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以俄国的惨败而告终。在战争中,俄国的太平洋舰队与波罗的海舰队都被日本海军基本全歼,陆军则连吃败仗,退出了整个南满。同时,日本陆军还占领了整个库页岛。在整场战争中,沙俄军队没有任何胜绩,败得如同十年前的清朝一样惨,不得不坐到谈判桌前,进行和谈。
然而,这场由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牵头组织的,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朴茨茅斯举行的和谈,最终却没有出现沙皇俄国大块割地、巨额赔款的结果。俄国只是割让了半个库页岛,却没有做出一分钱的赔偿,以至于使得日本的民众大失所望,闹出了“日比谷公园事件”。这与十年前的《马关条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同样是遭到惨败,为什么却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呢?
美国总统罗斯福会见俄日双方谈判代表
对此,我们必须详细地了解一下当时的史实,看清楚当时日俄双方的战略态势,然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在1905年的夏天,当日俄双方的军队都停歇下来的时候,日军固然是高奏凯歌、大获全胜,但是潜在的危机实际上已经迫在眉睫,随时存在着大翻盘的危险。
当时,日本实际上已经花光了所有的军费,再打下去就难以为继了。日本陆军所有的13个师团都已经派上了前线,如果再要组建新的部队,政府就没钱可掏了。
与此同时,俄国的增援部队已经源源不绝地调运了过来。据日军侦察,新调来的俄军在人数上已经达到了日军的三倍。如果战争继续下去,实在是胜负难料。
当时的日本政府还不像三十年之后那样总是被军方牵着鼻子走,他们还是能够做主说了算的。而时任日本首相桂太郎恰好是参谋总长山县有朋的学生。师徒俩都是典型的见好就收派,绝不像头山满黑龙会那帮人一样狂热。正是因为冷静地分析了当前的局面,日本政府才会做出与俄国和谈的决策。
而俄国那一边,虽然还在不断地调兵遣将,但是一连串的失利已经引发了国内的政治动荡,工人罢工、士兵起义此起彼伏。俄国统治者也迫切需要让战争停歇下来,以便集中力量解决国内问题。所以,俄国也很不情愿地坐到了谈判桌边。
1905年8月10日,日俄谈判正式在美国的朴茨茅斯开始。日本方面的首席谈判代表是外相小村寿太郎,俄国方面则是有“俄国李鸿章”之称的老臣谢尔盖·维特。
在谈判之前,日俄各自的政府已经给各自的代表规定了最低的底限。俄国的底限是:可以让日本人拿走南满和朝鲜,但是俄国本身不能割地赔款;日本方面的底限则是:拿下南满和朝鲜,在此基础上,争取让俄国割地赔款。
双方之所以各自确定了不同的底限,也都是有各自的原因的。
对于俄国来说,南满和朝鲜毕竟都别人国家的东西,让出去也就让出去了。但是让俄国自己割地赔款,那将无法接受。因为那将使得沙皇政府颜面扫地,从而使得国内更加动荡。因此,与其拿出民脂民膏去赔款送礼,还不如拿着这笔钱和日本人再拼一阵,那样的话,起码面子上还过得去。
对于日本来说,南满和朝鲜都已经到手了,自然没有吐出去的道理。割地赔款的事儿,能争取到最好,实在争取不到,也不能强求,因为日本实在是不能再打下去了。
小村和维特都是经验丰富的外交专家,他们两个人在这些基础之上展开了智谋的较量。
谈判一开始,小村首先就要求俄国割让库页岛。这是“取法乎上,得其中”的手法。维特对此坚决地顶了回去,他表示割地是战败投降的国家才会做的事情,俄国并没有投降,随时可以继续战斗,所以不可能割地。
日本外相小村寿太郎
小村见没有可以讨论的余地,同时,库页岛毕竟已经控制在了日本手里,也算是有恃无恐,所以他就抛开了这个问题,转而商量三个日本方面的底限要求:1.朝鲜由日本控制。2.日俄两国从满洲撤军。3.辽东半岛租借权以及哈尔滨至旅顺间东清铁路转让给日本。
这都是俄国可以满足的条件,但是维特也没有轻易答应日本,而是一条一条地与日本纠缠,磨了差不多一个礼拜,才最终答应了下来,而且还把第三条“哈尔滨至旅顺间铁路”改成了“长春至旅顺间铁路”,给俄国争回了一点利益。
俄国财政大臣谢尔盖·维特
这些容易解决的问题谈完了,双方还是得回到关键的割地赔款问题上来。由于库页岛已经被日本占领,丢光了海军的俄国实际上也无法把它夺回来了,所以维特只好尝试着让步,他问小村:如果俄国只要求收回库页岛北半部,和约是否可以达成?
