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错杀袁文才王佐使井冈山失守,后来饮弹自尽,建国后被评为烈士

逗逗娱 2025-03-18 09:10:51
前言

2021年大火的《觉醒年代》,让咱们看到了一百年前先辈们面对中国的困境勇敢地举起旗帜,他们满腔热血,全心投入,为了理想和未来勇往直前的样子。

电视剧的结尾定格在了1921年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这个节点上。

这个节点,就代表着中国的故事翻开了新的一页。

不过我们都清楚,这时候离1949年新中国成立,还有28年。

这反抗斗争的历史老长了,不光要面对外面强大的敌人,这事儿特别艰巨,而且还得不断摸索着修正内部的路线。

在大名鼎鼎的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发生过一件特让人痛心的事儿。内部有人错杀了本地的有生力量,结果井冈山有一阵儿就失守了,那些有利的条件也没了。

这就是朱昌偕错杀袁文才、王佐的那件事。

从裁缝到特委书记

江西永新县的朱昌偕出生于1907年8月。

朱昌偕小时候就没了爸爸,家里穷得叮当响,没办法,他唯一的弟弟只能送给别人养。家里就靠妈妈织布,再去爆竹店打打小工来维持生计。

朱昌偕小时候,靠着亲戚的资助,读了两年私塾。可是后来,生活实在是太穷了,穷得都过不下去了,没办法,只能辍学回家,帮着母亲做事,可算是尝尽了生活的苦头。

他13岁就拜了师傅学裁缝,学了3年出师以后,就在县城给人家做缝衣服的活儿。

裁缝这门手工艺行当可赚不了多少钱。朱昌偕学了三年徒,也没挣到多少。就算出徒了,想补贴家用都挺费劲的。

1926年年初的时候,有一批共产党员从外地来到了永新这个地方。他们在这儿办起了平民夜校,搞起了革命活动。

朱昌偕本来就觉得前路一片渺茫,这时候却像在黑夜里看到了一道光似的。

他以前有在私塾求学的经历,可家里太穷了,没办法只能放弃。这不,朱昌偕可积极了,马上就报名成了平民夜校的第一批学员。

在夜校当中,他受到了革命的启蒙教育,思想觉悟大幅提升。

就在那年夏天,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6年9月的时候,大革命运动像暴风雨一样在永新迅猛开展起来,朱昌偕就勇敢地加入到这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当中了。

他把县城里的学徒和青工组织起来,带着大家一股脑儿地冲进被军阀控制的县衙门。进去之后,就把县衙门守卫的枪给缴了,还把县衙门那块牌子砸得稀巴烂。

没过多久,县工会就成立了,朱昌偕被大家推选为县工会下面的学徒、青工联合会的主席。

朱昌偕带着学徒、青工们,勇敢地跟土豪劣绅、官僚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1927年的时候,朱昌偕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没过多久,他就当上了中共永新县委委员。

1928年5月的时候,他被调到永新赤卫大队去当党代表。然后,他就带着永新的地方武装,可积极地配合红军去参加龙源口战斗。

打仗的时候,他总是冲在最前面,特别勇敢地往前冲,大家都夸他。

1927年国内经历了第一次大洗牌之后,共产党特别急需革命的有生力量。

朱昌偕这个人可有拼劲,还特别有闯劲,脑子也很灵光。在1928年7月到12月这段时间里,他就像开了挂一样一路高升。最开始是中共永新县委常委,接着当上了永新县总工会主席,最后又升到中共湘赣边第二届特委常委。

1929年1月的时候,井冈山的根据地让敌人给占了,边界的党组织被破坏得很厉害,湘赣边界特委都被打散架了,地方的武装力量也损失不小。

2月中旬的时候,局面那叫一个危急。为了把湘赣边的斗争继续坚持下去,朱昌偕作为特委常委,那可是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他召集了永新、宁冈、茶陵县委,开了个委员联席会议。

在会上,湘赣边临时特委成立了,朱昌偕被推选为书记。

3月14日的时候,原来的特委副书记陈正人从遂川到了永新,到了之后,又开了个原特委常委扩大会议,新的临时特委就这么成立了,朱昌偕还是被大家推选为书记。

朱昌偕在担任临时特委书记的时候,可积极,他领导着边界各县去整顿党的组织,整顿地方武装,还让红色政权得到恢复和建立。

在经过了好一阵子艰苦努力工作之后,湘赣边界的斗争有了新的气象,而后被正式委任为中共湘赣边特委书记。

1929年11月的时候,特委带着边界的军民把永新县城给攻克了,这一下,边界武装斗争的火势可是越来越旺。

错杀袁、王,终生遗憾

就在湘赣边界武装斗争搞得红红火火的时候,咱们党内出了一件特别让人痛心的事儿,这事儿就是袁文才、王佐被杀。

边界特委的主要负责人朱昌偕,在这个事件里那可是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有着推卸不掉的责任。

这被杀的两个人是谁?他们有着多重要的地位?

