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精傻把式,又练又查真把式

刘老师教育故事 2019-01-30 14:07:43

假期模式正式开始,有时间反思一些教育教学的问题,近来和老师们听课都有一个共识:越是会授课的老师在课上讲得越少,越是不会授课的老师在课上讲得越多,前者无疑更是讲课“画龙点睛”的高手。因此,教师要学会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正确地把握教材,用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

充分相信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对教材中学生能看得懂的知识不作过多反复的讲解,让学生学会自学探讨、自行实践,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或难以理解的内容,则要围绕这些基础知识,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甚至争论,从而达到让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目的。变讲为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自我探究,寻找规律,自己感悟理解知识,体会知识的逻辑性和应用性,这样引导学生积累,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少讲。

我觉得少讲实际上是在充分备好课后,对自己所要讲解内容的进一步提炼和优化,让重点更突出,讲解更精确而简洁,问题解决更有针对性。可以这样理解,老师的工作量是不变的,课前多做了,课上自然就少讲了。教师在课上讲的内容无非有两类:一是基础知识点、重点和难点;二是解题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多,学生不会做的练习题也多。要想少讲就还有个备课要“备学生”的问题,了解学生的情况,专讲学生困感和不会的,这一点很多数师做得很不够,所以有很多自认为的该讲之处,一讲就讲多了。

二、精练。

老师跳进题海,学生跳出题海,这一过程的实施需要老师对习题去芜存精,让学生下笔练习真正起到巩固和提高能力的习题,而不是机械地重复,这需要老师能精心安排,促进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做到练一题,学生就能掌这种类型的思路和做法。很多教师在课上练习题的安排上比较被动、随便,没有目的性,很多时候学生做了大量的习题可由于系统性不强,导致效果还是不理想。精练与少讲是相辅相成的,讲得多了,学生就没时间练了,学生听累了,想练也投入不进去了,做题很难会细致和富有成效。

三、多检查。

检查包括提问、复查、测验等很多形式,它是最能体现学生学习水平的,但同时也是考察老师的,与其说检查学生,不如说是检查老师自己更好,因为对于对出现问题的解决与补救,对学生的督促以及学习习惯养成都是门艺术,就看老师是否掌握得纯熟。有的老师提出“三分教,七分管”可以说正是基于对这一环节相当的重视而言的。如果对学生检查不过关,测验不过问,只简单地督促学生多花时间来背,来重做,这不是一个得力的措施,只能事半功倍。教师要躬亲自查,检查也是学生帮助教师提高的一个过程。

总之,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不能再做“满堂灌”、“题海战”、“疲劳战”和“消耗战”之类的事了。

来读的,不是用来摆的

1 阅读:18
刘老师教育故事

刘老师教育故事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才明白老师永远不如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