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废太子到九子夺嫡,“一代仁君”康熙亲手制造的骨肉相残悲剧

杨修聊历史 2023-02-20 23:40:00
导语

很多人对电视剧《雍正王朝》中九子夺嫡的桥段印象深刻,各个皇子为了争夺皇位,尔虞我诈,倾轧算计,老戏骨焦晃饰演的康熙就像一位仁慈、严厉的老父亲,充满了酸楚与无奈。

不过艺术终究是艺术,但真实的历史人物是复杂多面的,政治斗争的残酷超乎想象,即便是亲生父子也不例外,而且造成康熙晚年兄弟阋墙,宫闱之变的罪魁祸首恰恰是康熙本人。

初立太子,康熙感情用事埋下祸根

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年仅二十岁的皇后赫舍里在诞下一名男婴后便因难产去世,这个男婴被取名胤礽,按年龄,阿哥中排名第二。

因为康熙与赫舍里感情非常深厚,对于她的突然离世,康熙帝感到万分悲痛,怀揣着对赫舍里的思念和愧疚,康熙于第二年立刚满一岁的胤礽为太子,并举行了隆重的册封大典。

就这样,还在咿呀学语的胤礽就成为一人之下,亿人之上的大清储君。

其实按照满清的传统,立太子当立贤不立长,一个人是否贤明,是否能担大任,需要时间的考验和政绩来证明。

很显然,康熙不愿意等待,他宁愿打破这一传统,而这一切只是因为对已故皇后的思恋,最终在三十多年后,康熙为自己的感情用事付出了代价。

康熙与赫舍里剧照

话说回来,赫舍里去世后,康熙本人亲自承担起抚养胤礽的重任,1678年,年仅四岁的胤礽不幸出了天花,在当时天花是不治之症,且传染性极强。

可爱子心切的康熙哪管这些,先是把各地上来的奏折全部交给内阁,自己则全心全意看护在胤礽身边,陪伴他度过病危期。

胤礽痊愈后,康熙帝还特地祭扫太庙,并向天下臣民宣布这一喜讯。

到胤礽六岁的时候,康熙安排他出阁读书,并给他配备了一批学问优长的汉人大臣教他读书。

在他七八岁以后,康熙还让他参与主持皇家祭祀活动,以磨炼其能力。

在康熙心中,胤礽已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甚至曾说:

“情之最亲者,莫如父子。”

父子情深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胤礽一得小病,康熙便急得坐卧不宁、寝食难安,在塞外凡遇新鲜事物都不忘寄送胤礽,甚至还让胤礽寄几件旧衣服以达睹物思人。

不过正是他对胤礽的过度骄纵,最终让他尝到苦果。

在讲究尊卑等级的封建社会,胤礽所用仪仗几乎与康熙等同,仗着康熙的溺爱,日渐暴躁骄纵,不仅任意鞭挞王公大臣,而且骄奢淫逸,搜刮美女,私生活十分放荡,外出巡游搜刮民脂民膏已是常事。

而康熙却迷之自信的认为胤礽没错,全是他身边的小人把自己的宝贝儿子带坏了。

在康熙的纵容下,胤礽养成了不可一世、蛮横无礼的性格,长期如此,使得胤礽身边树敌无数,看似稳定的储君地位实际早已危机四伏。

广封皇子,分太子权柄,兄弟阋墙的开始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康熙与胤礽的第一次关系裂痕发生在1690年,彼时康熙率十万大军亲征噶尔丹,两军在乌兰布通展开决战。

战争前夕,康熙感染严重风寒,高烧不退,胤礽奉旨与皇三子胤祉前往探视,结果胤礽看到康熙生病,丝毫没有表现出忧愁的样子。

这可伤了康熙的玻璃心,当即认为这个儿子不忠不孝,于是就让他回京了,这件事让康熙记了整整二十年,1708年第一次废太子时,特意拿此说事。

不过导致康熙与胤礽决裂的根本原因还是皇帝与储君的权力矛盾性决定的。

一直以来,康熙为了培育太子,破格树立胤礽的权威,甚至主动让他干预军政,结交大臣及江南声望显赫的士绅,打破储君不御政的传统。

而胤礽深度参与朝政,必然会结成党羽,引发与皇帝的权力冲突,当时的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凭借姻亲关系成为太子党领袖,一大批满洲权贵集结在胤礽周围。

这样一来,无形中朝廷里出现两个权力中心,至高无上的皇权受到侵犯。

随着时间的流逝,康熙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用康熙的话说就是:

“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不管他多么宠溺胤礽,但在他心里皇权永远是第一位的,他首先是君,然后才是父亲。

为了削夺胤礽的权力,康熙于1698年第一次册封成年皇子,其中:皇长子胤禔为多罗直郡王,皇三子胤祉为多罗诚郡王,胤禛、胤祺、胤祐、胤禩等为多罗贝勒。

这些皇子分掌八旗,分拨佐领,掌握一定军权,均可参与国家政务,各成党羽。

康熙的这种做法无疑是在暗示皇子们:你们好好干,太子的位置可不是一成不变的,谁干好了都有机会。

各位皇子看到了希望,开始磨刀霍霍,本是平静的湖水从此荡起波澜,一场兄弟之间的夺嫡大戏缓缓拉开。

胤礽和他的太子党成为各皇子共同打击的目标,康熙为了进一步打击太子势力,于1703年以“议论国事,结党妄行”之罪,将太子党党魁索额图革职移交宗人府羁押,索额图于当年病死狱中。