瞧履历的话,这俩人都是地地道道的江西本地人,跟朱昌偕还真有好些相似的地方。

袁文才,他是江西宁冈县茅坪马源坑村的人,1898年10月出生,他的爸爸是个朴实又勤劳的农民。

袁文才小时候上过中学,可最后因为家里穷得叮当响,实在供不起,就只能辍学了。后来,他带头反抗交租和闹粮的事儿,就跟当地那些豪绅结下了仇怨。

有压迫的地方,就会有反抗。

1924年的时候,袁文才觉察到中华大地到处都有星星之火在燃烧,于是他也着手组建队伍,干起了劫富济贫的事儿,还成立了绿林马刀队。

王佐也是1989年出生的,家里也穷得很,就跟朱昌偕似的,学了好几年裁缝来讨生活。

和袁文才相同,在没了出路的时候,聚集了一伙绿林人士,靠打劫富人来维持生计。

这俩人慢慢发展起来了。到了1926年9月的时候,就被当地党组织给吸纳了,然后改编成农民自卫军,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当中去了。

1927年10月,毛泽东带着工农革命军到了井冈山。袁文才和王佐可帮了工农革命军大忙,他们大力支持革命军,还接受了前委以及毛泽东的领导。

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5月之后就是红四军三十二团)是由袁文才、王佐的部队改编而成的。袁文才和王佐担任正副团长,后来,他们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袁文才和王佐带着他们的部队参与到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里,多次立下战功。

二人在战乱时候,凭着一身血胆,从绿林之人变成有正规编制的,这可是数百年前宋江做梦都想做到的事。

1929年1月,毛泽东带着红四军从井冈山出发往赣南进军。当时,袁文才被调到红四军当参谋长,要跟着主力一起下山。可不知道为啥,他在半路上溜号了,又回到了井冈山,然后和王佐一块儿在宁冈、井冈山这一带继续搞革命斗争。

你看,就从这件事儿就能知道,袁文才虽然参加革命队伍了,可他身上那种纪律懒散的毛病还是没改,不会完全听党的话、按党的指挥来做事。

这就给后面的矛盾冲突埋下了祸根。

毛泽东离开井冈山之后,袁文才和王佐对待红军的态度也变得越来越懒散了。

袁文才和王佐,他们可崇拜毛泽东了,就因为这个,可愿意听毛泽东的命令。

就说毛泽东让袁文才跟着走,结果他最后还是偷偷溜回来了,更别说其他人了。

红军主力离开井冈山之后,这二人对宁冈县委、湘赣边特委,时不时就缺乏尊重的态度。部队有啥行动,也常常不汇报、不请示,就自己做决定。这么一来,他们和县委、特委之间的矛盾就越来越严重。

本来是在天地间自由飞翔的大雁,为啥要去做那笼子里的鸟?

要是就只到这个程度,仅仅是队伍里习性和性格方面有冲突摩擦的话,湘赣边特委还不至于非得把这两个人给杀了。

而让特委最终决定除掉这两个人的导火索,就是“罗克绍事件”。

在湘赣边界,罗克绍可是个特别有名的反动家伙。他有个兵工厂,厂里有30多号人,这个兵工厂能造步枪、子弹还有手榴弹。

生产力那可是首要因素,特别是在以前制造加工不咋发达,还被国外狠狠碾压的时候。

袁文才早就对罗克绍的那个兵工厂眼红得很,老想着把它弄到手归自己。

老天,总算给了他这么个机会。

1930年2月21日晚上,罗克绍跑到茶陵他姘妇家里去过夜了,当时他身边就只带了20多个警卫,正是防备比较松的时候。

袁文才带着部队,一晚上急急忙忙地赶了90多里路,在茶陵这个地方把罗克绍给活捉。

然而,袁文才一开始并没有当场处置罗克绍。他想获取更多兵工厂的消息,不但没惩治罗克绍,还好酒好菜招待他,给他安排住宿。

这事儿一下子就传开了。袁文才的举动让人摸不清头脑,他对罗克绍表现出来的那种表面上的善意,更是让中共湘赣边特委警惕得不行。

朱昌偕知道这个情况后,心里半信半疑的,可担心得很。当天夜里,他就把宁冈县委书记、湘赣边特委,还有龙超清、王怀、谢希安、彭文祥这些领导人都召集起来,开会商量应对的办法。

朱昌偕觉得,为了不让革命遭受损失,就得果断拿定主意,先下手为强,把袁、王解决掉。

朱昌偕提出的意见,参会的人都表示赞同,最后做出了尽快解决袁、王的决定。

但朱昌偕心里明白,想把袁王二人给杀了,可没那么简单。袁、王的队伍有700多号人,还都带着枪。他们的队员一个个都特别强悍,打起仗来那叫一个勇猛,根本不怕死。要是硬碰硬的话,可不好对付,只能用智谋才行。

