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之前网上有个话题是:卷孩子不如卷自己,以后孩子就是卖煎饼,也要争取给孩子赚一个煎饼铺子,不让孩子风吹日晒。
太喜欢这种精神状态了,如果一个家长有这样的精神状态,孩子一定是幸福且轻松自在的。
好在,如今有这样的想法的家长越来越多了,还有一些家长,虽然也在“卷”孩子,但是于此同时给孩子提供了各种资源,各种特长班、兴趣班、各种演出、外出看世界,给孩子安排的妥妥当当的,这类家长的态度就是“我做到了,希望你也能做到”。
5种“有毒”的家长,请自查1、给孩子提供的资源有限,对孩子要求很高
“整天不是看电视、就是看手机,能不能干点正事!”
这是一个家长吼自己家孩子的话,孩子放暑假,没有任何出行安排,家里没有书本、没有打发时间的棋类玩具,孩子就是靠动画片打发时间。
家长吼孩子不自觉,却没有想着给孩子提供相关的条件。
如果不想要让孩子整天看电视、看手机,首先家长得先做到,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另外给孩子提供充足的资源替代这些电子产品,比如说书籍、比如说益智玩具,或者是安排外出活动。
2、动不动就跟孩子哭穷
罗翔之前就说过,“父母向孩子诉苦,本质上就是转移痛苦,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情,父母反复跟孩子说自己一辈子有多不容易,赚钱有多不容易……要不是为了你,早就跟你爸爸离婚了……”
这样的父母带给孩子的影响是,孩子总是容易陷入一种愧疚的状态,不敢快乐,不敢幸福,生活容易陷入一种拧巴的状态。
童年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还是深远的,极少数的孩子长大以后,遇到了新的人,进入到新的环境,通过后续的努力和不断冲破,打破了这种无形的牢笼,大多数孩子没有这么幸运,他们陷入生活的深渊无法自拔,最后重复着父母的路。
如果自己不幸是在这样一种家庭中成长起来的,那就努力不要重蹈覆辙,不要把这样的价值观继续传递给孩子。
3、总能把坏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
工作不顺心,回到家看见孩子,发火,生活不顺心,看见孩子发火,和人发生争执,看见孩子,发火。
孩子就成了一个“火筒子”,成了父母发火的对象。
这跟动不动就跟孩子哭穷是一个道理,把愤怒的情绪转移到无辜的孩子身上,孩子小的时候通过哭的方式来反抗,慢慢的,孩子就习惯了父母的这种表达方式。
有朝一日他们摆脱了父母,也会把同样的态度反馈给父母。
另外,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他们习惯性总是把错误和责任无形中就揽到自己身上,种了这种“毒”的孩子,想要冲破这种无形的精神束缚,真的太难了。
4、不会好好沟通,通常大吼大叫
孩子把房间搞乱,家长满脸愤怒,大吼大叫。
孩子打翻了饭碗,家长满脸愤怒,大吼大叫。
孩子和同学起了争执,家长不问青红皂白,满脸愤怒,大吼大叫。
在孩子角度来看,父母根本就不会好好讲话,总是强行“噼里啪啦”输出。
这样的孩子,通常情商不会很高,因为从没有和父母正常沟通过,不懂得如何与人正常沟通,不懂得如何轻松地表达不满。
这样的孩子容易是极端的,要么就一直忍气吞声,社交中容易占据被动位置,社交中难以掌控主动权,一旦开始不满的地方多了,就暗自绝交了,始终处在社交的孤岛中。
同样的,想要冲破父母无形中给塑造的这种“束缚”,难上加难,只有极个别的人,因为运气好,遇到了暖心的朋友和救赎的恋人,才慢慢走出这种困顿。
5、孩子一花钱就跟世界末日一样
孩子一花钱,就好像到了世界末日一样,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因为孩子花了100块钱,日子就过不下去了。
“钱都让你花了,以后没钱了,你去喝西北风吧!”
“房贷都要还不上了,天天就知道花钱!”
“你就这么花吧,连学费都付不起了……”
就是因为孩子花了100块,甚至还不到100快,家长就能吼出一连串,好像孩子犯了多大的错误,好像明天就到了世界末日一样。
明明可以换一种方式沟通的,允许孩子适当通过消费获取快乐,当孩子的消费确实超标的时候,可以心平气和跟孩子沟通,要控制消费,做一个理性消费的人,或者更为实际点,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每天把固定的零花钱给到孩子,让孩子自己去管理,想怎么花、如何花,都由他们自己说了算,只有家长敢放手,孩子才有机会成长。
做一个心平气和的家长这不容易,肯定对于一个心理强大的家长来说,比如说单亲家庭的家长,只要管好自己,还是容易做到,给孩子提供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的。
一旦有一方家长做不到,另一个家长即便可以做到尽量在孩子面前控制好自己,但是当看到对方的所作所为的时候,还是忍无可忍。
两个人都做到,心照不宣,有一样的育儿理念和教育理念,在这方面达成共识,或者是当一方面出现无端转移愤怒的时候,经过另一方提醒,可以及时控制住。
这很难,因为首先要做到自我控制,保证在孩子面前理性沟通,还要做到兼顾对方(遇到猪队友就更难了),面对“猪队友”的时候控制情绪,理性应对,这就更难了。
一人的生活好打理,二人之家也容易,三口之家难度大增,尤其要共同面对幼小的孩子成长的时候,彼此沟通好,达成共识,自我约束,彼此约束,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温暖、自由民主的家庭环境。
不做“有毒”的家长,但凡中了一条,都得自我反省,做一个阳光健康、用理性沟通解决问题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