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是我国特有的野生动物。它憨态可掬,性格温顺,生活在我国的四川盆地和陕西秦岭地区。大熊猫黑白相间的毛色和憨态可掬的外表使其深受人们喜爱,在全世界亦有大量粉丝。
自古以来,大熊猫就是我国在外交活动中向对方表示友好的重要代表,上溯至唐朝的时候,武则天就曾送给日本天武天皇两只大熊猫。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宋氏姐妹的宋美龄和宋霭龄也曾送给过美国一对大熊猫,开启了我国正式的熊猫外交的先河。
不过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时候,国内动荡不安,战火不断。国宝熊猫也难逃各种毒手和觊觎。很多外国人借着动荡的局势打着考察的旗号来到我国四川和陕西偷猎熊猫。现在已经无法统计具体的当时被打死、打伤、偷猎出境的熊猫的数量。被偷运出国并且活下来的熊猫并不多,但是其中有一只熊猫不仅活了下来,还在国外大放异彩,成为了英国人在二战时期的精神偶像,这只熊猫叫做“明”。
熊猫大逃亡
1937年的时候当时华夏大地上硝烟滚滚,炮声不断,抗日战争进入了艰苦的时候,而厄运也降临到了大熊猫的身上。
一个名字叫弗洛伊德·丹吉尔·史密斯的外国人,是一位非法捕猎者,被称为熊猫王,仅仅两年的时间史密斯就疯狂盗捕了12只熊猫。
20世纪30年代,战争频发意识落后,动物保护观念还没有形成。当时濒危动物大熊猫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不过自从法国神父戴维把大熊猫的标本送到巴黎展示之后,整个西方世界都对这个新物种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世界各国的动物学家、探险家们纷纷来到中国,打起了非法盗捕活体熊猫的主意。
大熊猫明被抓住时候明正在享受美食,突然间在明毫无防范意识的前提下,一张巨大的网从天空洒下将它死死罩住,它瞬间感觉到了危险,但已来不及了。
明被粗暴的装进笼子,丹吉尔·史密斯计划开车从四川汶川的大山出发穿越大半个中国去往香港,然后再从香港坐船前往伦敦。
就在行驶途中意外发生了,一颗炸弹正好落在道路中间,把凹凸不平的土路炸的千疮百孔,司机受惊之下将汽车开进了路旁的麦田里。
幸运的是熊猫没有受伤,但是装熊猫的笼子裂开了。明伸出脑袋四处张望,确定周围真的没有人后连滚带爬从笼子里逃了出来。熊猫明试图逃跑,但是史密斯扛着一支猎枪追了上来。
他们一边追一边咆哮,警告着正在逃跑的明,慌乱之中明看到麦地旁边有棵树,它前面两只脚掌抓着树干,后面双腿用力一蹬便往树上爬。就在这时史密斯开枪了,明胖胖的身体从树上掉了下来,咚的一声摔在地上。史密斯一个鱼跃扑向明,明奄奄一息束手就擒。
经过一个多月的辗转运输,明被运到了上千公里之外的伦敦。这一次和熊猫明一起被史密斯捕捉盗运的大熊猫总共是有十只。然而残酷和漫长的运送过程因为疾病等原因,有七只大熊猫前后相继死亡了。最后只有三只大熊猫运送到了伦敦。
史密斯将这三只大熊猫都卖给了伦敦动物园,动物园使用中国的朝代名称分别给他们取名叫唐、宋、明,这就是熊猫名字的来历。
面对被非法捕捉的命运时,明表现出了勇敢,从未放弃。挨过了漫长的路程,扛过了炮弹和枪击最终健康勇敢的活到了伦敦。
成为明星
那个时候谁也没有想到这只被盗捉被贩卖的只有一岁的大熊猫明将会成为英国人的精神偶像,被英国人永远的热爱和铭记。
当伦敦动物园有三只大熊猫的消息传开后伦敦彻底沸腾了,人们蜂拥而至熊猫馆前排着长队只要能亲眼看一看大熊猫的样子,无论多久他们都愿意等。
三只大熊猫中熊猫明的年龄最小、最无忧无虑,成为了整个伦敦动物园的焦点。
刚到动物园时,明对伦敦市民们保持着警惕,渐渐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它接纳了热情的人们,甚至它开始懂得他们的手势和笑容。大熊猫明也对人们展开了笑脸,成为了全民偶像。
在大熊猫所有的粉丝中数三位最有名。第一位就是英国著名的摄影家伯特哈迪。有一天伯特哈迪带着儿子迈克专程到动物园为熊猫拍照。
哈迪架好摄像机等待着拍摄的最佳时机,但是大熊猫明居然慢腾腾的爬到了相机前。只见明小心翼翼却又不畏手畏脚,像个调皮的孩子。突然明抬起前面的两只爪像人一样站起来。自顾自的摆弄着摄像机,一脸的兴奋好奇。
哈迪立刻搬过来一把椅子,让迈克坐在椅子上,希望明能为儿子拍一张照片。想来这应该是有史以来最具创意的照片,摄影师居然是一只大熊猫。这个小男孩笑眯眯的坐在椅子上,等待着明按下拍摄按钮,等待着那一声咔嚓。
(大熊猫“明”当上了摄影师(1938年)英国著名摄影家伯特·哈迪 摄)
