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病与阳病,寒病与热病,治疗用药相反,别弄错了!(附舌象)

点点健见 2024-09-29 14:42:41

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调和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具体表现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如果违背了这些原则,不仅治疗无效,还可能加重病情。因此,在用药之前,必须准确辨别阴、阳,然后再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下面我列举一些常见例子,以强调分清阴阳治病的重要性。

一、阴阳偏胜

阴阳偏胜是邪气有余之实证,采用“损其有余”的方法。阳胜则热,宜用寒药制其阳,即“热者寒之”,阴胜则寒属寒实证,宜用温热药以制其阴,即“寒者热之”,因二者均为实证,所以称这种治疗原则为“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

1.感冒:根据入侵人身的外邪性质分清寒热(阴阳)。

A.风寒感冒

病因病机:外感风寒之邪入侵人体,导致肺卫失宣所引起的。

舌象表现:舌质淡白,舌苔薄白。

临床表现:恶寒重,发热轻,无汗或少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咯白稀痰。

治疗原则:疏风散寒,宣肺解表。

参考中成药:风寒感冒颗粒、通宣理肺丸。

B.风热感冒

病因病机:外感风热之邪侵袭人体,风热犯表、肺气失和所致。

舌象表现:舌质偏红,苔白或薄黄,舌面干燥。

临床表现:发热重,恶寒轻,有汗或少汗,头痛,鼻塞,咽喉肿痛,鼻塞,流脓涕,咳嗽咯脓稠痰。

治疗原则: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参考中成药: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

3.肝火旺

病因病机:由于情志不调、肝肾阴虚,导致肝的疏泄功能失常,使肝气亢逆、生发太过或郁久化火而出现的热盛症候。

舌象表现: 舌两边质红,苔薄黄。

临床表现:急躁易怒,烦躁不安,口苦口干、口臭,失眠多梦,易惊醒,头胀痛,面红目赤,头晕耳鸣,尿黄,大便干燥,排便困难。

治疗原则:疏肝理气、清肝泻火。

参考中成药:龙胆泻肝丸、丹栀逍遥丸。

4.心火旺

病因病机:感受外邪,入里郁滞,并化热化火,或情志失调,刺激日久,影响了机体阴阳、气血和脏腑的平衡协调,致使阳气偏盛,或造成气机郁结、气郁久而从阳化热,因之火热内生。

舌象表现:舌尖红,或苔黄,苔少(虚火)。

临床表现: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口干口渴,口舌生疮,多汗,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尖赤烂疼痛。小便色红而短,或有尿血,或尿道灼热,大便秘结。

治疗原则:清心泻火,滋阴养心。

参考中成药:天王补心丹、黄连上清丸。

二、阴阳偏衰

阴阳偏衰主要为脏腑的亏虚,总治则: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阳盛则泻热,阴盛者湿寒,阳虚者扶阳,阴虚者补阴,使阴阳偏胜偏衰的异常现象回归于平衡的正常状态。

1.肾阳虚

病因病机:肾阳不足,不能温煦全身,导致机体功能衰退所致。

舌象表现:舌质淡白,苔薄白。

临床表现: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尿液清稀,量多,夜间尿频,精神不振,容易疲劳,男性阳痿,欲望减退,女性宫寒不孕。

治疗原则:温补肾阳。

参考中成药:右归丸、桂附地黄丸。

2.肾阴虚

病因病机:肾脏阴液不足,不能制约阳气,导致虚热内生症状。

舌象表现:舌红少苔少津。

临床表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小便短黄或大便干结。男性想法多,但时间短、遗精、早泄,

治疗原则:滋阴补肾,清热降火。

参考中成药:左归丸、知柏地黄丸。

3.脾阳虚

病因病机:可由于肝郁克脾、外感寒湿或长期过食生冷、寒凉食物,损伤脾阳所致。

舌象表现:舌边齿痕,舌苔白。

临床表现:乏力,精神不振,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色苍白或虚浮,易腹胀、腹泻、腹痛,喜温喜按,大便稀烂,小便清长或不利或有四肢浮肿,女性可能出现白带清稀量多,月经延后,痛经。

治疗原则:温中健脾,散寒止痛。

参考中成药:附子理中丸、小建中颗粒。

4.脾阴虚

病因病机:长期饮食不规律,过食辛辣、油腻食物,损伤脾胃,或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导致脾阴受损,脾阴不足。

舌象表现:舌质红,舌中苔少,或有黄苔。

临床表现:食欲不振,食后不化,胃脘不适,灼痛,腹部胀满,嗳气,口干咽燥,心烦不安,大便干燥,排便困难。

治疗原则:滋阴清热、健脾益气。

参考中成药:麦味地黄丸、参苓白术散。

结语: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其中“调和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的治疗原则,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用药指导方向,具体表现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以上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若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遵循专业医生的诊治建议。



0 阅读:18

点点健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