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死后83小时:被进行最后一轮抢救,被做脸模,遗体两度被整理

曜瑞说历史 2023-02-17 19:04:04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病在家中去世,享年55岁。

在鲁迅死后的83个小时内,有很多人为鲁迅做了不少事情:其中有人为他做了最后一轮抢救,还有的人为他做了脸模,就连鲁迅的遗体也曾被两度整理,由此可见周围的人们对鲁迅的重视以及不舍。

看到这里,相信有人会问,鲁迅得的是什么病?

在他去世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位大文豪,来更好地了解一下他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生前和死后的情景。

家道中落 鲁迅弃医从文救国救民

1881年9月25日,鲁迅生于浙江绍兴的一户富裕人家。

殷实的家境使得鲁迅也曾有过一段无忧无虑的日子。

六岁时,鲁迅进入私塾读书。

每当学校放假时,鲁迅就会和母亲一同前往外婆家居住。

因为他的外婆住在乡下,这也让他有机会和乡下的孩子们一起玩,这为他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但没过几年,这种平静而又幸福的生活就被现实无情摧毁。

1893年,鲁迅的祖父因为科举舞弊案而被革职下狱。

在这种情况下,鲁迅的家人们只能离开家乡避难,鲁迅也被家中的长辈送到大舅父家里生活了一段时间。

寄人篱下的感觉可不好受,况且此时的鲁迅已经由大户人家的少爷变成了阶下囚的家属,因此在大舅父家,鲁迅受人白眼,还被人当做乞丐,这对他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打击和欺辱,但他只能默默忍受。

就是在这期间,鲁迅也辍学了,因为周围少有人和他伴,这导致他慢慢喜欢上了版画和小说 ,为他以后走上文学道路奠定基础。

也这正是在全家人离家避难期间,鲁迅的父亲患上了严重的肺病。

因为父亲的病,家里变卖房产,花了不少钱,鲁迅也从小时候就开始从各个药房和当铺之间来回走动,但父亲的病并没有因此好转。

期间,家人们还听从了很多庸医的建议,这让父亲的病情日渐严重,后来鲁迅的父亲更是因为吃了庸医的药后去世了。

从那时候起,鲁迅心里就埋下了一颗学医的种子,他想要成为医生,帮助人们获得生的希望。

长大后,他勤学苦读,后来更是在母亲的帮助下前往日本留学。

值得一提的是,鲁迅也是他所在学校里的唯一的中国留学生。

但来到日本后,他发现求学生活远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顺利,语言不通让鲁迅在听课时感到格外吃力。

尽管他再怎么努力,他的成绩在班里也只是中等,但他还是遭到了同班同学的欺辱,有人还写匿名信骂他,他很是生气,说道“国家弱小,所以其国人也是低能儿,这就是他们的看法。”

对此,他一度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是正确的。

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他彻底决定放弃学医。

原来,有一次学校播放了一个教育片,其中的一段内容是一些为俄国人做事的中国间谍在被日本人抓获后,被他们无情杀害。

更讽刺的是,不远处竟有一群中国人若无其事地看着同胞死于他人之手。

不仅如此,正在观看教育片的日本学生在看到这一幕后都连声叫好。

这个画面刺痛了鲁迅的心,他深刻地体会到,心里的病比身体上的病要严重很多。

于是,鲁迅便开始专门从事与文学相关的工作。

他还曾计划创办杂志《新生》,但因经费不足使得计划未能实现。

1908年,鲁迅跟随着恩师章太炎的脚步加入到“光复会”中,此时的他贫困潦倒,凭借着校对书稿换来的钱勉强度日。

1909年,鲁迅从日本回国。

回国后,鲁迅本打算前往德国继续读书,但无奈家中实在贫困,使得鲁迅只能放弃这个计划,进入教育部工作,并成为北大的一名讲师。

初次登上北大的讲台时,因为浓重的家乡口音加之衣衫破旧,这让鲁迅还曾受到过同学们的嘲笑。

但他的博学多识,对所授课程有着深刻的理解,令台下的学生们都为之震撼。

在这之后,鲁迅就成了北大的名人,只要有他的课,就必定座无虚席。

不仅如此,由鲁迅创作的很多针砭时弊,激浊扬清的文章,也都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使其成为新文化运动中的标志性人物,就连蒋介石也对他敬畏三分。

可以说,鲁迅已经将与旧时代旧思想斗争当作是自己的使命。

为了写出振聋发聩的作品,他常常熬夜写作,但这样辛苦的生活严重损害了他的身体健康,并让他患上了严重的肺病。

那么,肺病对鲁迅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他又是怎样应对的呢?

