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被管教的孩子是一个感觉自己不被爱的孩子。”——塞尔玛•弗雷伯格
01 引子在前段时间,第六季《奇葩说》曾展开过这样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辩题:公共场所遇到熊孩子,他的父母无动于衷,我该不该教育他们?
傅首尔在节目中表达了要给予熊孩子包容等观点,此观点在当时也引起了广大网友们的热议。
事实上,围绕熊孩子的话题一直以来都是各大网站的热点,也一直成为大家口诛笔伐的“重灾区”。但世上本没有天生就熊的孩子,只有不懂得从小给孩子“立规矩”的父母,追本溯源,恰恰是熊孩子的父母缺了给孩子上“立规矩”这一至关重要的一课。
俗话说,熊孩子都是家长惯出来的,不想养出个熊孩子,一定要趁早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当孩子的规矩意识建立起来了,孩子将成长得更好,父母也可以减少很多教育上的麻烦。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离不开“规则”教育。小时候所建立起来的规则意识,会潜移默化成为孩子一生的习惯,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
02 这样给孩子定规矩,孩子最没抵抗力虽然我们要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长,但我们要知道,孩子也在扮演着社会人的角色,从他懂事的第一天起,他已开始步入到这个社会中,一个没有任何规矩的孩子,注定要在这个社会中出尽洋相,吃尽苦头。没有规矩的孩子,和以下两种原因有关:或是父母疏于管教,或是孩子拒绝管教。从实践中来看,孩子拒绝管教的居多。
因此,不少父母从孩子懂事开始,每天都要面对一个颇为头疼的问题:那就是虽然给孩子定了规矩,可孩子却不按规矩“办事”。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制定出既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又能让他毫无抵抗力做到遵守规矩呢?
1、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参与定规矩,并让孩子明白规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父母在给孩子定规矩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参与进来,并让孩子明白规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样制定的规矩更能让孩子在心理上接受,以后执行起来也会更容易一些。
2、规矩的制定要切实可行,不要高不可攀
规矩制定出来是要能执行下去的,这个规矩要符合孩子当下的状态,孩子只要踮起脚就可以实现的。如果把规矩的标准定得过高,让孩子高不可攀,难以做到,那这种规矩的制定就显得毫无意义了。
3、规矩的内容要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注意变换
随着孩子年龄的逐年增长,规矩的内容也要进行灵活的调整,以匹配和适应孩子的成长变化。如果已经形成和固化成孩子习惯的,可以不再“规矩清单”中列出,但在“规矩清单”中要把一些问问题列出来,使孩子更有努力的方向感。
4、正确的规矩不应该只对孩子,应该包含家长在内都有约束力
给孩子定规矩一定要体现出公平性,这个公平性就体现在规矩不应该只是针对孩子,而应该是全体家庭成员。原因就在于,如果只是针对孩子,就很容易让孩子感觉到不公平,抵消了规矩的公正性,也弱化了父母在孩子面前做到遵守规则的榜样作用。
正确做法是,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全家都要共同遵守的规矩,这样,当父母能遵守,无形之中也给孩子做了好榜样。
说到底,立规矩的对象虽然是孩子,却是父母的三观和行为最终形成的产物。而给孩子“立规矩”的前提,就是全家人在主要教育观点上达成一致,和孩子一起受到家庭规矩的约束。
03 在给孩子定规矩时我们要注意哪些细节在给孩子定规矩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1、给孩子强化规则的公平性而不是权威性
当父母教育孩子遵守规则时,如果能让孩子看到规则本身的公平性,而不是父母的权威性,那么他们就为孩子未来成为遵守规则的人奠定了基础,道理很简单,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父母的日益衰老,孩子的日益长大,父母并不总是能保持那样的力量和权威性,这完全要依靠规则自身的公平性的约束。
