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七万家中国茶企不敌立顿一年》一文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中国茶饮企业的窘境。
近年以来,整个茶饮市场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但不同于传统中式茶饮,新式茶饮正在为中国茶赋能。茶饮企业以袋泡茶、小罐茶、茶饮料等更多元化的形式出现在茶饮消费市场中,试与曾经的“茶品牌巨头”立顿一较高下。
进入“而立之年”后的立顿,业绩下滑、被联合利华“抛弃”,曾经风靡一时的立顿似乎正在遭遇着“中年危机”。特别是在中国市场,中国茶与“进口”立顿茶的角逐已然陷入此消彼长的局面。值得思考的是,在此背景下,曾经实力悬殊的二者——中国茶企和立顿,角色或否实现逆转?作为茶文化大国的中国茶企业能否在国潮下实现“华丽转身”?
01
国内茶饮市场多元化“转身”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茶叶王国”,有3000多年的茶叶栽种史,在茶叶生产及理解方面更胜一筹。且从18世纪初开始,茶叶就是中国出口商品的第一。消费升级下,为中国茶走出世界孕育了更多可能。
反观国内,中国人对茶饮的依赖亦是显而易见的。不同的是,传袭于传统饮茶习惯,不少中国人非常喜欢喝原叶茶、古树茶等,也偏向于“围炉煮茶”式的交流。如此,饮茶消费场景受到一定限制。
新消费浪潮席卷之下,不少限制逐渐被打破,消费方式和消费产品正在趋于多元化。一方面,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饮茶需求更加便捷化;另一方面,基于对健康的需求,更多人将提神等功能性需求视野转移到茶叶上来。
有关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最常购买的袋泡茶品牌前三为立顿、大益茶和CHALI茶里,占比分别为39.6%、27.1%和23.2%。
新式茶饮的品牌架构逐渐建成。新式茶饮赛道,如喜茶、奈雪的茶、茶颜悦色、蜜雪冰城等现制茶饮品牌从口感、便捷性等消费者需求出发,随着国内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越发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空前提升,新式茶饮凭借国潮风更加聚拢了消费人气。由此,新式茶饮逐渐在茶饮市场占据一定份额。其中,今年喜茶和科普“点茶”宣传中国茶饮文化的《梦华录》联名,引得不少消费者打卡。
某种意义上说,新式茶饮品牌又化身成了茶文化的传播者。
近年来,这些茶品牌还加快了“出海”步伐。2018年、2020年,奈雪的茶相继在新加坡、日本等地开出分店;蜜雪冰城在马来西亚等地开拓加盟商;贡茶“出海”美国,与美国资本TA Associates达成战略合作……中国的新式茶饮企业正带着中国茶饮走向世界。
02
立顿式微或为时代所趋
曾几何时,中国的茶饮消费领域,立顿曾经是白领们的“桌上宾”。但立顿近几年的发展,却似乎正在远离消费者。
2008年,新华社一篇文章《七万家中国茶企不敌立顿一年》中表示,这一年中国7万家茶叶企业总销售额300亿元人民币,而联合利华下属一家“立顿”,年收入就达230亿。7万家加在一起300亿 vs 立顿1家230亿。彼时,业内有个冷知识,英国不产茶,茶饮第一品牌却是英国的。
近几年,立顿开始出现下滑迹象,2019年,立顿茶业务营收达到20.8亿欧元,约合163.3亿元人民币;2021年,立顿被联合利华剥离。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立顿诞生至今已有132年历史,但因业绩持续下滑,最终被联合利华“抛弃”。进入中国30年来,也遭遇到“中年危机”,其包装、产品并没有太多的变化和创新,也没有迎合市场去做营销途径的创新。
不得不提的是,立顿的经营模式与现代消费的不适配,或是其业绩不断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据媒体报道,立顿的创始人汤姆斯·立顿最早是以卖奶酪起家的。1890年,立顿到斯里兰卡收购茶园,修建茶厂。利用那里低廉的土地价格和人工成本,靠着低价策略和恒定的口感,立顿逐渐在国际市场站稳了脚跟,也推动立顿成为全球最大的茶叶品牌。
如今,成本压力增长、消费者品质需求增长……多因素重叠下,促使立顿风靡全球的优势正在消失。
目前来看,新茶饮品牌正在市场浪潮中如火如荼,传统茶饮品牌如八马茶业等亦在通过上市等方式寻求资本市场助力,中国茶饮似乎打破了以往“沉稳”气质。
不过,亦有业内人士指出,一些新品牌在打造产品时,应该多考虑产品如何形成文化自洽。而不是为了对标某品牌,而打造产品,做成该品牌的“影子”,去与之抗衡,最终还是会落寞收场。
那么,入局者众多的茶饮品牌,谁又将在中国茶饮市场主宰沉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