至此胤礽在朝中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太子党一家独大的局面被打破。

皇子之争愈加激烈,而胤礽却秉性不改,依然我行我素,再加上诸皇子在政务上争相表现,踩压太子,使得康熙对胤礽的不满与日俱增。

1708年5月,康熙帝巡幸塞外时发生几件事,让康熙下决心废黜太子。

巡幸时,包括太子在内的诸多皇子随行,刚满七岁的皇十八子胤祄患了急性病,康熙十分焦虑。

而胤礽却无动于衷,康熙气愤地责备他作为嫡长子,毫无做兄长的样子。但是一向被娇惯的胤礽不仅不接受批评,还忿然大怒,蛮横地与康熙顶嘴。

在父子矛盾激化之时,大阿哥胤禔又火上浇油,举报其暴戾不仁,殴打王公大臣、截留蒙古贡品、放纵家人敲诈勒索等种种不法行为。

不过最终让康熙下决心废黜太子的是:在返京途中,康熙发现胤礽夜晚靠近他的帐篷,从缝隙向里面窥视,这一行为被康熙怀疑胤礽可能要“弑逆”。

1708年11月,康熙以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为由正式废黜其太子之位。

在此之前,大阿哥胤褆曾说要替父杀掉胤礽,结果被康熙严加训斥。

胤褆本是庶长子,一向不被康熙喜欢,再加上三阿哥胤祉揭发他搞魇镇加害胤礽之事,恼怒之下的康熙将其圈禁,胤褆首先出局。

彼时皇八子胤禩在朝中广结党羽,形成八爷党,当时的裕亲王福全、国舅佟国维等朝廷重臣都是其核心人物。

而且胤禩小时候被大阿哥的母亲惠妃抚养,因此大阿哥对他感情较好,自知无望的胤褆与八爷党成员共同推荐胤禩为太子,但实践证明胤禩走了一招臭棋。

康熙本就厌恶结党,还怀疑他勾结胤禔,最终导致立太子一事搁置下来,而皇四子胤禛在太子首次被废后,敢于为胤礽说好话,这被康熙认为是重情重义,正直无私,刷了一大波好感。

当然,胤禛这么做也是笃定胤礽一定会东山再起,他把宝押在太子身上,以此博取更多政治资本。

九子夺嫡,一场残酷纷乱的皇储之争

随着大阿哥与八阿哥争储失败,诸皇子矛盾进一步激化。

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再加上此前的大阿哥胤褆,九个儿子均参与到皇位争夺中来。

为了缓和局势,康熙于1709年决定再立胤礽为太子。

可就在册封太子的同日,康熙分别晋封胤祉为诚亲王、胤禛为雍亲王、胤祺为恒亲王,胤祐、胤䄉为郡王,胤禟、胤祹、胤禵为贝子,胤禩复为贝勒。

康熙册封各皇子的目的是给争储的皇子们一个交代,促进兄弟间的团结,可结果却事与愿违。

首先是胤礽,自从初次被废黜后,胤礽一反常态,行为疯癫,一度被康熙怀疑他被鬼附身。

心疼不已的同时,康熙又回想起先皇后,以及太子的点点滴滴,伤心的康熙无日不流涕,寝食不宁。

为了弥补自己的愧疚,康熙经常召见胤礽,每召见一次,心里便舒适一次。

可好景不长,1710年4月,太子党的户部尚书沈天生索贿案发生,同时胤礽还被揭发策划逼康熙尽早让位,康熙怒不可遏。

至此康熙与胤礽之间的矛盾终于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因此康熙决定再废太子。

1712年,康熙巡视塞外回京后,即向诸皇子宣布废黜胤礽太子之位,指责其狂妄未消,大失人心,并将其羁押看守直到1725年病逝。

三阿哥胤祉一向崇尚理学,厌恶尔虞我诈,见此乱局,主动退出竞争。

胤禛在看到胤礽二度被废后,判断其绝无复立之可能,开始结党营私,窥视储位。

十三阿哥胤祥是其铁杆盟友,朝廷之上,张廷玉、隆科多、年羹尧等重臣都是其心腹。

八阿哥胤禩在争储失败后,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胤禛同母弟),另外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附庸胤禩。

在胤礽二度被废后,形成了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和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两大势力。

他们彼此之间互相倾轧,明争暗斗,最终胤禛在这场皇储争夺战中胜出,于1722年继位,是为雍正。

雍正从九子夺嫡的阴影走出后,为了巩固帝位,开始对兄弟们的政治追杀,先是将胤禵从西北军前召回,加以圈禁。

又在1724年声讨胤禩集团,指责其肆行悖乱,干犯法纪,先是将胤禩、胤禟削夺宗籍并圈禁,分别改名为“阿其那”和“塞思黑”,然后又将胤䄉圈禁,胤禩、胤禟于两年后死去。

之后又将十二阿哥胤祹被降爵,就连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皇三子胤祉也被革爵圈禁。至此,九子夺嫡的政治余波才告结束。

小结

固然,这场政治悲剧的原因是皇子们对权力的贪欲和渴望,但究其内核,完全是康熙一手造成。

他先是感情用事的立胤礽为太子,并不断放权骄纵,后发现太子党羽势力庞大,又用诸皇子分权制衡,人为制造阿哥间的矛盾,九子夺嫡延续了十几年,骨肉相残了十几年,最终大多面临圈禁而死的下场,毫无疑问的说,康熙是这里的罪魁祸首。

0 阅读:49
评论列表
  • 2023-02-21 06:12

    剩者为王,老四是剩下来的,不是胜下来的。除了老大干了几件蠢事,葬送自己继位可能。本质上。老二,老三,老四,老八,老十四都是在和康麻子斗,而不是兄弟相争。尤其老二和老八,都是被康麻子玩死的。

杨修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