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和今天是完全两个世界。那时的中国人大多老少三代挤在一间陈旧的屋子里;不分男女老少,大家都穿着蓝或绿色的上衣和裤子;早晨起来排队去蹲茅坑……
八十年代初的中国街头
不过,在那一年,改变已经开始了。虽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了不过两年多一点的时间,但是像我这样的小孩子也感觉到了国家明显的变化。首先是吃的东西变好了,不再像过去那样顿顿啃窝头了;再者穿的也变好了,每年过年的时候都能穿到新衣服了;更重要的是,家里多了一样重要的东西:黑白电视机。
年轻人都没见过这个老古董吧?
有了电视机,大家的眼界就变开阔了,看到的东西也比以前更多了。在1981年,电视机里开始转播的一系列体育比赛让中国人更是大开眼界,初次体会到了体育的魅力。
以前大家是看不到国际水平的体育赛事的,最多也就是在新闻简报电影里看到几个镜头,像什么“美国宇宙足球队访问中国”呀,什么“第四届全国运动会胜利闭幕”啊,几个镜头一闪而过,你能瞧明白啥呀?
有了电视机就不同了,大家可以从头到尾完整地看一场比赛了,自然也就可以真切地体会到竞技体育的魅力了。
1981年,电视里最先转播的赛事是世界冰球C组锦标赛。
当年世界冰球锦标赛分A、B、C三个组,A组水平最高。每年的比赛,各组的前两名晋级上一个组,后两名降级。中国冰球队当时在C组。
1981年的世界冰球C组锦标赛在北京举行。这也是1961年中国举办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之后第一次举办正式的国际比赛,比赛地点和二十年前一样,还是首都体育馆,只不过那里经过了改造,变成了当时中国唯一的一块室内冰场。
那个时代的体育赛场,你会发现场内连一块广告牌都没有
由于是在北京比赛,所以免去了租用卫星之类的麻烦,因此中国的观众们可以尽情地观赏比赛了。
当时的中国冰球队水平实在是很有限。由于长年的经济困难,首先是身体素质就比外国选手差了一截。尽管冰球队员都是清一色的东北汉子,但是平均身高也只有1.74米,平均体重只有71公斤,而欧洲选手的平均身高是1.81米,平均体重是81.7公斤。冰球比赛是允许身体冲撞的,如此一来,在块头上咱就比人家差了一个量级。
此外,当时的中国冰球界封闭已久,完全不了解世界冰球发展的最新潮流,平时练的还是五十年代老大哥传授的那点东西,和世界先进打法一点都不沾边,也就是说在技术方面也相差甚远。
更要命的是:当时的中国没有室内冰球场,即使是国家队只能在冬天训练,到了夏天,就只好改成踢足球什么的来保持体能,只练半年的选手怎么和全年训练的人相比呀?
那时候即使是中国国家冰球队,也只能在室外训练
面对着种种不利局面,简直就是赤手空拳、一无所有的中国冰球队的小伙子们便只剩下了一样法宝,那就是“拼”!除了拼命,也真是没有别的什么办法了。
那时的运动员可是真拼啊!咬着牙去跟人高马大的欧洲选手硬碰硬,一个个被撞得人仰马翻,爬起来接着再去撞。有的队员鼻梁骨都被撞断了,贴块膏药接着还打;有的队员都被撞晕了,清醒过来晃晃脑袋依然上场。
就是靠着这么一口气,中国冰球队硬是过关斩将、虎口拔牙,在整个比赛中取得了六胜一负的战绩,夺得C组亚军,成功地升入了B组。
全场的观众沸腾了,电视机前的观众们也都沸腾了!
