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这个事情,怎么说呢,可以很复杂,也可以很简单。
简单的原因有两种,一是有钱,在预算足够的情况下,想买哪里买哪里;二是需求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比如我只想买最好的学区房、我只想在公司三公里内买个新房等等,剩下的就是在自己承受范围内进行选择。
而很复杂,就是预算有限和需求不明确,因为买房要牵涉到很多东西,不仅是房子的品牌、物业、品质、户型、楼层,还有位置、交通、学区、环境、商业等外部配套,在有限的预算内,如何取舍就是一件难题。
而且,在网络高度发达的当下,也很容易受到“XX房子不能买”“XX房子不能买”“XX房子不能买”的影响,但实际上,网络买房和现实买房,还是有极大差距,甚至说完全不同的。
一、回迁房不能买;
在网上,回迁房会有无数不能买的理由,户型不好、绿化不好、物业不好、质量不好、公区装修不好、颜值不佳、生活习惯不同等等。
但没人告诉你,怎么在预算很少、未来收入不会大涨、也不能承受太多月供,计划定居一个城市的情况下,买一个“好房子”和“大房子”。
回迁房虽然有不少缺点,但价格优势是商品房无法比拟的,很多人对房子也没有那么高的要求,有安身之所即可。从真实市场看,回迁房不仅有人买,销量还很高,如滨湖区的滨湖顺园,2022年仅成交21套,2023年成交高达75套。
政务东的广福花园在2022年一共成交了26套,2023年虽然也只成交了26套,但均价却由1.42万上涨到1.46万。
二、公寓/两室不能买
在网上,公寓往往被列入不能买的范畴,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没有把40年/70年产权公寓区分开,40年产权商业公寓具备不能落户、没有学区(少量有一次性学位,个别有学区)、商业水电、没有燃气(前期部分有)、转手税费高等特点。
如果抛开产权问题,观点主要是小公寓梯户比高、容易商住两用、面积小不适合家庭居住、租户多等,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前些天班长发过滨投陶然里的踩盘文章,类似陶然里这种多层电梯公寓,市场上是很少的,也确实大多存在前面提到的问题。
但是,公寓的受众是谁?肯定不是家庭居住,一般都是单身、情侣、新婚夫妻居住,其中又以单身买房人居多,是可以满足居住需求的,而且这种小公寓往往位置很好,配套完善,总价又低,很适合年轻人居住,市场上这类小公寓(仅指70年住宅产权类型)销量也一直不错。
2023年贝系一室的销量达到2364套,占全年总销量的10%,里面有学区房,但大部分还是非学区房,如大唐国际公寓一室成交量高达49套,宝利丰广场一室成交46套、金地国际城一室成交29套、东海星城一室成交26套等等。
三、老破小/老破大/品质不佳的房子不能买
在网上,老破小、老破大、品质不佳的房子经常也被归类为不能买的房子,理由和前面回迁房类似。班长觉得要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城市之中的房子,价值从来不止于房子本身,更多还是在于附加的资源。
如何在有限的预算内,占据更多的优质城市资源,只能去做减法,另外自身的工作半径也是很核心的问题,实际上不管是老破小、老破大,还是一些品质欠佳的房子,在核心地段,或者价格特别便宜的小区,销量也同样不错。
2024年贝系的2.5万套成交中,单价一万的房子占据14%,1万到1.4万更是高达26%,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这类房产。
四、新区/老城区不能买
这两个为什么要放在一起,因为经常会有“XX区离市区这么远,不能买”“XX老城区太破了,不能买”这两种说法。
其实距离的“远近”要看你怎么去定义这个中心点,也要看你自己的工作半径、生活半径,而新区和老城区,在城市界面、道路规划、配套和房子新旧上各有特点,看个人喜好,以及是否有地缘情结了,都不是能一概而论的事情。
如此种种,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其实核心思想是一样的,每个人买房的预算和需求都不一样,立场也各不相同,网上信息可以作为参考,但不能一味盲从。
现在市场冷淡,有较长的买房窗口期,可以多实地去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像班长之前说的买新房的事情,看房不能直奔售楼部,出门就回家,可以在附近转一转,周边环境和配套,有什么不利一目了然,规划问题也可以打主管部门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