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康养集团:曾将50万日本人接到中国养老?假的!

峻辉聊过去 2025-03-06 15:37:00

2021年,一则新闻引爆全网。

一家名为山东康养集团的公司,竟与日本政府达成协议,将接纳50万日本老人来华安度晚年。

消息传出,该集团招致一片骂名。

在中日两国存在严重历史恩怨纠葛,且中国自身也面临艰巨养老处境的情况下,接纳50万日本人的行为,在很多网民心中与卖国无异。

那么,此事背后山东康养集团是何居心?

这一切的一切,或许还要从日本当下的养老处境说起。

日本养老难题

日本,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数据,截至2023年,日本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经达到了3680万,占总人口的29%。

更夸张的是,预计到204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35%,也就是说,每三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是老年人。

在日本,“养老难”已经成为一个全民话题。

随便走进一家便利店、咖啡馆甚至是街头巷尾,都能听到人们在讨论这个问题。

目前,日本社会养老难题主要有几大方向,首先是养老院问题。

在日本,养老院的费用堪比东京的房价。

根据日本劳动省的统计,日本普通养老院的月均费用约为1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8000元),而高端养老院的费用更是高达3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6万元)。

对于许多日本老人来说,这样的价格简直是天文数字。

更让人头疼的是,即便有钱也未必能住进去。

日本的养老院早已爆满,许多老人只能排队等床位。

据统计,日本全国范围内的养老院入住等待时间平均长达5年以上!

这对于许多身体状况不佳的老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煎熬。

更有甚者,一些养老院甚至开始实行“抽签入住”的制度——毕竟名额有限,只能让运气好的老人先住进去。

因此,一些老人甚至不得不在医院里“赖床”,因为医院病房成了他们唯一的栖身之所。

甚至于,“孤独死”已经成为一个令人揪心的日本社会现象。

根据日本警察厅的数据,2022年日本共发生了约3.5万起孤独死事件,相当于每天有近100人孤独离世。

其次,哪怕成功入住养老院,也并不意味着养老生活高枕无忧,因为养老院护理人员缺口正越来越大,护理质量也随之走低。

日本的护理员缺口已经达到了惊人的40万人!

这意味着许多养老院不得不削减服务质量,甚至出现虐待老人的事件。

为什么会这样?

归根结底是因为护理员的工作强度大、薪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

一名普通的护理员每月的收入大约在20万日元左右,扣除房租和生活开支后所剩无几。

更让人寒心的是,许多护理员还会遭受老人及其家属的歧视和不尊重。

这种职业环境让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

最后是年轻人的养老负担问题。

目前,由于日本年轻人的工作压力太大,许多人不得不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

更糟糕的是,许多年轻人甚至不得不辞职回家照顾父母,这无疑对日本的经济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目前,这一局面正呈现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数据显示,庞大的经济压力导致日本生育率逐年走低,已经连续多年低于1.3,远低于维持人口稳定所需的2.1水平。

这意味着未来的日本很可能变成一个“银发帝国”,年轻人越来越少,老年人越来越多,社会养老成本随之进一步提高,形成恶性循环。

面对如此棘手的养老问题,日本政府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解决办法。

“输出老人”——也就是将一部分老年人送到国外养老,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选项。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日本就已经开始尝试这种模式。

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老人开始选择去东南亚国家养老,比如泰国和菲律宾。

这些国家不仅气候宜人、生活成本低,而且还能提供一定的医疗保障。

然而,对于大多数日本老人来说,去遥远的东南亚国家养老还是有些不太放心。

毕竟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等问题也是实实在在的障碍。

于是乎,“邻国养老”就成了一个更好的选择。

邻国养老

近年来,一个看似让人不解的社会现象正在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日本老年人选择离开故土,前往中国度过晚年。

而中国国内也随之出现大量的养老、康养机构,甚至专门做日本人生意的公司和项目。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无疑是两国在养老问题上,基于经济成本、文化纽带与生活质量的综合博弈结果。

以大连为例,这座与日本隔海相望的城市,已成为日本老人跨境养老的热门目的地。

位于大连高新园区的某养老机构,2024年入住的外国老人中,日本人占比超过60%。

其中一位78岁的田中先生坦言,他在日本每月养老金约1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7500元),支付完东京的养老院费用后几乎所剩无几,而大连同规格养老院月均费用仅需3000元人民币,还能享受24小时护理和独立套房。

这种“降维消费”带来的生活质量跃升,成为吸引日本老人的直接动因。

日本老人组团来华养老更深层的原因,则要归咎于两国不同的社会结构。

日本总务省2024年数据显示,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达33.4%,创历史新高,而养老产业却陷入“三重苦”:人工短缺导致服务价格飙升,土地资源紧张推高机构运营成本,少子化使得家庭照护体系濒临崩溃。

反观中国,尽管同样面临老龄化挑战,但相对低廉的人力成本和正在扩张的养老地产市场,为跨国养老提供了现实土壤。

文化亲近性,则是日本老人摒弃东南亚国家,选择中国的一大诱因。

中日两国文化一衣带水,地理位置上又紧挨彼此,文化习俗方面的共性,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与此同时,为了迎合日本老人,国内不少康养机构也针对性的推出了一系列日式服务。

