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这首词又名《忆萝月》,咏春日的离愁别恨。相传本词是后主被俘北上,思念其弟李从善,触景生情,心有所动写下的作品。
如果把词人《却登高文》联系起来看,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枪家艰之如毁,萦离絮之郁陶。陟彼岗兮企予足,望复关兮睇予目。原有鸽兮相从飞,嗟子季兮不来归!空苍苍兮风凄凄,心踯圈兮泪涟洱!无一欢之可乐,有万绪以缠悲。”凄侧酸楚,不忍卒读,皆言对其弟从善深厚的感情,因思念而作,如其可信。
上片写“别来春半”,点明时间。正是在春意正浓的时节,人却分别了。“触目愁肠断”写词人此时此地的感受。以“愁肠断”来贯穿全词,断肠(肠断)的感受最是在亲人别离时容易体会到,古诗:“好去莫回头,一看肠一断。”
唐代崔涯《别妻》诗:“陇上泉流陇下分,断肠呜咽不堪闻。”都是幕写分别时的悲切场景。正是此时,词人与自己的同胞兄弟天各一方,无缘相见,岂不是更令人柔肠寸断?此五字平实清晰地道出了内心一片深挚的手足之情。
且全词意境皆由此伤远怀人的意绪而定,正如杜甫诗中所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此时,词人满怀着伤春伤别的哀愁,春天的景致在他眼中都蒙上了一层忧郁的色彩。“砌下”二句,紧承“春半”、“触目”而来,目及之处,落梅如雪,满地零乱。面对着梅花的凋败零落,他久久地伫立在门前的台阶上。
风中落花,花里愁人。眼前景、心中恨交织在一起,已经令人无限感伤。何况这落花并不解人情,“拂了一身还满”,反而撩乱了原本就低落的情怀。内心驱不散、挥不去的愁思如同这落不尽、拂不走的梅花。着一“还”字,欲去仍来,表明离愁已经让词人非常恼怒和难堪。
词的下片可看作由彼方措意,遥承“别来”,说从善留宋难归,因离别而生相思,因相思而盼来信。春天大雁从南方飞归北方,主人公眼见南方的大雁飞来,心头顿生一线希望,或许大雁会带来亲人的音信。可等待半天,大雁飞过,音信全无,留下的只是更深的失望,他不禁莫名其妙地埋怨起大雁,传说大雁能传书,却原来也这般不可凭信。
“雁来音信无凭”六字,写出了主人公由期盼到失望进而忧怨的心理过程。期待大雁传书既不可能,于是主人公又想在梦中神游故国,一慰相思渴念。可此时连“归梦”都做不成。一连串卑微的希望、期待都彻底幻灭,这其间的失落怎一个“愁”字了得。
正是因为托雁捎信无凭,且梦魂也难得归去,因而心中所怀的离恨,就好比遍地的春草那样无边无际,行人无论走到何处都会看到春草,离愁好像也跟着这样生生不息的春草在蔓延,从而无法排遣。两者相形,备觉愁肠寸断的凄苦和离恨常伴的幽怨。
歇拍两句从动态写出离恨的随人而远,尤显生动,为人所称。离恨绵绵,渺无尽期,“用随处生长的春草作比离愁别恨,不仅如稼轩的‘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迭’一样说出了愁恨之盛,同时还兼有欧阳修‘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一样说出了所以积成很多愁恨的情况;而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春草来比喻愁恨,更能说出愁绪的旋生旋灭,排除不尽的意味,更是值得我们仔细体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