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妇怨》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在如昼烛。
征妇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历来被诗人们所关注,他们以其特有的职业敏感和体察入微的关怀,写出了不可胜数的征妇怨情作品。然而,素以“体发人情,极于纤细,无不至到”著称的张籍似乎更是个中高手,他的一曲《征妇怨》在同类题材中卓尔不群,震烁古今。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诗之开篇即不避不绕,血雨腥风、悲情扑面。其中“全没”二字尤其夺魂掠魄,令人胆寒。这不但点明了征妇怨叹之由,而且生发出哀苦情感。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是紧承而下的镜头转换。战事的全军覆没,引出场面浩大的家眷群哭图。“招魂葬”一语,惨愁烈烈,由于亲人弃尸万里,无法收敛,只能高声呼唤亲人的名字,引导亡灵魂归故里,伴着衣冠入葬;而累累白骨只能任由骨骼支离,抛之荒野。诗之至此不但诗中家人悲痛欲绝,千古读者也无不触目惊心,清然泪下。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一联,是诗人的收放之笔,这里的横挽逆插宛如影视特写,集万人悲哀于一身,营造的是更为悲苦的“夫死战场子在腹”的年轻媚妇典型。从诗意上看,主人公是一位温柔贤淑的女子,她虽生活贫困,但并没有敦促夫婿觅封候的想法,她追求的仅仅是夫妻同心的平淡生活,即使贫贱心也舒畅。
然而,战争夺走了丈夫的生命,连安度贫贱都成了奢望,这本身就是对战争罪恶的控诉,更何况还有遗腹子从此终生不能识得父面的悲哀。
面对巨大的不幸,主人公痛不欲生,但又死亦不得。求生,衣食无着,无依无靠;欲死,腹有遗子如何面对死去的亲人和即将来临的生命?面对两难境地,诗人以“妾身虽在如昼烛”的多余与暗淡,将女主人公生死无门的惨淡处境展示得淋漓尽致,同时锋芒毕露地击了唐氏政权轻启战端,不恤民情的残暴与残忍。
诗歌以小见大,要反映重大社会问题必须事件典型,不枝不蔓,精警凝练。本篇开门见山,以群哭转独哀,以历史转现实,波澜盘旋,起伏有致,最大限度地烘托了人民的不幸,极其强烈地击了统治者的无道,通篇奔涌着反战情绪,洋溢着仁政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