疾病缠身 鲁迅不顾病痛舍命创作

其实早在1912年,鲁迅的笔记中就曾出现与肺病症状有关的描述,到了1935年,鲁迅的肺病已经很严重了,而且他已经被肺病折磨了二三十年。

鲁迅深知,除了不良习惯,自己的肺病也和家族病史有关,因此他对治愈不抱希望。

身体上的苦痛并没有将他击垮,而是给了鲁迅更大的动力。

鲁迅认为,就算是多活几年也不如尽快将自己要做的事情完成,他也正是带着这种信念,拖着病体创作出了很多名篇,也燃烧了自己的生命。

1936年3月2日,鲁迅的肺病复发,这让他不得不住院治疗。

住院期间,鲁迅呼吸困难,高烧不退,体重骤减至36公斤,他的变化让家人们十分担心。

两个月后,他的病再度恶化,但他却没有选择休息,反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为了他的身体着想,医生不得不经常来到鲁迅家中为他治疗。

到了七月中旬,鲁迅认为自己已经时日不多,便在学生来探望自己时,他瞒着家人,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作品编成全集。

到了10月17日,鲁迅正在创作《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随后便准备出去散步。

在这时候,鲁迅的病还没有好转的迹象。

那一天,他的妻子其实并不同意鲁迅出门,但见鲁迅兴致不错,便只问了一句“衣服拿了吗”,鲁迅扭过头,只回了一句“够了”,之后任凭妻子在说什么,他都没有回答,直接离开了家。

出门后,鲁迅到书店转了一趟,还见到了好友。

对鲁迅来说,这是极为平凡而又幸福的一天,但鲁迅不知道,这也是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鲁迅回家时已经是深夜了。到了凌晨三点,鲁迅的肺病发作,整个人十分痛苦。

给自己把了脉后,鲁迅认为这次要挺不住了,于是赶忙让妻子把好友内山先生请来。

与此同时,他挣扎着从床上坐起来,艰难地在便签上写了字。

好友赶来后, 对方感到鲁迅的情况不容乐观,就为他喊来了医生。

等到医生到来后,鲁迅身体的温度在一点点流失。

打过针,鲁迅觉得没那么痛苦了,此时的他还关心着早上的报纸,并希望妻子能在报纸送到后,为他念一下内容。

到了中午,鲁迅问;“有牛奶吗?”

妻子回答道;“有的。”

于是在妻子的帮助下,他努力喝下了大半杯牛奶,他的求生欲很强。

在一旁的医生观察了鲁迅的情况后,对鲁迅的妻子说:“过了这一夜,再熬过明天就没事了。”

好友内山先生也全程守候在鲁迅周围,此时的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于是在晚上,他突然执意要鲁迅的妻子把鲁迅的弟弟周建人请过来。

等到鲁迅的弟弟赶到时,鲁迅几乎已经连话都说不出来,情况很是糟糕。

此时,医生绞尽脑汁,只为了能将鲁迅从死神手里抢回来,他每隔两个小时就为鲁迅注射一次强心针,并给鲁迅加上了呼吸机。

在这一段时间里,鲁迅的妻子一直没敢睡觉,就这样一直守着鲁迅。

直到19日的夜晚,她发现,鲁迅数次抬头看向自己,并欲言又止。

最后,鲁迅轻轻地握住了妻子的手,似乎在向她表达着什么,久久不愿松开。

妻子以为丈夫只是不愿自己离开,但事实上她不知道的是,鲁迅向她传递的,已经是他最后的温暖。

接下来的83个小时中,有很多人都为鲁迅做了很多事情。

那么,在这83个小时里,到底都做了什么?

