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谁不懂诗?从一位网友改我的诗两首说起:古诗必须依格律?

书生说文化 2025-03-04 16:25:35

今天,河南下雪。

下了大雪,茫茫皑皑,难以外出。

我闲来无事,就坐在窗前观雪读书。

读到白居易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看着窗前的雪,心有所感,就胡乱写了两首诗。发表在某平台上,其一是《雪》:

春日雪纷纷,飘落花枝头。

一望空一顾,茫茫不见人。

其二是:

春日雪纷纷,梁上旧巢新。

若是回燕子,夜夜不掩门。

结果发布没几分钟,就有人在我的评论区下发说:若按律绝要求,看来你不懂格律。

然后,他把我的诗改成如下两首,一云:

春日雪纷纷,茫茫不见人。

一望空一顾,花落两眉颦。

二云:

春日雪纷纷,梅开不掩门。

何时回燕子,重葺旧巢新。

当时正在窗前观雪的我,看到这些评论,以及他在评论区写的诗,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第一,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一看到我的这两首诗,就用律绝的标准来要求我的诗,并以我的诗不合要求批评我不懂格律。

因为我这两首诗的标题是《雪》和《雪中带燕》,我从来没说《绝句·雪》和《绝句·雪中待燕》。

所以我百思不得其解,他为什么要用我从来没有想着去符合的要求评论我的诗。

除非,他认为凡是五言四句,两行上下排列的诗都是绝句。

然而,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明白,所谓的平仄格律只是对格律诗的要求,但不是对古诗的要求。

简单来说,格律诗就是近体诗,指的是唐朝以前的诗,那些严格按照凭着格律创作出来的诗。古诗指的是古体诗,也就是唐朝以前那些没有严格凭着格律要求的诗。

第二,他说我连格律都不懂,连顺口溜都得押韵,我连格律都不懂,韵都不会押有什么资格评论毛主席的词?

因为前一段时间我曾写过几篇关于领袖毛泽东《沁园春·雪》的文章,在文章中我曾经说,该词的一个缺憾是颇有几处不符合平仄格律。

首先,我只能说,众所周知,诗未必一定要按照格律平仄押韵,但是词一定要遵循词牌,这是填词的基本要求。

其次,如果按照他和某些人的逻辑,那么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司马迁,是不是得先统一六国少先干出能够比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事业才能写《秦始皇本纪》,否则他一个受了宫刑的残缺之人,有什么资格去对首次实现中华大一统始皇帝评头论足?

最后,在他改了我的那两首诗之后,有人赶紧跟风评论,说改诗可供我学习。他的改诗真的很高明吗?我们不妨来看一看:

春日雪纷纷,茫茫不见人。

一望空一顾,花落两眉颦。

春日雪纷纷,梅开不掩门。

何时回燕子,重葺旧巢新。

他的这首诗因为是改的我的诗,所以说难听一点,就是拾我牙慧,这是其一。他第一首诗说:花落两眉颦。

时至今日,百花尚没有全部开放,何言花落,这一句恐有矫揉造作之嫌,这是其二。

前一句说花落两眉颦,紧接着又说梅开不掩门。显然前后矛盾,为了改诗而写诗,更显造作。

金代大诗人元好问说:一语天然万古新。我的诗不说有多么天然,但至少是我今日所见,今日所感,至少是自然。

所以虽然我们的诗都不是很高明,但是两相比较,我想懂诗的人都会在心中做出自己的评判。

你用格律诗的标准去评我的古体诗不合格律,并以此说我不懂格律,究竟是为哪般呢?正是:

网坛大佬多如云,

高谈阔论似海深。

一石入水千浪起,

鱼鳖龟鼋虾蟹浑。

诸位才高谁能比?

李杜不足细论文。

超迈盛唐追两宋,

乌合雀集越古今。

激浊扬清高贤事,

何须我辈多费心?

且寻多情一卷书,

晨昏忧乐自相亲。

谁与吾党二三子,

云中锦书寄知音。

只讲理来不说人。

各抒己见各有分。

——《戏题赠网坛大佬》

再是:

其人不暇自羞,而旁人羞之,旁人修之而不鉴之,亦使旁人而复羞旁人也。

0 阅读:0
书生说文化

书生说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