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庐覃禅师诗
师资缘会有来由,明镜非台语暗投。
坏却少林穷活计,撸声摇月过沧洲。
禅在中国有着久远的历史,那一年,当六祖惠能投奔到黄梅弘忍那里时,禅在中国就注定了要有新的变化。南宋末年,葛庐覃法师就写下一首诗,讲明白了那段往事的因由:师资缘会有来由,明镜非台语暗投。坏却少林穷活计,声摇月过沧洲。
在投奔弘忍时,惠能只是一个家境贫寒,长相粗陋又不识字的人。只因为打柴时偶然听到别人背《金刚经》,就产生了学禅的心思。
投身人才济济的黄梅东山寺,惠能其貌不扬,不惹人注意,他甚至没有受戒,只在春米的作坊里做粗活。因缘际会,惠能因为一首“菩提本无树”,让弘忍决定将自己的衣钵传授给他。
然而禅门也如世俗一样,像惠能这样并不出众,但却能得弘忍衣钵的人必定会受到忌妒,甚至迫害。给惠能讲解了所有智慧法门后,弘忍让惠能带着自己的衣钵离开东山寺,前往南方隐居。从此,惠能在南方弘扬的南禅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人和文化。
惠能的南禅思想与北方流行的禅学很不相同。葛庐覃禅师的诗里说“坏却少林穷活计”指的就是惠能的南禅与北方禅旨趣大不相同。所谓“穷活计”指的是从少林寺传承而来的北禅苦修传统,它已经被惠能的顿悟南禅逐渐破坏。“格声摇月过沧洲”,则指的是惠能突破僧人们的追逐,落脚南方,将禅宗领向更洒脱、更富于诗意的道路的事实。
在惠能之后,禅不再是佛门弟子才能领悟的智慧,也不再是出家人才能修习的高深要旨。南禅的逐渐传播,让诸多文人墨客加入到禅的世界里,他们把禅引入生活,引入自己的创作,让禅变得更加普及。禅变成了一种关注现实生活的智慧,它让人张开另一双眼目来看待生活,鼓励人们探求生命的终极意义和不断领悟人生。
禅,是精神上的解脱与超脱,是面对复杂人生的一种积极态度,是一种自在的生活方式。
参禅,就是解脱现实和生活强加在我们身上的重重枷锁,就是解放心灵的活动。当年六祖惠能“槽声摇月过沧洲”,而今,我们则借助禅的智慧,寻求生命最美的状态,它带领我们穿越生活的惊涛骇浪,进入平湖镜月般祥和的境界。
这就是禅对我们最美妙的意义,是禅对我们最大的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