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朝鲜战场上,一架美军直升机,误降志愿军控制区,飞行员弃机而逃。
师长龙桂林听闻后,不慌不忙,命令布置假现场,引诱美军炸自己。
美军果然中计,真直升机却完好无损,这个局布得如此巧妙,美军到底如何被耍得团团转?
那日清晨,志愿军铁道兵第三师的炊事班,刚在后方驻地安顿下来,班长李建国,带着两个战士忙活着准备午饭。
他们负责后勤,日子看似没那么危险,李建国总说,后方也是战场,不能掉以轻心。
正忙着呢,王大军突然跑了回来,喘着气喊:“班长,山那边落了个大玩意儿,看着像是飞机!”李建国一愣,扔下手里的锅铲,赶紧带着王大军,顺着小路爬上山坡。
两人蹲在草丛里往远处一看,果然,山谷里停着一架美军的直升机。
飞机的螺旋桨还在缓缓转动,显然是刚降落不久,李建国眯着眼仔细观察,发现机舱门开着,旁边站着,两个全副武装的美军飞行员,他们正抬头望天,像是在等着什么。
李建国不敢轻举妄动,让王大军赶紧回营地报告,让上级派人过来增援。
等王大军跑远了,李建国独自留在草丛里,目不转睛地盯着直升机。
这种场面他从没见过,美军的飞机掉到了自己这边,可这架飞机是坏了,还是有什么特殊任务?
他心里嘀咕着,身子却一动不敢动。
没过多久,远处隐约传来了低沉的轰鸣声,李建国心头一紧,那是美军的战斗机来了。
果然,天空中出现了两架,低空盘旋的美军战机,像是护航一般,不断绕着山谷飞行,李建国屏住呼吸,趴在草丛里一动不动。
这时,直升机旁的两名美军飞行员突然慌了,他们快速钻回飞机舱,像是在调试什么,接着又急急忙忙地跑了出来,躲进附近的树林里。
李建国一看,这显然是飞机出了问题,美军飞行员不敢继续停留,打算等战斗机掩护后撤。
他再也坐不住了,从草丛里爬起来,悄悄往飞机靠近,边走边低声自语:“得把这家伙弄下来,哪怕是个废铁,也不能让老美捡回去。”
李建国小心翼翼地,绕到直升机尾部,用步枪瞄准了不远处的树林。
猜美军飞行员一定藏在那里,如果不制住他们,这架飞机也没法动。
这时候,增援部队赶到了,带队的是步兵连长,带着一小队战士,快速占据了有利位置。
大家的枪口都对准了树林,李建国这才松了口气,几个小时后,两个美军飞行员被成功俘虏,直升机也落到了志愿军的手里。
缴获直升机的消息,迅速传到了师部。
师长龙桂林接到报告后,激动得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这是志愿军第一次,完好无损地缴获一架美军直升机,意义非同小可。
立刻赶往现场查看,亲自指挥接下来的行动。
龙桂林站在直升机旁边,仔细打量着,这架崭新的H-19型直升机。
这是美军在战场上,常用的运输和救援机,机身光滑,螺旋桨巨大,看着就很先进。
龙桂林一边看一边说:“这玩意儿,老美肯定得回来抢,咱们不能光守着,还得让他们吃个大亏。”
龙桂林的话很快被落实,命令部队在直升机降落的地点,布置一个“假现场”。
工兵连用稻草和树枝,搭建了一个假直升机的模型,浇上汽油,伪装得像模像样。
真直升机,则被拖到附近一个隐蔽的山洞里,用伪装网盖好。
第二天一早,果然,美军派出了多架战斗机,企图摧毁被缴获的直升机,几架战机低空飞行,发现了山谷里的假目标,立刻发动猛烈轰炸。
浇了汽油的稻草堆,瞬间被点燃,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远处,龙桂林站在山坡上,用望远镜看着这一幕,他哈哈大笑:“这回老美,可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咱们的家伙安全得很,他们烧的不过是些稻草!”
