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上学时为商鞅被五马分尸而惋惜,现在却想再加上一匹马

史理爱学思 2024-10-09 22:52:41

很多人最初听闻商鞅其人并非是变法,而是“立木”为信的故事。

他曾将一根长木立于南门,称若有人可将其拿去北门便可赏五十金,起初众人不信,后有壮汉拿起木头便走,商鞅当即兑现承诺,自此在百姓心中有了威望。

但就是这样一个以身作则的典范,最终却被判处五马分尸的极端刑罚,对于商鞅这般悲惨的结局。

当时很多人都对商鞅感到惋惜,但了解他具体的变法措施和造成的结果之后很多人都表示,不仅不用可怜商鞅,还应该给他加一匹马。

变法造就强大秦国

商鞅早年曾在魏国担任“庶子家臣”,长时间未曾受到重用后才辗转秦国。

尽管他用“立木”的方法获得了秦人的信任,但毕竟是“外来之臣”,又要推动较大的变革,死亡的结局从这一刻开始早就注定了,只不过当时的秦国恰巧陷入困境,正巧需要变革促进社会发展。

当年的秦国地处西北,资源相对匮乏,不仅与中原国家鲜有往来,还经常受到少数民族的侵略。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状态之下,秦孝公继位后才开始招贤纳士,商鞅这才有机会来到秦国。

经过和秦孝公的三次会谈之后,商鞅于公元前359年正式实施变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多个方面。

在政治上废除了“封邦建国”,实施“军功爵”制度。

简单来说,就是根据战场上的杀敌数目和攻下城池的多少来赏赐爵位和田地,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军队作战的积极性,为后来秦国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为了让变法彻底落实,商鞅实施“法官”制度,主要用于向底层人民解释法令内容。

在经济上通过《垦草令》促进农业的生产发展,实施统一的税收制度,让农业的发展成为社会的主流。

为了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商鞅允许土地私有,并且产量较高者可以免除徭役,这一举措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此外商鞅也在户籍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比如禁止百姓随意流动,将当地百姓登记之后互相监督,一家有罪其余均会被株连。

在外之人需要遵守户籍凭证制度,无相关证件者不可随意逗留,有发现随意收留无证人员者按违法判定。

这种种法令的确让秦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但商鞅自己也没有想到,此次改革的连带后果会让自己的生命走向终结。

死亡来临

商鞅变法虽然受到秦孝公的支持,但朝廷中的主力不在少数。

商鞅所推行的政策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世卿世禄制的废除让旧贵族丧失了原本的人事任免权,军功爵制度的实施在提高战斗力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贵族权力。

所以在秦孝公死后,商鞅便成为了众矢之的,很快被反对者冠上了“谋反”的罪名。

为求自保,商鞅选择出逃,但因为自己曾经颁布的“户籍制度”,如今的他走到哪里都是外来者,不仅无人敢收留,连旅店也无法居住。

最终商鞅被带了获取判处“五马分尸”的车裂之刑,很多人为商鞅之死感到唏嘘,但有人却恨不得多加一匹马。

因为仔细分析商鞅的改革措施后,可以发现其中也有许多弊端,影响了后世近百年的社会。

不足与影响

商鞅推行的变法以“强秦”为目的,并不在乎百姓的感受。

从制度上看,他追求的“赏”只是针对秦国有功之人,对百姓多为“刑”,对于秦国百姓来说,这会让他们只知道“耕战”,似乎只是为了秦国的“统一计划”活着,要么耕地贡献国家,要么参加军事训练。

这是一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功利主义,而商鞅作为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为了保证“功利主义”实施,制定了十分残酷的刑罚。

为了尽可能减小阻力,商鞅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将“刑罚”作为主要手段贯穿始终,完全忽略了礼制。

商鞅从思想上走向了极端,他始终认为通过刑罚让人们顺从好过道德劝解,严刑峻法总是能够更好地约束群众。

因此变法时期的秦国出现了恐怖的社会氛围,和“轻罪”重罚的不当判定方式。

《商君书》中强调“行刑重轻,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刑至事生,国削”,这样的“重刑主义”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秦国乃至后续完成统一的秦朝,都在用残酷的刑罚压迫底层百姓,并且极刑和死刑越来越多。

尤其是商鞅所推崇的“连坐之罪”很容易伤及无辜,早年秦惠文王触犯法律,按照秦国法律当被判刑。

但最后却株连了他的老师代他受过,被判处劓刑。后来商鞅还因为处理私下斗殴在一天之内就杀死了七百余人。

除此之外,商鞅所推行的“军功爵”制度养成了军队“弑杀”的性格。

为了提高战场上的杀敌数量以获得爵位,秦国军队每到一处都会进行屠城,甚至连无辜百姓也不会放过。

最后,商鞅在大力推行农业的同时对商业进行了十分残酷的打压,秦国的商人几乎没有生存空间可言。

为了提高农业在秦国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商鞅实施了“小规模”生产,子嗣成年之后必须分家并耕种另一块土地,否则就要被征收双倍赋税。

农业生产和赋税收取均以家庭为单位,如此便对商业造成了极大的限制性。这一举措让今后两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几乎全都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使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十分缓慢。

改革效果再显著,弊端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依然深远,所以才会有人如此憎恨商鞅。

总结

世间万物均有其两面性,商鞅所推行的变法在当时的确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样残酷,这是改革所必须要经历的过程,而改革的推动者,也注定是一系列后果的承担者。

但尽管如此,也无法否定商鞅变法对历史的推进作用。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商鞅之殇剖析》徐榛遥

0 阅读:0

史理爱学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