,也就是杨克武。所以说这是在杨子荣不知情的情况下,领养的儿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的规定,客观上杨子荣无法就收养杨克武表示自己的意见,也就不可能与杨克武形成事实上的收养关系。
综上,法院认为杨克武根本没有养子的身份,也就不是杨子荣的直系亲属,无权提起诉讼。

即便在法律意义上,杨克武具有养子身份,这场官司也不一定会胜诉。
一个主要原因是制片方改编的是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
曲波生前就曾对改编电影电视剧提过自己的意见,他说:“我的小说写于1957年,是上一个世纪的了。今天改编电视剧,要站在今天的历史高度。从现代人的视角和审美观念进行出发、再创作,不必拘泥于原小说的内容。”

曲波希望电视剧《林海雪原》不要拍成“打打杀杀的武打戏”,失去原小说的精神。
最核心的是要让观众记住,那些为人民的利益牺牲的先烈无私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
从客观上说,杨子荣长时间生活在匪穴,为了融入他们,难免会留下一些“痞气”。

可杨子荣始终未忘记“解放人民”的职责,在和土匪的斗争中,杨子荣反而克服了“痞气”,不仅战胜了土匪,更战胜了自己,完成了自我革命,实现了角色升华,这就更显得杨子荣精神之伟大,人物之饱满,情节之曲折,也就不存在故意丑化烈士英雄的行径。
参考资料
《展群英风采 显孤胆豪情—访谈著名导演李文岐》 唐海
《杨子荣的身世是如何解开的?》党的生活 杨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