他的话,引得身边的战士们,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美军战斗机在空中盘旋了一会儿,确认“目标”已被摧毁后,逐渐飞离现场。
等他们彻底撤退,志愿军才小心翼翼,地将真正的直升机,转移到更隐蔽的地方。
这次行动保住了缴获的直升机,还让美军白忙活了一场,龙桂林得意地说:“这架飞机是咱们缴获的战利品,也是给老美的教训,他们再有本事,也架不住咱们的脑子灵活。”
美军战机撤离后,真正的H-19直升机,被志愿军迅速拖到一个,更隐蔽的山谷里。
为了防止敌方再次发现,龙桂林派人用伪装网和树枝,彻底遮盖住直升机,并安排哨兵轮流值守。
这个“宝贝疙瘩”不能有任何闪失,哪怕是一点点暴露,都可能引来敌机的再次轰炸。
这架直升机,是当时美军先进的运输机之一,志愿军此前,从未近距离接触过,这样的装备。
龙桂林看着眼前的“大铁鸟”,心里掂量着它的价值。
他当即决定,将这架直升机,送到志愿军后方的技术部门,让他们仔细研究。
这不是一件普通的战利品,而是一个,打开美军空中战术秘密的钥匙。
志愿军将直升机的零部件,进行简单拆解,用骡马和人力运输。
一路上,运输小队小心翼翼,避免留下任何痕迹。
每次转移,大家都挑夜晚行动,白天则在隐蔽处休息,天气恶劣、道路崎岖,运输小队咬牙坚持,硬是把直升机完整地送到了后方。
技术部门接到这架直升机时,整个团队都兴奋得不行。
这样的美军装备,他们之前只在远处见过,如今却能亲手拆解研究,这对志愿军来说,是个前所未有的机会。
技术人员花了好几天时间,逐个研究直升机的引擎、螺旋桨、通信设备和导航系统。
他们掌握了直升机的基本构造,还从通信设备中,破解了美军在朝鲜战场上的,部分通讯频率和空中救援路线。
这项发现,让志愿军防空作战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技术团队,将分析结果上报指挥部,相关部门根据这些情报,调整了部署,重点布防,美军常用的,空中救援航线。
这些举措,让美军在空中的优势大打折扣,志愿军的防空火力,多次击中敌方飞机,有效遏制了美军的空中救援能力。
对于这次行动,志愿军内部,也将其视为一次难得的胜利。
装备上的差距,一直是志愿军的痛点,这架缴获的直升机证明,装备不足并不可怕,只要有智慧和勇气,就能在战场上扳回一局。
这次成功的缴获行动,极大地鼓舞了志愿军的士气,也给美军,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压力。
这架直升机的丢失,却成了他们的尴尬事件。
后续的战斗中,美军对直升机的使用,明显更加谨慎,甚至开始避开,志愿军的控制区域。
对于志愿军来说,这次行动,更像是一场智慧与勇气的较量。
直升机的缴获和研究,让志愿军摸清了美军的部分战术,还为防空作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技术部门,通过直升机的通信设备,分析出美军的救援节奏,和指挥体系,让志愿军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占据了更大的主动权。
这次行动也,让志愿军的基层官兵,看到了装备劣势下如何依靠机智取胜。
像李建国这样的炊事班长,没有太多战斗经验,却能冷静观察、果断行动,将战机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他的表现让师长龙桂林赞不绝口,还特意为他请了三等功。
这架直升机,最终成为志愿军的研究样本。
无法投入战斗,可提供的技术信息,为志愿军航空工程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更重要的是,它给志愿军将士们树立了信心:装备再落后,只要敢于斗智斗勇,就能从敌人手中夺回主动权。
多年后,这段历史,被写入志愿军的战斗史。
参与行动的老兵,回忆起那天的情景,依然忍不住感叹:“咱们的条件确实苦,但那个时候,谁也没觉得自己比老美差,咱们就是靠脑子和拼劲儿,硬是把这场仗打了下来。”
它让人们看到,战争更是人与人的斗智斗勇,这一架飞机,见证了中国军人的血性,也见证了他们在逆境中创造奇迹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