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
韩仲卿官居秘书郎,赠尚书左仆射,秘书郎是唐代官制中的一个官职,主要负责起草、撰写和保管官方文书,具备文学才华和行政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韩愈的成长和教育。韩仲卿的文学素养和官场经验可能为韩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榜样。
韩仲卿在韩愈年仅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他随哥嫂回到河南老家。之后,他的哥哥韩会又被任命为京城官员,韩愈随之搬到长安生活。然而,好景不长,韩会后被贬到郴州,韩愈又随之南迁。不久之后,韩会在韶州去世,韩愈再次随嫂嫂回到中原,之后全家又迁居到宣州,这些经历让韩愈的童年生活充满了动荡和不安定。
在童年时期,韩愈的文学才华就已经初露峥嵘。他曾经在嫂嫂的指导下,用稚嫩的诗句表达了对寡嫂的深情感激和对兄长的怀念《祭十二郎文》。
他怀经世之志进京参加进士考试,贞元二年(786年)到贞元五年(789年)期间三次都落榜了,直到贞元八年(792年)才考取进士。韩愈最后一次进士应试是在亲朋反复劝说下才参加的,没想到他的运气不错,这次的主考官是陆贽,一位欣赏古文创作的大文豪。他把韩愈卷子一看,叹服不已,就把韩愈录取了。
在参加科举考试期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他做梦的时候,梦中有一个人和一卷丹篆,自己被迫强行吞下丹篆,旁边还有一人在拊掌大笑,顿时觉得惊恐不已,随即便醒来了。醒后,韩愈只觉胃中似乎犹如有物体噎住一般,而且尚能记上其中一两字,笔法非凡。后来地缘见到孟郊,总觉得似曾相识,细想之下才惊奇地发现,孟郊就是那个梦中在旁大笑之人。此事在《异人传》中有记载,在《龙城录》中的记录也较为详细,据说韩愈醒后“笔势非人间书也”。后识孟郊,似与之目熟,思之,乃梦中旁笑者”。
按照唐律,在唐代中了进士只是有了做官的资格,考取进士以后还必须参加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韩愈又三次参加吏选,但都失败,直到第四次贞元十七年(801年),才考取通过,被安排在国子监任职国子监四门博士,三次给宰相上书,没有得到一次回复;三次登权者之门,均被拒之门外。任职四门博士期间,他积极推荐文学青年,敢为人师,广授门徒,人称“韩门第子”。
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韩愈因受宣武节度使董晋推荐,得试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出任宣武节度使观察推官。
贞元十九年(803年):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关中地区大旱,人民流离失所,京兆尹李实封锁消息,谎报称关中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韩愈查访,目睹灾情,上疏《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期望德宗特敕京兆府停征当年京畿地区的税收、减免百姓赋税。
贞元二十年(804年)春,受李实等谗害,被贬为连州阳山县令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韩愈获赦,获授江陵法曹参军
元和元年(806年)六月,韩愈奉召回长安,官授权知国子博士。
元和四年(809年):韩愈改授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兼判祠部
元和五年(810年),被降授为河南县令。
元和六年(811年):韩愈被召回长安,官复原职
元和八年(813年),任职比部郎中、史馆修撰,奉命修撰《顺宗实录》
元和十年(815年)正月,晋升为中书舍人
元和十二年(817年):韩愈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升刑部侍郎
韩愈曾建议裴度派精兵千人从小路进入蔡州,必能擒拿吴元济,韩愈又对裴度说:“如今凭借平定淮西的声势,镇州(今河北正定)王承宗可用言辞说服,不必用兵。” 他让柏耆写下,带上书信进入镇州晓喻王承宗。王承宗摄于唐廷此时的兵威,只得献上德、棣二州,表示服从。
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为潮州刺史
此时的长安信佛,韩愈却反其道而为之,上书宪宗要求将佛骨烧毁,宪宗大怒,要杀了他,好在一众人替他说情,这才免了他的死罪,贬为潮州刺史。
在前往潮州途中他作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因为上了一道奏疏,一下贬谪到离京城八千里之遥。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
唐穆宗即位后:韩愈被召入朝,拜国子祭酒。
长庆元年(821年)七月,韩愈转任兵部侍郎。
韩愈出使镇州,此时镇州兵变,命韩愈为宣慰使前往处理,到达镇州后,王庭凑对韩愈说:“之所以这么放肆无礼,都是这些将士干的,而不是我的本意。”韩愈说:“皇上认为你有将帅的才能,所以任命你为节度使,却想不到你竟指挥不动这些士卒!”
长庆二年(822年)九月,韩愈转任吏部侍郎
长庆三年(823年)六月又升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宋人陶谷《清异录》记载,韩愈晚年的时候经常服用壮阳药,“昌黎公逾晚年颇亲脂粉,故可服食;用硫磺末搅粥饭,啖鸡男,不使交,千日,烹疱,名“水灵库”,公间日进一只焉,始亦见功,终绝命”,说他妻妾成群,导致性功能减退,听了偏方,服用吃了硫磺的公鸡,吃多了硫磺,就把他毒死了,不知是真是假。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享年五十七岁。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加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他在诗词文学上的贡献同样是巨大的,他的作品普遍是“发言真率,无所畏避”,例如《师说》,韩愈的诗多为长篇古诗,大多数是抨击社会现实,反应人文需求以及自己仕途的坎坷。也有一些诗清洗脱俗例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一生,积极求官,努力为文。
其他文人墨客对他的评价也是极高的。
苏轼: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曾国藩:“韩公如神龙万变,无所不可。”
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他的文学成就很高,著有《韩昌黎集》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