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是中国的春节,迄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我们习惯把一月称为“正月”,这是因为在古代,每年以哪个月为第一个月,各朝代都不同。
夏朝以一月为第一个月,商朝以十二月为第一个月,周朝又以十一月为第一个月。
这些朝代每改正一次月分的次序,就把改正后的一月称为“正月”。
此外,古代的帝王大都在一月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为了表示庄重独尊,便将一月改为了“正月”。
到了秦代,因秦始皇出生在正月,取名赢政,为了避他的名讳,强行规定把正字读作征。正(征)月的叫法,就此传了下来。
正月初一这一天,是岁首,又称为春节、元春、元朔。
这是一年的开头,也是人们美好祝愿的寄托。
“初一3不出,不富也平安”
壹
不丢垃圾:财运不外泄
正月初一不丢垃圾,源自古人对财神的敬畏和祈求。在这一天,人们会格外小心,避免将财富随意丢弃。这种习俗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财富的珍视和对好运的追求。
贰
不出远门:守护平安与家运
正月初一是团圆的日子,也是祈求平安的时刻。人们也相信,大年初一是财神爷降临的日子,如果在这天离家出走,意味着会失去财富和好运。
叁
不借钱:避免财富流失
正月初一不借给别人钱,这一习俗背后蕴含着深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借钱给别人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因为它可能预示着财富的外流。在这一天,人们会避免进行金钱交易,尤其是将钱借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