父母的目标是帮助孩子运用其发展中的共情去“向善行善”,即使当周围没有成年人在场也不会面临惩罚时,孩子也能按照规则要求做到始终如一。作为父母,我们必须帮助孩子寻找到自己的内在动机,以使自己能够符合达成共识的道德操守,让父母从小教给孩子的规则内化成他们自己的价值观。
2、严厉的惩罚、过高的要求、过度的表扬都会伤及孩子的自尊
即使父母充满爱意,即使孩子本身也很出色,但父母如果对一个孩子提出了过高的要求,这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过高的要求会让还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的失败的。惩罚而非教育也会威胁到一个孩子的自尊,例如,责骂或者简单粗暴地不允许孩子做各种事情等。
然而,过度表扬同样也会影响孩子的自尊。孩子无法承受太多的表扬,那会令他感受不到其中的价值,也难以认真对待哪些评价。
3、跟孩子一起“面对”错误,而不仅是“指出”错误
当我们与孩子一起直面他的错误时,我们就是在让他面对自己的缺点与局限性。如果我们指出他做错的地方,很有可能导致孩子通过各种方式来“捍卫”自己的信念,比如撒谎、左耳进右耳出等。
更好的处理方式是和孩子一起面对错误,给孩子提供一个机会来进行弥补及被原谅。而不是针对孩子的真实动机去进行理论,这极有可能会陷入一场无休止的争论,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因为争论影响到亲子关系的和谐。
04 规矩的执行要有一定的变通性如果孩子不能做到遵守所立的规矩怎么办?是坚持原则而硬刚到底还是放弃原则而妥协认怂?这确实是需要引起我们思考。
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不少孩子可能根本就没法按照规矩去做,出现各种不良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有所变通,不能机械死板。
具体来说,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最大化地避免在立规矩、执行规矩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呢?
1、立规矩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灵活变通
给孩子立规矩,必须要基于孩子的实际情况,这样制定的规矩不仅孩子容易做到,还能被孩子接纳遵守。
2、制定的规矩不可以太过严苛
规矩是死的,可孩子是鲜活的。我们定规矩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如果在执行规矩的过程中,孩子出现非常不适应的情况,我们完全可以对规矩进行适当的修订,以满足孩子实际成长的需求。
弹性执行规矩,是我们在定规矩时就必须要考虑的事情。还要确定需要严格执行的规矩。
对于孩子来说,以下这三种规矩是不能打折扣的:
第一,涉及孩子人身安全的规矩;
第二,涉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规矩;
第三,涉及基本做人原则的规矩。
05 当孩子出现破坏规矩的行为时的三种处置方法管教的目的远不止于制止和惩罚某种“坏”行为。
当孩子出现破坏规矩的行为时,按照著名心理学家布雷泽尔顿教授的看法,最常见的处置方法大概有以下三种,父母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1、通常值得一试的处置方法
提醒孩子;
父母沉默;
隔离冷静:比如让孩子回到他自己的房间,坐在一张特别的椅子上,或者是待在角落里等等;
让孩子用正确的方式把事情重做一遍;
让孩子做出弥补:比如道歉、补偿等等;
原谅孩子:原谅事故任何道歉或弥补的终极目标;
……
以上几种方法是我们在处置中要优先采用的。
2、有时会有用的处置方法
拿走玩具:拿走孩子的玩具,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且使其感到不安,而中断错误行为;
取消或推迟孩子喜欢的某项活动;
父母离开事发地;
……
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上几种处置方法。
3、完全没用的处置方法
打孩子;
羞辱孩子;
与别的孩子做比较;
把食物作为奖惩或奖励;
收回爱意和威胁遗弃;
……
上面最后一组的处置方法是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尽力避免的方法。
06 结语我们需要知道,给孩子“立规矩”,在本质上并不是为了给孩子套上”紧箍咒“,更不是为了限制孩子的成长,而是要为孩子设定一条规则底线,让孩子在规则之内得到更彻底的身心自由。
愿每一个孩子,历经规则的洗礼,充分焕发内心自律的力量,成为一个三观超正、素质超高的优秀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