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班有一个胖胖的、懵懵懂懂的女孩,她叫丁莹,整日少言寡语,也无是非,成绩也不好。一开始,我并未注意她。但是,几次作业检查使我对她无可奈何,作业从来不做,我耐心地教育她,为了一个女孩的自尊。然而,第二天一问,居然那么坦然地回答:“忘了。”
我强忍怒火耐心地告诉她:“再给你半天时间,必须做好。”半天过去了,也许她已经忘记了,但这笔帐我还给她记着。我又走到她的面前,严肃地看着她,等待她回答。谁知她也看着我,好像忘记了曾经发生什么事。我终于憋不住了,因为我的教师尊严在这里没有奏效,因此,声音变得低沉得吓人:“你作业补好了吗?!”她茫然地看了看我,没有回答,也许是不知怎么回答。我的声音提高了一些,变得有些尖利:“我在问你作业补好了没有!”
她终于开始面对我了。我再也压不住了,着急地说:“你到底做了没有?”“你的胆子居然这么大,怎么说你就不做呀”?常言说得好: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我做出了决定:“下午把你家长叫来。”我终于使出了杀手锏。我一向认为叫家长不是什么英明的决策,也从不把责任推到家长身上。但这次,我输了。这女孩终于不再懵懂,开始清醒,并且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变得聪明。她也拿出了看家本领,开始哭泣,而且哭声越来越大,还夹杂着央求的声音:“老师,求求你,别叫我家长好吗?”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这声音使我变得心软,但我使劲地忍住同情心,坚持着自己的决定。女孩开始由央求变成诉说:“老师,我妈妈会打我的,你相信我吧。”我忍不住了,决定改变方法教育这个女孩。
从那以后,我一改常态,常常带着微笑与她一起交流,一起活动,一起游戏。我还鼓励支持班上的优生与她结对子,交朋友,帮助她学习,让她感受集体的温暖,进一步激发她的自信。我还经常与她的家长沟通,对她的学习降低要求,一有进步,同家长一起鼓励、赞美她,使她尝到成功的喜悦。渐渐地,我发现她开朗了,自信了,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到现在为止,她的作业一直完成得不错,还是表扬的对象,成绩也进步了不少,后面几次单元考试都上了八十分,对老师和同学也有礼貌了,劳动也比较积极了。
看到她的这些进步,我感到很庆幸,如果当初我没有宽容学生的错误,善待他们的缺点,以一颗宽大慈爱的心给孩子们送去关心、鼓励和赞美,而还是瞧不起她,一味她进行严厉的训斥责备,她肯定会有一种更强烈的抵抗情绪,恐怕从此对学习失去信心。正是由于老师的劝导和宽容,才会有它态度的转变,才不至于抹煞一颗求真、求善、求美的童心。
这件事告诫我们:教师要宽容学生、善待学生,要用孩子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要善于寻找和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微笑着走进课堂,把爱的阳光洒遍教室的每一个角落,用热情去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尊重学生还要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些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我想我们都会看到另一种情景,一种让人欣喜的情景。
我是一个小老师,我幸福
紫气栋来
[点赞]希望你能一如既往的这样对待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