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会盟——康熙彻底解决北方游牧威胁,外蒙古正式纳入清朝版图

杨修聊历史 2023-02-20 23:40:00
导语

多伦会盟又称七溪会盟,是清朝乃至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政治事件。

公元1691年,康熙亲临塞外,在距北京城800里的多伦会见蒙古各部,主持漠北喀尔喀的内部纷争,通过会盟,康熙不仅解决纷争,而且废除漠北旧制,将喀尔喀三部全部编入盟旗,遵循清廷法令。

从此漠北蒙古正式纳入清朝版图,结束了两千多年来蒙古高原对中原王朝的军事威胁。

一桩血案引发的蒙古高原的政治连锁反应

自秦汉以来,蒙古草原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就上演着一幕幕的爱恨情仇与相爱相杀。

两千多年间,不仅中原地区王朝更替,风云变幻,看似宁静的草原也在上演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戏码。

到明末清初,蒙古以大戈壁为界,分为三部分:漠南蒙古(内蒙古),又称察哈尔蒙古,漠北蒙古(外蒙古),又称喀尔喀蒙古,漠西蒙古(西蒙古),又称厄鲁特蒙古。

漠南蒙古在皇太极时期已被清军征服,到康熙继位后,漠北和漠西是清廷面临的主要矛盾,其中,喀尔喀蒙古又分为三大部:车臣汗部、土谢图汗部及札萨克图汗部,他们都是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后裔。

早在皇太极时期,喀尔喀蒙古就向清廷称臣纳贡,但在政治上依然独立,从皇太极到顺治,都想把漠北并入大清版图,但苦于没机会。

直到康熙执政才解决这一问题,而这一切都要从一起血案讲起。

1662年,札萨克图汗旺舒克因私怨被部属所杀,部落陷入内乱,牧民们为避战祸,逃到中部的土谢图汗部。

不久,旺舒克的弟弟成衮承袭汗位,要求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归还本部逃亡部民。

要知道在环境恶劣的草原,人口数量能决定一个部落的兴旺,土谢图汗怎么可能放弃到手的劳动力和资源,所以就是拖延不办。

于是札萨克图汗就经常写信给康熙,打土谢图汗的小报告,康熙也多次派使臣到喀尔喀调解两部的纷争,正当问题慢慢解决的时候,一个人开始出来憋坏搅局,此人就是噶尔丹。

噶尔丹画像

噶尔丹是漠西蒙古准噶尔汗国的首领,在1683年就已统一漠西,并对漠北垂涎三尺,同时由于沙俄与漠北经常发生领土争端,因此沙俄通过支持噶尔丹,达到削弱漠北的目的。

于是噶尔丹利用两部不和,拉拢札萨克图汗,使之与其结盟,甚至还做出与札萨克图汗合兵偷袭土谢图汗的假象。

土谢图汗信以为真,于1687年诱杀札萨克图部贵族以及噶尔丹的弟弟多尔齐扎卜,噶尔丹的弟弟被杀算是给噶尔丹一个很好的出兵理由。

1688年,噶尔丹亲率三万铁骑东进突袭喀尔喀,土谢图汗率部反击,但根本不是噶尔丹的对手,力战三天败下阵来,部众被杀被俘以及逃跑者甚多,土谢图汗只能向漠南逃去,向清廷告急求援。

喀尔喀另外车臣汗部、札萨克图汗部沾沾自喜没几天,噶尔丹就翻了脸,率军偷袭两部,两部哪是噶尔丹对手,被打败后也是一路溃逃至漠南长城边请求清廷庇护。

噶尔丹则借口追赶土谢图汗而到达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境的乌兰布通,整个漠北一夜之间成了噶尔丹的地盘,而且噶尔丹东侵喀尔喀,是受到沙俄暗中驱使,因此直接影响中俄尼布楚谈判。

要知道,漠北一直以来都是清朝抵制沙俄的屏障,如今北部门户洞开,导致清廷与沙俄谈判陷入被动,以至于做出让步,损失不少领土。所以,解决喀尔喀蒙古内部纠纷成为康熙的一项紧迫课题。