抢救无效 无数人前来送葬

凌晨五点,妻子发现,鲁迅似乎已经没有了气息,便叫来了医护人员。

赶来的护士迅速进行注射,并为他进行了最后一次抢救。

看着护士为丈夫抢救的样子,鲁迅的妻子悲哀地意识到,白头偕老已然成为了奢望。

她流着泪,大声呼喊着鲁迅,却再也得不到对方的回应了。

抢救无效后,家人们宣布了鲁迅的死讯,整个上海甚至全中国都陷入悲痛之中。

有很多人自发地来到了上海,想要送鲁迅最后一程,其中就有鲁迅的另一位日本好友奥田杏花。

奥田杏花是一个雕塑家,他向鲁迅的妻子建议,制作一个石膏脸模来纪念鲁迅。

在这之前,鲁迅的妻子已经决定要为鲁迅做点什么,所以听到这话,她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拍过遗照后,奥田杏花就来到了鲁迅的房间,她戴上了无菌手套。

为了保护鲁迅的遗容,她还在鲁迅的脸上涂上了凡士林。

一切都准备就绪后,奥田杏花将石膏涂在了鲁迅的脸上。

等石膏凝固后,奥田杏花就取下了鲁迅脸上的石膏,但因为操作失误,导致她在取石膏时竟也把鲁迅的胡子也粘了下来。

为此,奥田杏花不停地鞠躬道歉。

实际上鲁迅的家人们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愤怒,反而觉得正因为这些胡子,为脸模看起来更加真实,更有意义。

不过还是有点遗憾的是,做脸模时鲁迅是没有戴假牙的,所以这也让脸模的样子看起来和本人有点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这件脸模成为了上海鲁迅纪念馆中的一级文物。

脸模制作完成后,又有很多好友赶到鲁迅家中吊唁。

这些人专门成立了治丧委员会,其中有蔡元培,茅盾和毛泽东等人。

天亮后,又有一些人赶来,在这之中,有一些人为鲁迅简单整理了遗容,另外一些人还带着摄影机,这些人表示,希望可以将鲁迅最后最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拍成视频,用来保留更多和鲁迅有关的内容。

鲁迅的妻子也同意了这个请求。

也正因如此,鲁迅后人们才能够对鲁迅和他所处的环境有了更为清楚的认知,让人们了解到,鲁迅并非只是个存在于教科书中的大作家,他和我们一样,是有血有肉的、真实存在过的人。

不仅如此,工作人员一路跟拍,将接下来的发生的一切都拍了下来。

当天下午,在好友内山先生的安排下,鲁迅的遗体被送到了万国殡仪馆,在那里,工作人员为鲁迅的遗体进行了简单的整理。

在鲁迅去世的第二天,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再次为他进行了简单的整理,随后并将遗体送至楼下,在那里聚满了鲁迅生前的同志和好友。

一切就绪后,人们将鲁迅的遗体送至公墓安葬。

为鲁迅抬棺的有十六个响当当的大作家,其中包括胡风,巴金,黄源等人。

此时,路边站满了群众,他们满含热泪,哼着抗战歌曲,依依不舍地看着鲁迅的棺木被送至公墓。

更让人动容的是,人们撒出的白色纸片竟不是纸钱,而是写满了鲁迅生前主张的小传单。

看着前来送葬的人们,同样前来送葬的叶圣陶感慨万千,他在想着,除了鲁迅,还有谁的离去能让全国人民都如此伤心?

4点30分,送葬队伍到达公墓,在这里,人们举行了追悼会。

最后,一面书写着“民族魂”的旗帜盖在了棺木上。

鲁迅下葬时,无数人失声痛哭,因为当日聚集了太多民众,使得大量巡捕和警察前来监视。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仍有无数群众亲自上前把鲁迅的棺木埋去地下。

如今,鲁迅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坛的地位依旧享有很高的地位,他的文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甚至与荷马,但丁,托尔斯泰等人一同列为世界十大文豪。

对中国人来说,他拯救了很多国人的灵魂,是国人的启蒙老师。

可以说,中国能够拥有鲁迅是一件极其幸运的事。

结语

鲁迅去世后,人们为他进行了最后一轮抢救,并为他做了脸模,遗体更是被两度整理,下葬前更是有无数人前来送别,这些事情足以证明鲁迅对中国的重要性。

鲁迅不仅仅是文学家,也是思想家,他不畏权贵,毫不留情地揭露出现实世界的黑暗,为当时的文人志士指明方向。

他的文章对我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鞭策着一代又一代人,时至今日中国人依然需要鲁迅,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参考资料:

《鲁迅传》丨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2010

0 阅读:22

曜瑞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