在苏州某主打“日式养老”的社区,管理者特意保留榻榻米房间,定期供应刺身和味噌汤,甚至邀请能剧团体驻场演出。

这种熟悉的陌生感恰好击中日本老人的心理需求,既能体验异国风情,又不必完全割裂文化根脉。

更耐人寻味的是,不少老人年轻时曾作为企业外派人员在中国工作,退休后选择重返第二故乡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神户大学教授山本裕子的研究显示,这类“怀旧型移民”约占来华养老日本群体的37%,他们普遍认为中国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已超越预期,且对老年人的尊重态度与日本社会不相上下。

另外,医疗资源的跨境配置,是促使日本老人来华的又一动因。

上海某三甲医院国际部的数据显示,2023年接诊的日本老年患者同比增长45%,其中80%选择中医理疗项目。

72岁的佐藤女士因慢性关节炎多次赴上海接受针灸治疗,她算过一笔账:在日本做同类疗程需自费50万日元,而在上海医保覆盖后仅需支付1/3费用。

“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医生愿意花半小时听我描述症状。”

佐藤的感慨揭示了一个常被忽视的维度,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关怀差异。

在日本老人组团来华养老的潮流下,一系列新型产业链随之催生。

青岛某中介公司专门为日本老人提供养老移民全套服务,从筛选养老院、代办长期签证到安排定期探亲航班,收费高达200万日元却依然订单爆满。

更有嗅觉灵敏的开发商在威海打造“中日双语养老社区”,配套日资超市和日语急救热线,单套公寓售价较同地段溢价30%仍迅速售罄。

仅就最初几年的日本老人康养市场而言,中日两国实现了双赢。

日本老人在中国得以安度晚年,中国康养市场也借此迅猛发展,获益颇丰。

然而,随着2021年一起“日本50万老人组团来华养老”话题的发酵,这一局面戛然而止。

50万日本老人来华?

事情的起因是,一家名为山东康养集团的养老公司,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起招聘启事。

上面写道:面向全球招募2万名相关转业养老人才,包括康养机构管理者、相关服务人员。

如果只看到这里,广告自然没有任何问题,但关键在于招聘信息下方,还有几行介绍。

“日本计划三年时间内,将50万老年群体输送至中国安度晚年。”

“将选取中国特色文化与风景城市,打造全球顶级康养机构。”

“经过日本厚生省认定,该系列机构将成为日本老年群体在外养老的海外别馆。”

这则消息在网络上流传开来后,立刻炸了锅。

广告商的三句话简单来说,就是山东康养集团的公司,与日本厚生省达成协议,将联手在中国为日本老人建立养老机构,接50万名日本老人来中国颐养天年。

少部分人认为,大批日本老人到来,将很好促进中国康养业的发展,并带动相关经济链条。

反正都是做生意,跟谁不是做?

但更多人表达了对山东康养集团的抵制,甚至口诛笔伐。

认为这样的做法,深深刺痛了国人的心。

中日两国的渊源与仇恨众所周知,在中国自身也要背负3亿老年人负担的情况下,山东康养集团居然与日本人达成合作,动用中国的人力物力帮助日本人养老。

在情感上,国人显然无法接受。

何况,谁又能保证在这批来华的50万名老人中,有没有当年参与过侵华战争的战犯?或者战犯的亲属?

让当年那批在中华大地犯下无数血债的战犯混进来,还能得到中国人的养老服务,我们将如何面对那些牺牲在日寇铁蹄下的同胞和英雄们?

庞大的社会舆论下,山东康养集团的有关信息被挖了个底朝天。

很快,该集团就在社交媒体上删除招聘信息,但造成的影响仍在持续发酵。

一时间,坊间遍是对山东康养集团的谩骂与猜想。

有人称,康养集团这一行为早已超脱普通的商业行为,与卖国无异。

还有人扒出,称康养集团的创始人名叫帝井少辅。

此人原出生于北京,后经日本留学后加入日本国籍,并成了日本政府的官员。

50万日本老人来中国的计划,就是帝井少辅一手提出来的。

一时间,日本老人来华养老一事充满了阴谋论。

不过经调查显示,以上种种言论并没有确切证据,甚至就连50万日本老人赴华也被证实是子虚乌有。

网络上流传的日本政府与康养集团所谓“合作协议”,其实是某中日环保技术合作项目的截图,经恶意剪辑后嫁接养老产业内容。

山东省民政厅在舆情爆发48小时内紧急辟谣,披露全省外资参与养老项目仅3个,且均为技术合作性质。

外交部记者会上也有提问涉及此事,发言人明确表示:中国养老政策始终优先保障本国公民权益。

与此同时,日本驻华使馆也罕见地通过社交账号澄清,强调“日本政府从未推动此类计划”。

不过,哪怕有多家官方媒体现身辟谣,也不耽误这起事件的长尾效应持续生效。

50万日本老人来华事件发生后,中日拟定中的养老合作项目推进受阻,某原定于2024年落成的智慧养老社区因民众抵制延期;更多切实需要引进的国际康养技术,在舆论场变得敏感化。

直到今天,这一议题仍然处于泥潭中寸步难行。

结语

站在中日两国利益立场,日本老人来华养老某种程度上,的确是双赢的选择。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国内养老资源,在优先保证国内老人安享晚年的基础上,将闲置资源转换为经济利益。

不过再如何平衡,一口气接纳五十万老人来华养老,都绝非一家康养公司就能拍板决定的事情。

参考资料

[1]王景贤,陈子帅.超级老龄化的日本,如何老有所养?[N].环球时报,2024-11-13(007).DOI:10.28378/n.cnki.nhqsb.2024.007192.

[1]张勇,王玫苏.中日老龄化社会现象及养老模式的对比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40(04):35-38+53.

0 阅读:54
峻辉聊过去

峻辉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