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笔者收集到了这样一组彩色明信片,共有29张,出版于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图片反映的是日军占领下大连的城市面貌。
照片中的每一栋建筑、每一条街道,都带着厚重的历史底色。这些老建筑、旧街道,是大连城历史的“活化石”。同时,它也在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
从1905年到抗战胜利的1945年,日军占领大连长达40年之久。日本人的殖民统治,给大连的市政建设打下 了深深的日本痕迹。
上图里的城市广场,就是著名的大连中山广场。广场设计采用欧式风格,四周矗立着罗马式、哥特式建筑,街道呈圆形辐射状分布。照片拍摄于1929年。
这栋位于中山广场边的欧式建筑,是当时的大连民政署及市役所大楼,始建于1908年。
该大楼是中山广场上建成的第一座建筑。后来成为大连市政府大楼,现为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分行。大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世纪20年代,大连港码头上的景象。大连港始建于1899年,是大连最富有历史的港口。
照片中,码头上停泊着巨型邮轮和货船,一派繁忙的景象。并且还有铁轨通向码头。远处,海面烟波浩渺,水天一色。
这是位于大连市中山广场南侧的大和旅馆(今大连宾馆),修建于1909年,1912年建成。
大和旅馆是由满铁经营管理,是一家高档连锁宾馆。广场前矗立有一座雕塑,是1905年任关东总督的大岛义昌的铜像。
照片中是一座火车站,旧址位于今中山区长江路。日本占领大连时期,由满铁主持修建,始建于1936年,被称为“大连驿”。大连驿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火车站。
上世纪20年代,大连港码头上,一艘新式大型邮轮下水试航。现场旌旗招展,船身系满彩带,码头有不少人参加下水仪式。
在当时的大连,日本人集中居住地,一般用“通”、“町”、“台”等做街道名。照片中这条街道叫“浪速通”,即现在的中山路。过去的中山路已经相当繁华。
这张照片,拍摄于大连的“连锁街”。连锁街,是大连继天津街以后形成的又一处商业街。主要由一纵二横三条街组成,由16栋楼组成8大区域,规模很大。连锁街1929年开业。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外地商贩经营五金交电的汇集地。
照片中左侧最近的一栋建筑,是满铁本社所在地,建筑三层,地下一层,旧址位于今大连市中山区鲁迅路。满铁本社,是日本在中国大连设立的对满洲进行殖民的机构,简称满铁。
这是关东州厅大楼。关东州厅设立于1934年,受关东局管辖,首任关东州厅长官由大庭鉴次担任。关东州厅旧址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友谊路。1985年被列为大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照片拍摄于1935年。
在这张明信片中,一艘满日联络船,正在驶入大连港。远处,海天一色,大连港壮观的景象,令人惊叹。
这几名男子,是大连码头上的几名搬运工。日本占领下的大连港,主要靠人工装卸,而且没有任何安全设施
他们正从仓库里向船上搬运货物,圆形的可能是豆饼,每块有几十斤重。这份工作很辛苦,获得的报酬也不高。但是为了生活,他们不辞劳苦。
这张照片,拍摄于大连常盘桥附近繁华的街道。常盘桥,位于今天的商步行街和青泥洼街处,现在的名字叫青泥洼桥。街道上能看到有轨电车、马车还有黄包车。
这张照片,也是拍摄于常盘桥附近。常盘桥修建于1899年,一开始是木桥。1907年改建为水泥桥。1922又在桥两侧加建拱桥,桥面上两侧建有四个装饰有仙鹤的柱子。
这栋大楼,是当时的满铁埠头事务所。始建于1916年,位于今大连中山区港湾桥街一带。日本为了掠夺中国东北资源,加强了港口建设,成立了埠头事务所,垄断了东北经济和对外贸易。
这个繁华的小集市,就是位于大连的小岗子市场。小岗子,是日本殖民统治下大连城区西部中国人聚居区,最多时有12万人口。街边商铺都在开门营业,琳琅满目的商品直接摆在了店门口,俨然已成为一条“中国商业街”。
这是大连寺儿的一处劳工收容所,即碧山庄。这里是华人劳工的宿舍,最多时居住三万多人,室内拥挤不堪,传染病流行,据资料统计有数万华工被夺去生命。
这栋大楼,是当时的关东地方法院,始建于1930年,位于今人民广场西侧,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现为大连中院大楼。大连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位于大连星星浦的一处公园。公园里环境不错,有绿地和池塘,岸边盛开的粉色花是樱花。一名男子坐在池塘边的草地上休息。
这张照片拍摄于大连星星浦公园,在一座高台之上,矗立有一尊人像,即“后藤伯”的铜像。
这是明信片上的大连埠头所,始建于1899年,1922年在第二埠头上建起新的待合所,该建筑为混凝土结构的二层建筑,下层为仓库,上层为候船厅。
大连埠头船客待合所,使轮船与火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旅客出入更加便捷。解放后一直作为大连港候船厅使用。2013年,埠头待合所的入口大玄关和天桥走廊被拆除,只留下北侧的候船厅和仓库。
这张照片,拍摄于大连甘井子煤炭埠头。甘井子煤炭埠头,又称甘井子第一埠头,始建于1926年。主要包括防波堤、高架煤栈桥、贮煤场等。这座当时东亚最大的煤炭专用码头,以机械化作业而远近闻名。
上世纪20年代,明信片上的大连中央公园。公园内绿树参天,环境优美。
1924年,日满航线要冲——大连周水子机场。周水子,以周水子河得名。曾经的周水子是个跑马场,1924年,日本关东军入侵,填平洼地。还将此地改造成了一个机场。另外,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作为交通枢纽的周水子火车站成为这场侵略战争的见证者。
这条街道,是当时的大连大山通。日本桥至大广场的一段称为大山通。大山通,取自侵华日军满洲军总司令大山岩之姓大山通就是现在的上海路。日军还把日本桥(胜利桥北)到露西亚码头的一段称为北大山通。
这是位于海边的一座防波堤,防波堤用水泥浇筑而成,可以防御波浪、冰棱的袭击,保证港内水域平稳,为船舶提供平稳、安全的停泊和作业条件。防波堤内,停泊着数不清的大小船只,桅杆一眼望不到尽头,十分壮观。
上世纪20年代,有旅馆街之称的大连伊势町。街道宽阔笔直,一眼望不到尽头。街道两侧大楼林立,街上车水马龙。
1909年,“满铁”在青泥洼桥附近,修建了一个小公园,称为“电气游园”。1940年,更名“小村公园”。1946年,更名为“文化公园”。
结束语:这些明信片,是日军侵华的铁证。每一栋建筑、每一条街道,都带着厚重的历史底色。也希望通过这些实物证据,还原历史真相,来警示后人勿忘国耻。珍惜和平,吾辈当自强!
太漂亮了[点赞][点赞][点赞]
异国风情
青泥洼桥还残留一点点这种风格的建筑,真的就是一点点
这些怎么不扒了重新盖
日本在东北建设也是下了本的,要不是苏联撤退时候刮走了百分之九十九的东西,东北底子更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