多伦会盟:康熙三招制服喀尔喀各部,恩威并举吞并漠北

康熙在解决漠北纷争之前,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拔除噶尔丹这个刺头。

1690年康熙御驾亲征,统率十万大军分三路北上,在乌兰布通与噶尔丹展开会战,准噶尔大军作战彪悍,配备大量火器手铳,一度给清军造成不小杀伤。

但清军凭借规模优势以及得当的战略战术,大破敌军,噶尔丹仅率残部千余骑西逃回准噶尔。

在打败噶尔丹后,康熙着手准备喀尔喀会盟事宜。

1691年四月,康熙到达距北京800里的多伦诺尔,将喀尔喀蒙古三大部、内蒙古四十九旗王公贵族全部召集。

会盟盛况可谓空前,会盟地点在十三里滩草原,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6公里,地势平坦,是一片辽阔的草滩。

以康熙的行宫大帐为中心,漠南漠北王公按众星捧月,四面环绕的格局在方圆五十里内扎营。

会盟共六天,在这六天的时间里,康熙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解决土谢图汗和札萨克图汗的争端。

康熙要求土谢图汗对杀死札萨克图汗一事写认罪书,承认“扰害生灵,实臣等之罪”,并将其认罪书发给各部首领。

不过针对札萨克图汗要求废黜其汗位的要求,康熙未准许,因为土谢图汗的弟弟哲布尊丹巴是藏传佛教的宗教首领,地位显赫,在蒙古及西藏地区影响较大,康熙必须考虑部落势力的平衡。

同时康熙封被土谢图汗杀害的札萨克图汗亲弟策妄扎布为汗,因此札萨克图汗暂时作罢,接受认罪。

二是改组喀尔喀蒙古政治制度,康熙为彻底控制漠北,欲将女真八旗和漠南盟旗套用至漠北,铲平其原有部落制度,使他们不能形成统一力量对清朝构成威胁。

由于事关重大,为防止喀尔喀三部反对,康熙没有直接提出,而是将漠南各王公全部召来。

在觐见康熙时,漠北三部王公贵族列右队,漠南各旗王公列左队,依次谒见康熙,行三跪九叩之礼,八旗禁军佩带武器肃立。

漠北三部在这种宏大庄严的气场下,意识到康熙的用意,再加上自己的老巢已经被噶尔丹毁了,干脆顺水推舟主动提出入旗。

康熙正式宣布分喀尔喀为三十四旗,行政建制上与内蒙古各旗划一,并依照内蒙制度,对喀尔喀进行册封。

首先对哲布尊丹巴、三部汗赏银千两,承认他们的部落首长地位。

其次对其他贵族依照血统和军功,依次封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台吉,完成漠北在爵位上的“皆执臣礼”等级序列,完全实行清朝封爵制度和法律制度。

三是阅兵震慑,康熙深知,若想制服漠北这些彪悍的草原民族,光有恩典是不够的,还需要强大的武力震慑,使他们不敢有非分之想。

于是在册封完成后,康熙举行盛大阅兵式,康熙本人身着戎装,佩胯刀弓箭,亲自搭弓射箭,十矢九中。

众蒙古王公贵族无不震惊感叹,阅兵部队规模宏大,有骑兵、步兵、炮兵等,10000名骑兵和1200名步兵,排列长约10里,步兵和炮兵在行列中间,骑兵分列两翼。

演习过程一如战场作战,步兵列队前进,角鸣声停,骑兵闪电前进,声动山谷,火器营枪炮齐射,声震大地。

整场演习下来,喀尔喀王公已被清军威武的军容、强大的火力深深慑服。

除了以上三件事,康熙还展现出一位君主的亲和和个人魅力。

在会盟赐宴期间,康熙用蒙古语与喀尔喀三位大汗交谈,还亲手把酒递给哲布尊丹巴,然后是三位喀尔喀亲王,再次给二十位主要台吉,气氛十分融洽,三位大汗无不表示归顺臣服。

小结

多伦会盟后,康熙用盟旗制度改造漠北,确立了清朝对外蒙古的统治和管辖,外蒙古正式纳入清帝国版图,从而彻底解决了两千多年来蒙古游牧民族对中原的威胁。

0 阅读:9

杨修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