当时那场冰球锦标赛,可以说是有史以来中国的国家体育代表队第一次在全国观众的注视下参加比赛。中国冰球队没有让全国的观众失望,全国的观众也第一次领略到了高水平体育比赛的魅力,体验到了现场观看自己国家的体育代表队参加大赛时的激动心情。
从那一刻起,体育迷这样一个群体便悄然诞生了,而且开始不断地壮大,直到今天蔚然成风,数以亿计。
紧接着冰球锦标赛结束四天后,电视里转播了当年的男排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广大球迷们又开始领略一种全新的球类项目了。
在决赛中,中国男排与韩国队争夺唯一一个出线名额。一开始中国队0:2输掉了前两局,从第三局起,中国男排奋起直追,连扳三局,最终以3:2力克强敌,创造出了中国排球史上最为经典的赛事之一。
汪嘉伟突破韩国队的拦网
这样大起大落的比赛场面,也让体育迷们都领略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喜大悲的体验。当时的比赛是在香港举行的,中国那时也没有自己的通讯卫星,必须通过租用卫星信号才能转播。结果租借的时间不够,到了关键的第五局,比赛画面中断了。无数的球迷只好打开收音机,通过广播来收听比赛实况。当听到中国队最终反败为胜时,北京的很多大学生球迷都涌上街头庆祝,欣喜若狂。
到了下半年,世界第一运动足球终于隆重登场了。
那一年,中国足球队参加了西班牙世界杯亚大区的预选赛。在小组赛中,中国队4:2力克朝鲜队,获得冠军,进入预选赛的正赛,与科威特、新西兰、沙特阿拉伯共同争夺两个出线名额。
那时的中国足球队的队员当然不会预知到日后中国足球的窘境,他们是充满了信心,满怀豪情地投入比赛的。
当年的中国足球队
当时中国体育刚刚融入国际体育大家庭不久,国际体育赛事的经验还十分的欠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落伍思想还有不小的影响。结果,在排定赛程时,中国队就吃了大亏。按照赛程,中国队全部比赛结束后,新西兰队的比赛竟然还有两轮,这是明显不利于中国队的。然而,当时中国足协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依旧若无其事地参加了比赛。
当时的中国足球队还特别提倡“志行风格”,也就是老将容志行在比赛中谦逊有礼,打不还手的一种君子风度。中国球员遭遇对方严重犯规什么的,不会暴跳如雷,甚至不会去找裁判理论,而是要像没事人一样继续全力比赛。
如此一来,自然免不了吃亏。对方球员会更加肆无忌惮地对你使阴招、下黑脚。结果头两场比赛中国队对新西兰的时候,场上的核心容志行被对方踢伤,被迫下场。中国队对新西兰两场比赛一平一负,比分是0:0,0:1。
接下来,中国队要迎战当时的亚洲冠军科威特队,球迷们不禁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亚洲冠军咱们能赢得了吗?谁的心里都没底。
然而,那一天晚上在北京工人体育场的比赛却让全国球迷们又一次看嗨了!中国队面对着亚洲冠军科威特队,竟然是以3:0大胜。33岁的老将容志行带伤上阵,门前抢点头球破门,为中国队先拔头筹。接下来,两翼的快马古广明、沈祥福又分别打入一球。守门员李富胜也扑住了科威特队一个点球。
这场球一结束,球迷们从工体出来直接就上街庆祝了,重演了中国男排获胜后的那一幕。
接下来,中国队分别以4:2、2:0击败了沙特阿拉伯队,最后一场客场0:1负于科威特队,六战三胜一平二负,积七分外加五个净胜球。
当时,中国足球队盲目乐观了,觉得自己领先新西兰已经很多了,对方不可能追上来了,所以竟然把球队解散放假了。
然而没想到的是,沙特阿拉伯竟然以0:5输给了新西兰队,而且还都是上半场丢的球,下半场一个没丢。这样一来,新西兰队就在积分和净胜球上追平了中国队,双方只好在第三国新加坡加赛一场。
结果中国队仓促迎战,以1:2失利,从此开始了中国足球漫长的悲剧史。
不过,1981年的压轴大戏还是给全国球迷带来了无比振奋的好消息:中国女排夺得世界冠军了!女排世界杯的七场比赛当时并没有全都转播,但是关键的几场都播出来了。像对苏联,对美国,还有最后对日本这关键的比赛都是从头播到尾,看来电视台是吸取了上半年男排比赛的教训,没再犯上一次的错误。
女排比赛像是一股澎湃的浪潮,很快就席卷了整个中国大地。当中国女排最后的一场与日本队的比赛时,全国很多单位都提前下班了。我那时候上初三,本来是学习最紧张的时刻,但是学校还是放了半天假,老师还特别提醒:都回去看女排,咱们今晚要夺冠军了!
那一天晚上,当中国女排最终七战七捷捧起了世界冠军的奖杯时,整个中国都沸腾了。无数的人们这时候才领悟到:哦,这就是体育呀!这就是世界冠军啊!
1981年可以说是无数中国体育迷开蒙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他们领略到了欣慰,也领略到了遗憾;既品尝到了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的滋味,又体会到了获胜后欣喜若狂的感觉。从此,竞技体育比赛就开始在无数球迷的心中生根开花,并且一代代地传递下去,直到今天。
这便是1981年的中国体育故事,某种意义上说,那一年可以算是一个较为另类的“元年”,从那一年开始,中国的体育走上了一条全新的光辉之路。中国的体育爱好者们也从此拥有了一种崭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