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垒磊
预料之中的,在昨天的文章发表之后,后台就收到了几位“仁义礼智信”兄弟的批判,大概意思就是,只讲利益交换,讲社会地位和社会能量的同级交往,就是礼乐崩坏,就是抛弃了传统美德,要我注意一下自己的影响力对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首先我不觉得我的影响力可以穿透中国社会,其次我认为我的价值观是非常明确的,因此很多看了会反感的人,根本等不到今天才取关我或者被我拉黑,他们一早就已经看不到那篇文章了,所以根本不用担心。
大家都知道,我不管是做生意还是什么,就算在前两天的twitter space,我对于room主的运营建议都是,尽量把你能赚的每一分钱,都分出去给key的持有者,最后要是崩盘你就最后走,所以赚钱大家一起赚,亏钱你必须一起亏。这样算不算仁义礼智信?我觉得算,那为什么我愿意在做生意里贯彻这个理念,却在标题里这样讲呢?
因为仁义礼智信,是包含在价值交换里,包含在利益交换里的,而不是单独拎出来,试图让别人去“共同”遵守的。我这里对共同打个引号的意思是,当你说出来试图让别人遵守的时候,是你要别人承担风险对不对?因为别人遵守以后,还得冒你万一不遵守的风险。
做生意遵循仁义礼智信,它不是一个社会道德问题,而是你想有更好的口碑,从而打败其他对手,可以拥有更强的竞争力,赚更多钱,是不是?李嘉诚说做生意诚信为本,把自己诚信成首富了,他的诚信是不是为了吸引大家跟他做更多的生意?对不对,不是为了舍己渡人吧?所以把这种明明可以包含在个人利益中“顺便为人好”的东西,包装成好像是单纯为了别人好,不是坏是什么呢?
只有利益一致的东西,才能长久,而不是单纯为别人好。我要是没有一点点的个人利益,那我就不该在做生意里遵循仁义礼智信,而是应该直接把我的钱全部分掉,谁能做到,孔子做到了吗?又或者哪个伟人把自己的钱都分了吗?显然这样的社会并不能长久,所以他们不这样做是对的,我们以前很推崇这样的做法,觉得这样才是大善人,可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并不能让世界变得更好,也不可持续。
大家都在说这个社会很卷,仁义礼智信恰恰是属于商人的卷。什么地方的商人最不讲仁义礼智信?恰恰是小地方的,时常缺斤短两,充满了尔虞我诈,奇谋诡谲,那些地方的人对商人的印象就是一个字,“奸”。为什么?商人不够多,所以不够卷,奸诈一点也能活下去。如果这时候出来一个超级大商人,特别讲仁义礼智信,那就把所有生意都吸过去了,而这样的有格局的超级大商人,通常只有在商人足够多足够卷的大城市,才会出现。
一个人做什么,是他自己的事,并不需要总是标榜呼吁大家都要来做什么。因为如果一件事只有大家都这样做才能成为好事的话,它就并不是一个好的纳什均衡,比如我们说的公地悲剧,比如我们说的囚徒困境,这些都不是你呼吁就能解决的。只有当这件事你光自己做,自己就能受益的时候,那么它才足以成为一个好的策略,于是你就要求自己就行了——所有你试图先要求别人的事情,都是不对的,因为如果别人做了你心目中不对的事情,最后得到好的结果,那你岂不是在害人?而如果别人做了你心目中不对的事情,最后得到不好的结果,那也是别人的事情,当这样做的人多了,大家自然就会知道这样吃亏,于是自动不就转向你认同的做法了吗?根本不需要呼吁,人自然就会趋利避害。
我试图让大家看清客观世界的规律,得到更好的人生结果,大家在得到了更好的结果后就会更信任我,我的影响力就会增加,所以我有动机让更多人在事实上变得更好,你说你这么上心大家是不是能得到好结果干嘛?人家跟你非亲非故的。
满口仁义道德的人,通常只有两种,一种是自己拥有的东西很少,所以并不在意跟别人把利益混合在一起,他们可太喜欢大锅饭了,这样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剥削别人的劳动成果。你看小地方特别讲这种仁义道德和礼数,并不是它们的传统道德保存得最完整,而是它们还没有脱贫,生存互助模式还没能进化成个人资产保护模式,所以意识无法提前进化。还有一种是总是想着占别人便宜的,你不妨看看,你身边是不是总讲仁义道德的人,日常生活中最low,你看看,云孝子,表面功夫他们最喜欢做,实际计较起来,这帮人格局最小,各方面素质最差。他们讲仁义道德的原因,是想先让别人对着他们仁义道德,而他们呢?不管是否匹配你的行为,都先立于不败之地了。
这就有点像什么,好的规则是教你每个人都要自我保护,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再去看看能不能做好事,而坏的规则是教你人就应该舍私为公,就应该舍小家为大家,就应该牺牲自己成全他人,把别人的盔甲都卸了,于是开不开枪的主动权就掌握在自己手里了——先说穿盔甲的都是坏人,防备心太重,没有人情味,却丝毫不提自己裤兜里有枪的客观事实。
这不是坏人又是什么呢?
(完)
.............................................
我是蔡垒磊,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