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中国」安徽·来安

扶摇天下人文 2022-04-07 00:07:43

来安县是中国安徽省滁州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安徽省东部,滁州市东部,东距南京40公里,西至滁州25公里。。

来安县,地处长江与淮河之间。县域内的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丘陵起伏,南部多为河滩平原。

独特的地理特征造就了人们在生活方式中的文化风俗上鲜明差异。在齐鲁文化和吴楚文化共同浸润之下,北方人的刚正豪爽和南方人的温婉细致在来安的版图上绘就缩影。

历史

温顺的来河滋养着两岸生灵,灌溉着千里沃野。来河之滨的水口镇,由于水圩稻田密布。自古就是鱼米之乡。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分天下为郡县。隶属于九江郡的建阳县县治所在地,就在今天的水口镇东郊。建阳也成为来安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个县名。

东汉时,建阳县被并入全椒县,后这片土地的行政区划历经多次变更。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永阳县。。。。。。本汉全椒县地,唐景龙三年析置,取县北永阳山为名。

公元958年,南唐中主李璟又以县东来安水为名,改永阳县为来安县。“来安”作为县民,从此登上历史舞台,并大体沿用至今。

朝代更迭,城池易手,战争摧毁了原有的秩序,让来此生活的人始终无法安宁,再加上频发的旱涝、蝗灾和瘟疫,百姓反复陷入流离失所的绝境,来安地区的人口也因此大增大减。荒年过去之后,又不断有人从其他地方迁到这里来过日子,人气又慢慢聚了起来。

位于来安县北部的长山村,被称为“山东村”。这里九成以上居民的祖籍地在山东。他们的语言、风俗和饮食保留着北方的习惯。

20世纪20年代起,山东地区的灾荒和动荡,让众多难民来到洪泽湖以南的广大区域谋生,民间称之为“下南湖”。

作为典型的移民县,流入来安的人口主要来自邻近的山东、江苏和安徽的潜山、寿县等地,这给此地带来了多元的文化风俗。

在时代的交迭中,细腻善良的南方人和热情淳朴的北方人在来安一次次相遇。他们在这片包容的地理空间中,共同为“来者皆安”的生存理想拼搏。

红色历史

抗日战争时期,半塔地区是皖东重要的抗日革命根据地,由罗炳辉领导的新四军第五支队领导机关就驻扎在此。

1940年3月,著名的半塔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这不仅是一场决定根据地生死存亡的战斗,更是我军战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三次中共中央中原局会议之后,皖东抗日民主根据地应运而生。根据地包括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津浦铁路两旁敌后的广大农村,而位于津浦路东的半塔,以其险要的地势成为根据地的重要区域。

1940年3月,国民党顽固派李品仙部向津浦路以西的中共中央中原局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所在地定远大桥地区发起进攻。

驻军半塔的新四军第五支队闻令而动,司令员罗炳辉亲率支队主力越过津浦铁路向西驰援。然而狡诈的国民党顽固派早有预谋,趁着路东兵力的空虚,他们对半塔集发起了进攻。

3月21日中午,留守半塔的江北指挥部主任邓子恢、第五支队副司令员周骏鸣等接到前线战报,顽军以两个连的兵力攻占了头道光山,完成了对半塔的包围。

头道光山距离半塔集仅500米,是整个地区的制高点。趁着敌人立足不稳。周骏鸣亲率特务连从后山迂回,隐蔽接敌,并令教导大队以一个排的兵力正面佯攻牵制敌人火力。奇袭之下,占据高地的顽军抱头鼠窜,我军夺回山头阵地。

3月22日,中原局和江北指挥部针对半塔地区的战局做出明确指示“动员和组织一切力量坚守半塔,待路西主力辉戈东援,歼灭韩顽。”经历了整整七个昼夜的浴血奋战,留守部队终于迎来了主力回援。

半塔保卫战的胜利,实现了中共中央“巩固华北 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为后来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陈毅同志曾指出“在华中,先有半塔,后有郭村。有了半塔,就有了黄桥。”

弥漫在半塔上空的硝烟,早已随着时光消逝,而留在来安人心中的红色记忆却历久弥新。曾经战斗过的头道光山山巅上矗立着永恒的丰碑。它与山谷之间回荡着红色故事,一起激励着来安人奋勇向前。

民俗

洪山戏是皖东,苏北一带流传了三百多年的传统地方戏曲。作为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洪山戏高亢的曲调展现出来安人古典的精神生活。

洪山戏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傩戏”。传统的洪山戏多以红衫为演出服饰。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吸纳了京剧的表演艺术,又保留了本剧种传统的表演特色。

20世纪40年代,洪山戏在来安地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高潮中迎来了新的发展。自此,皖东一带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洪山戏成为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的剧种之一。

红色沃土给予了洪山戏新的养分。饱含革命思想的洪山戏也在这片土地上被人们所传唱。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洪山戏剧目应运而生。

作为稀有剧种,洪山戏的发展离不开自身的创新和政府扶持。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元素被融入到传统戏曲之中,这项始终植根于群众现实生活的艺术正焕发出越来越旺盛的生命力。

美食

小镇雷官,这里流淌着别致的水乡韵味。圩区密布的河网间游荡的麻鸭,便是雷官镇的“主角”。一项传承百余年的美食技艺让这里的鸭子与与众不同。

食材是美味的灵魂,腌制是食物长久保存的最佳方式之一。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里,雷官人用时间摸索出独特的板鸭风味。到了1862年,雷官板鸭创始人谢广义经过潜心钻研,整合了民间板鸭制作的技艺。经过南京酒楼的引进和推广,雷官板鸭醇美的口感声名远扬。

环境

来安县东南部的圩区旖旎的风光令人陶醉。这片处在安徽和江苏交界的土地,过去叫黄大圩。

1984年,来安县林业部门响应国家植树造林计划的号召,把这片滩涂划做集体林场。在此种下大片池杉,以期减缓水势。

为了避免树林遭到砍伐,来安人通过人工干预建设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湿地生态系统,这就是池杉湖湿地公园。

经过近40年的发育演替和17年的精心修复。池杉湖湿地公园内丰富的植物、鱼类和两栖爬行类动物等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

每年到此越冬或栖居在此的鸟类达百余种,数量超过10万只。其中不乏世界濒危的珍稀物种,青头潜鸭以及珍稀鸟类震旦鸦雀棉凫、黄嘴白鹭等。

2017年,池杉湖湿地公园被正式批复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湿地里无数生命轮回的故事正在上演。昔日杂草丛生的荒滩实现完美蜕变,成为无数生命温馨的家园。

南北辉映,风物长存。广袤大地之上,保卫家乡的英雄儿女纵横驰骋,碧波荡漾之中,鸟语花香的和谐景象层出不穷。

绵延山岗之下茁壮成长的绿色产业蓬勃发展。阡陌交通之间开拓进取的来安人民正在为更好的明天奔走忙碌。

群山容纳万物,水圩滋养众生。奋斗在这片土地上的来安人正在创造来者皆安的历史新篇。

0 阅读:125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