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不少上班族都选择开车上班。但是如果上下班的距离不到5公里,很多人担心这样的短途行驶会对爱车造成严重的损伤。那么,真的是这样吗?这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底。
首先,我们要明白短途行驶对车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磨损和积碳。
发动机的磨损大部分发生在冷启动的瞬间。这是因为在发动机低温状态下,磨损量是正常工作温度下的6倍。频繁的冷启动会导致发动机磨损加剧。就像我们运动前不热身,关节和膝盖的磨损会更严重一样。
而积碳问题则源于发动机经常处于短时运行状态。在低温环境下,为了保证顺利启动和快速升温,喷油量会增大。但温度低会导致燃烧不充分,从而产生更多的积碳。
所以,这两个因素确实会对发动机造成一定的伤害。很多车型的保养手册中也对"恶劣行驶条件"进行了特别提示,比如马自达3就警示经常短途驾驶会影响车况。
不过,我们也不必过于恐慌。关键要看行驶的频次和里程。如果每天上下班不到5公里,发动机启动2次,经历2次冷启动阶段,与开50公里的车辆相比,热车阶段对发动机的伤害其实差别并不大。
只有特别短距离的行驶,比如1公里都不到的情况,才会对发动机造成显著的损伤。毕竟频繁启动,水温都还没上来就熄火,日积月累确实会加剧磨损。
此外,我们也要格外关注低温环境下的短途行驶。冬天气温低,若2分钟都到不了目的地,水温升不上来,一年365天如此确实会造成较大的损耗。本田飞度的保养手册就特别提到,每次行驶8公里以下,或者在冰点以下环境行驶16公里以下,都属于恶劣条件。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是机油增多和乳化。在低温启动时,缸壁容易湿润,燃油燃烧不完全,未燃尽的燃油会流入曲轴箱,溶解在机油中来不及蒸发。同时燃烧室窜入的气体含水量高,冷凝后混入机油。长此以往就会出现机油增多和乳化的现象。不过这种情况非常少见,除非气温极低,行驶里程也特别短。
其实这些问题也并非无解。我们可以通过原地热车延长发动机工作时间,让温度升上来,机油中的汽油和水分就会挥发出去。周末可以多跑跑,让发动机充分热机运转,帮助分离机油中的杂质。同时在低温短途工况下也要适当缩短保养周期,比如马自达3就建议由5000公里缩短至2500公里。
总的来说,正常的上下班短途行驶,只要做好保养,把握好频次,爱车完全不会有大问题。一些朋友可能嫌按时保养麻烦,想通过选用全合成机油来延长周期,但具体要怎么做还要看实际的行驶里程和工况。
电车想开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