小村得寸进尺地提出:如果要日本让出半个库页岛,俄国必须提供12亿元作为赔偿。
维特又问:如果俄国放弃整个库页岛,日本是否放弃赔款要求?
对此,小村表示拒绝。
这样一来,维特就表示没有办法谈下去了。因为他不能突破沙皇给他规定的底限。
随即,维特预订了一周后回国的船票,对记者们表示谈判已经破裂。小村也不能接受在割地赔款问题上毫无收获的局面,所以,他也表示谈判将要中止。
面对着如此的局面,东道主美国方面急忙出面调停,劝说谈判双方暂时不要回国,同时,他们还与日本与俄国政府私下沟通,希望双方都能做出更大的让步。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
由于俄日双方实际上都有停战的需求,所以,双方的政府很快都做出了让步。
日本首相桂太郎首先给小村寿太郎发去电报,告诉他可以放弃割地赔款的要求,不过首先要放弃赔款要求,然后视情况决定是否放弃割地要求。
小村寿太郎得到国内的指示后,还没有表态。那一边俄国的让步条件也来了。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通过美国政府转告日方:俄国可以放弃库页岛南半部,但是赔款绝对不行。
得知这一消息,桂太郎赶紧急电小村,要他把谈判条件改为“放弃赔款要求和库页岛北半部”。
于是,小村再次约维特见面,向他提出了日方这一立场。维特由于也得到了国内的授权,所以非常痛快地表示可以接受。
就这样,俄日双方最终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俄国将库页岛南半部割让给了日本,日本则放弃了赔款的要求。
把这个和约和十年前的《马关条约》相比,我们可以看到:
首先,俄国的实力确实比清朝强大得多,它有拖下去的资本;而清朝在北洋舰队覆灭以及湘淮军惨败后,已经没有可以拿出来继续抵抗的兵力了,所以不得不认输求和。
其次,清朝作为一个外来政权,非常害怕日本在占领的中国领土上扶植一个汉人政权和清廷相对抗,所以清政府才会不惜割地赔款也要避免这一局面的出现。但是沙皇政府不担心这个,虽然他们也害怕国内的革命,但是绝对没有担心到清政府的那种程度。
另外,李鸿章当年是到日本去谈判的,结果电报通讯遭到窃听,谈判底牌暴露,所以才会处处被动。而俄日谈判是在第三国举行的,日本无法窃取俄方的电报,所以维特才能坚持到最后一刻。
最后,我们普通的网友应该从这个历史事件中领悟到:外交谈判绝对不是耍嘴皮子的事儿,而是两个国家实力的较量,没有实力,谈判代表再怎么伶牙俐齿也是没有用处的。当然,对于外交家来说,如何利用现有的国家实力来为本国争取最大的利益,同时又要保证外交问题尽量在谈判桌上解决,这就是考验外交家个人功力的时候了。
UC网友13xxxx9106
日俄能谈成这个结果是防止谈判拖的过长,美国趁机插进来渔利,那样俄国没好结果,日本仗也白打了,不如赶紧取得的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适可而止。
好看不好吃啊啊啊
俄国战败,把侵占中国的领土割让给了日本,建议小编多去了解历史
火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