朱昌偕很快就想出了一个主意,能悄无声息地把袁文才、王佐两人和他们的部队力量分开。

这个计谋就是调虎离山的加强版。

他恳请以中共湘赣边特委的名义给袁文才、王佐写信,说上级已经决定,边界各县的部队打算编入红六军,袁文才当司令,王佐做副司令。

先把这二人升升官,这就叫先扬后抑嘛。人一升官得意起来,警惕心就容易降低。

再让这两个人当天就出发到永新县城集合,去配合红五军攻打吉安。

等这俩人到了永新之后,把他们跟部队分开来安排住的地方,晚上就能动手了。

朱昌偕定的计策,大家都很赞同。

朱昌偕着重提出,得用特委的名义向红五军求救,让红五军开到永新城这边来,把这出戏演得更像那么回事儿,一定要让那两个人消除戒心,配合咱们的行动。

你得清楚,红军这边对人是有防备心理的。平常的时候,袁文才和王佐这两个人就不怎么尊重特委,所以不得不提防着点。

过了几十年,在《彭德怀自述》这本书里,把当时那个特别惊心动魄的夜晚又给还原出来了。

某天夜里已经很晚的时候,边区特委书记朱昌偕跑到我军部这儿来,向军委汇报情况。他说袁文才、王佐要叛变……这事儿可太危险了,就请求红五军马上行动起来,挽救这个危急的局面。

2月22日那天,袁、王率领的部队,除了留下一小部分人在宁冈之外,大部分人当天就到永新县城了。

朱昌偕早早就派人给袁文才、王佐和部队安排好了住宿的地方。袁文才住在城东尹家巷22号,王佐就住在尹家祠里,部队,是分别住在几个店铺里,和袁文才、王佐的驻地都隔了一段路。

2月23日晚上,红五军第四纵队从安福洲湖这边出发,等到24日天快亮的时候,就赶到了永新县城,把袁、王还有他们部队住的地方给包围起来了。

这时候,袁文才和王佐还在睡梦中。

2月24日凌晨,朱昌偕早有谋划,他带人一脚踹开袁文才的房门,抬手一枪,很快就把袁文才给解决掉了。

袁文才恐怕到死的时候,都还没明白到底是咋回事。

住在不远处的王佐,一下子就被枪声给惊醒了。他马上就反应过来,在随从的保护下,朝着马厩就奔了过去。

王佐顺利上马后,就朝着东门狂奔而去。到了乐水河那儿,嘿,没想到乐水河上的浮桥早就被拆了。这一下没注意,王佐就和他的马一块儿掉进河里去。

刚开春那时候,水又急又凉,冷得直往骨头里钻。王佐他不会水,没一会儿就不行了。

乐水河里头,又多了一丝寒凉。

留在宁冈、井冈山的袁文才、王佐的部分队伍,一听说首领被偷袭死了,都反水投靠反动派去了。

从那之后一直到1949年9月底,井冈山都被反动势力占着,红军攻打好几次了,可一次都没打下来。

同年10月,朱昌偕按照命令到赣西南特委去工作。受中央所托,他对赣西南苏区在政治、军事、经济、组织、群众运动等各方面的情况,都进行了深入又细致的考察,还向中央写了《赣西南朱昌偕报告》。

1930年12月的时候,吉安富田那边发生了“富田事变”。

1931年8月的时候,中共湘赣临时省委成立。朱昌偕,参加了临时省委在永新县城举办的一个联席会议,这个会议是原西路分委、湘东南特委负责人参加的。

中央决定统一湘赣边党的领导,成立湘赣省委,他打心眼儿里拥护这个决定,打算在省委的领导下好好干。

可是没过多久,湘赣省就开展起肃反运动了。朱昌偕害怕被牵连进去,于是在8月的一天,在师弟徐定国的接应和陪同下,连夜跑到了永新县高溪乡的梅花山,躲在一个山洞里。

湘赣省保卫局晓得朱昌偕藏在梅花山,就派了好几百人去搜山,这一搜就是连着好几天,可就是没搜着。

这时候,朱昌偕的粮食吃光了,水也喝没了。他师弟就劝他逃到梅花山西麓的茶陵白区那边,好去找条活路。

朱昌偕对着师弟厉声呵斥道:“你说的这叫什么话!我活着就是共产党的人,死了也是共产党的鬼,坚决不会去投靠敌人的!”

最后,他的思想陷入了极度矛盾的困境,怎么也解脱不出来,于是就选择开枪自杀,用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朱昌偕和袁文才、王佐一样,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事上那可是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可他最后的结局,真让人忍不住叹气。

1950年的时候,中共江西省委给袁文才和王佐平反了,让他们恢复了名誉,还追认他俩为革命烈士。

朱昌偕,他在井冈山还有赣西南那边搞革命斗争的时候,那可是做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毛泽东写的《井冈山的斗争》这篇文章里,都提到过他。

3 阅读:2012
逗逗娱

逗逗娱

逗逗娱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