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代表专门去了欧盟总部,中俄之外中欧也能无上限,不只是说说

千萍说国际 2023-04-26 00:54:05

近日,中国驻欧盟大使傅聪在接受采访时提出,不只中俄关系可以“无上限”,中欧关系同样能够“无上限”。欧方应正确看待中俄关系。在俄乌冲突上,中国既不是始作俑者,也不是当事一方,乌克兰问题不应与中欧关系挂钩。傅聪大使还指出,有些人为了造谣抹黑中国、挑拨破坏中国的外交关系,反复炒作中俄合作‘无上限’、编造中国提供军援等虚假信息。

中国驻欧盟大使傅聪

其实,这已经不是傅聪大使第一次发表这类观点了。去年12月,傅聪大使在刚上任时就曾表示,外界过度解读了中俄关系“无上限”这个术语。实际上,中国与包括欧洲在内的所有国家都建立伙伴关系。而且,在发展对外关系方面,中国从不人为设限。所以完全可以说中欧关系是“无上限的”,中方也很愿意这么去说。

从最新消息来看,中方绝不只是嘴上说说,也付诸了行动。近来,欧洲政要密集访华。在法国总统马克龙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后,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近日专门去了位于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会见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准备举办第10次经贸高层对话。双方对于扩大双边贸易、加强投资合作、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等问题,进行了坦诚且深入的交流。

王文涛部长会见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

此外,王文涛部长还去了法国,见了不少法国政府官员,与他们主要探讨深耕中国市场的事宜。4月21日,王文涛与法国贸易部长贝希特举行会谈,双方同意积极落实中法两国领导人达成的经贸共识,进一步挖掘两国经济合作的潜力,扩大双边贸易和投资规模。当天,王文涛还会见了法国财政部长勒梅尔,二人对于促进绿色和低碳投资合作、为双方企业创造公平和公正的商业环境交换了意见。

王文涛在布鲁塞尔还会见了比利时副首相范登布鲁克,二人深入讨论促进双边贸易投资、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以及扩大绿色低碳投资合作等议题。目前,从傅聪大使的表态,以及王文涛部长的走动来看,中方显然是希望延续马克龙、冯德莱恩访华的势头,把中欧关系再提高一个层级。

不过,最近出了一个小插曲。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近期的涉乌表态,在欧洲国家中引发反响。对此,中国驻法大使馆很快澄清,卢沙野大使关于乌克兰问题的表态只是个人观点,不是政策宣示,各方不应过度解读。中方发展双边友好合作关系的过程中,始终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原则。

法国总统马克龙

目前来看,中方主要做的工作,是让欧盟不要把中欧关系与乌克兰问题挂钩,然后推动欧盟确立“战略自主”的原则,使中欧关系的大方向不受美国干扰。正如多年来,中欧之间的紧密合作所证明的那样,双方经济都大大受益,进而都有足够的理由继续经济合作,坚决支持全球自由贸易和技术整合,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分裂。

马克龙在访华时也强调了追求欧盟战略自主权。拒绝成为“美国的附庸”,可以说这是欧洲自主意识的“觉醒”。实际上,“战略自主”的原则,无非是要欧洲作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或者说实现更广泛的利益。这也就是说,欧盟不应该一味地跟随美国的利益。因为,欧洲的利益并不总是与美国相同。欧洲也不必跟随中国的利益,中国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从来没有对其他国家提出过这类无理要求。

相比之下,美国则要求欧洲盲目听华盛顿的命令。例如,其他国家在美国认为应该实施制裁的地方实施制裁,但随之带来的经济后果却只能“打碎牙齿往肚里咽”。然而,即使各国遵从华盛顿的要求,也会对贸易关系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拜登与欧盟领导人交谈

总而言之,欧盟与美国的关系是剪不断理还乱,双方不仅价值观相近,经济、外交、防务等方面的联系更是紧密。所以中方主要在做的,是尽量让中欧关系的大方向保持正确方向,至于在细节上受到美国的干扰和影响,则需要我们不断对其进行校正。

目前,在欧盟一些政客的“脱钩”呼声和美国的煽动下,中欧关系正处于“十字路口”。马克龙最近对中国的访问,为中法两国和全球大国增进了解和互信提供了一个好机会,这也会为促进中法两国人民的友谊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有助于巩固中国和欧盟之间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促进共生增长。

对于法国和欧盟而言,他们无法否认的事实是,拥有14亿消费者、而且还在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机会。眼下,中国国内的企业和工厂正在开足马力振兴经济,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也将支撑起中国的贸易和经济伙伴。

欧盟和中国作为彼此的优质贸易和经济伙伴,在贸易方面紧密结合。要问哪一方更依赖另一方?这是一个没意义的问题,因为中欧之间的发展属于共生性增长。中欧经贸关系在本质上是互补和互利的,因为中欧之间不存在不可调和的地缘政治利益冲突。

拜登去年8月签署《降低通胀法案》,引发欧洲国家强烈不满

中国和欧盟应该继续充当彼此真正的经济伙伴,和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欧盟本身也应该坚持作为一个独立的、主要的经济和政治力量,永远不要把自己降格为美国地缘政治棋盘上的一个可牺牲的棋子。目前,俄乌冲突走向结束还是遥遥无期,面对日益动荡的世界,以及美国正在策划的去全球化和“脱钩”风潮,欧盟和中国都必须加强合作化解紧张局势。

目前有德国媒体报道称,与其他市场相比,在中国投资实际上更有利可图。报道援引一份研究报告称,德国在中国的对外投资约占7%,但从中国流回的利润占12-16%。而德国在美国的投资约占27%,几乎是在中国投资的四倍,但从美国流回的利润,却和中国大致相当。德国在中美市场之间的利润差距如此之大,足以看出,美国一些政客炮制出“中国威胁论”,以及“经济上依赖中国”的叙述都是危言耸听的假命题。

实际上,炒作“中国威胁论”,也不能帮助美国本身提升经济竞争力。随着欧洲投资不断进入中国,中国也大力欢迎外国投资,中国的大门只会进一步打开。中国和欧盟在经贸方面互利的合作,不应受到“中国经济威胁论”的干扰。

0 阅读:26
千萍说国际

千萍说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