摄像师哈迪拿起另外一部相机,就这样摄影史上一张经典的照片出现了。这张照片流传甚广,世界各大报纸杂志争相发表。人们见过各种各样的动物,可是没有哪一种动物像明这样让人感到如此的亲切和聪明。
1939年的冬天,两个特殊的客人来到了伦敦动物园,大熊猫明在他们的生命中留下一段非常难忘的回忆。
(伦敦动物园。伊丽莎白公主(左四)、玛格丽特公主(左五)和大熊猫“明”在一起。(1939年))
那是一个上午,这两个小女孩并排走进动物园,径直来到了熊猫馆。明好奇的望着她们,其中一个小女孩手里拿着一把小花伞,明趁对方不注意时一把将小花伞夺过来。这时另一个小女孩战战兢兢的来到明面前,她对身边的人说“让我抱抱它”,没有人同意,也没有人否定。小女孩一把将明搂在怀里,明开心极了,脑袋在女孩的身上磨蹭。
那天两个小女孩在熊猫馆停留了很久,直到被无数次的催促才不情愿的离开,这段难得的时光深深的留在了他们心中。
照片中间高个子的那个小女孩叫伊丽莎白,那个时候只有12岁,她旁边的那个小女孩是她的妹妹,名叫玛格丽特,当时只有八岁。那个为熊猫明挠痒痒的小女孩后来成为了英国女王。
大熊猫明的可爱、调皮和友善感动了当时的英国人,当时有很多伦敦人都说感觉熊猫明就像一个人一样,而不是动物。它打破了动物与人之间的距离,跟人类成为了好朋友。后来在二战期间,熊猫明甚至成为了整个英国人的精神偶像。
成为偶像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希特勒大军逼近了英吉利海峡,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指挥英法联军完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一位名叫查尔斯的军事记者观察到了伦敦人的不安的情绪,他的脑海中一下子浮现出了伦敦动物园那只叫明的大熊猫。
查尔斯来到伦敦动物园,伫立在熊猫馆前陷入沉思。明试图用快乐扫去他心中的阴霾。查尔斯看着明心中无比温暖,他拿出相机为这只可爱的大熊猫拍了很多照片,回去之后又为大熊猫明连夜写了一篇图文并茂的报道,并在第一时间发表。
关于明的这篇报道传遍了整个伦敦以及英国其他几个主要的大城市。大街小巷里人们争相传阅。明的乐观如一剂兴奋剂慢慢让英国人民拂去了心中的阴霾。
然而战争的残酷却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从1940年8月13日开始,德军连续76个日夜的轰炸使得伦敦成为了一片废墟。伦敦超过四万多人丧失生命,大约10万栋建筑化为废墟。大轰炸让伦敦陷入一片混乱,幸运的是伦敦动物园没有被炸毁,动物园决定敞开大门免费参观。
大人牵着孩子,孩子与孩子手牵着手,他们排着队依次来到明面前与明握手,与明合影。与以往相比明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主动。面对所有要求它不但来者不拒,而且还主动与大家互动。
在最艰难的日子里,明让人们忘记了正身处战争年代,忘记了天空的轰炸机,忘记了地上的炸弹。BBC记者来到熊猫馆花了整整七天,三台摄像机分别架在熊猫馆的各个角落拍摄明的生活,而明也是非常的配合,终于这部以明为主角的反战纪录片诞生了。
在这部纪录片中,即使熊猫馆被炸弹震得尘土飞扬,明依然处之泰然,吃饭睡觉喝水调皮捣蛋。
这部片子对于安抚战争中的人们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明与市民热情握手和亲切合影的报道传遍了每一条街道、每一条巷子、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
用明的照片制作的明信片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收藏品。明带给人们一个信念,纵然黑夜来临,但是只要坚强的活着一定会见到明天的太阳。纵然战争如此残酷但是只要奋起反抗,你一定会迎来胜利的曙光。
明成为了伦敦的名片,明成为抵抗法西斯的代言人,明成为整个英国的精神力量。令人遗憾的是带给英国人快乐和力量的大熊猫明却在二战胜利前夕的1944年悄然去世了,去世时只有七岁。
当时明的去世让整个英国都非常悲伤。没有人忘记大熊猫明,2015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明的雕像在伦敦动物园落成,它以另一种方式回来了。
如今随着我们国家的强盛,熊猫们的际遇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它们早已经摆脱了被非法捕捉的命运,它们已经是我们中国的国宝,作为中国人民友谊的使者,足迹已经遍布全球。它们的憨厚可爱,活泼善良已经温暖了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