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何香凝临终前恳请不火化遗体,周总理含泪特批不烧,不烧

曜瑞说历史 2023-05-10 00:38:00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何香凝女士是中国革命事业的伟大革命家,一生都在为了革命事业而奋斗。

弥留之际的何香凝挣扎着向周总理说道:“我与夫君廖仲恺生前有“生则同衾, 死则同穴”之约, 现在大限将至, 希望总理批准我馆葬, 与夫君廖仲恺合墓。”

周总理听完当即握着何香凝女士的手说道:“你放心,中央一定尊重你的意愿,不烧、不烧!”

为何何香凝女士如此执念于与丈夫合葬呢?何香凝的一生又经历了怎样波澜壮阔的革命事业呢?

“天足”奇缘

1878年夏天, 何香凝在香港出生,此时的香港和西方贸易频繁,自由开放的西方思想传到了香港。

如今中国还是清政府统治,男人结辫、女人缠足的封建礼教还犹如大山一般套牢在中国人的身心上。

而何香凝虽然出身于香港的富庶之家,但是父母却已经深受封建礼教的毒害,而那时封建礼教下女子的标准便是裹足。

为了让女儿能够顺利嫁入“书香门第”,何香凝稍微长大一点后,何母便开始给何香凝裹脚,并说道:“大家闺秀哪一个不是三寸金莲。”

而接触了西方思想的何香凝自然不愿意再继续裹上又臭又长的裹脚布。

但是在何母的强迫下小何香凝没办法反抗,但是到晚上,何香凝用剪刀再将裹脚布剪开。

第二天被何母发现的何香凝毫无畏惧说道:“我不要三寸金莲,我要自己的脚,你裹一次我就剪一次。”

最终拗不过何香凝的何母只好作罢。所以,何香凝成为了当时香港富豪之家中少见的“大脚姑娘”。

封建礼教对何香凝的毒害不止于此,何家富庶,所以何香凝有着众多的兄弟姐妹。

虽然何父在家中为孩子请了私塾老师开馆教书,但是却不允许何香凝等女孩进入学堂和哥哥们一起读书。

何父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尽管何香凝非常希望能够和哥哥们一起读书,曾多次向何父请求旁听,但是何父仍旧不同意。

年幼的何香凝无法违背父亲的意愿,但是她仍旧没有屈服,经常在哥哥的学堂外偷听老师讲课,并且自己买书读。

出生在富裕的家庭让何香凝没有衣食之忧,但是封建礼教却又如大山般压得何香凝喘不过来气。

这也为何香凝后来加入反封建革命奠定了基础。

转眼何香凝已经19岁了,继承了母亲优秀的外貌的何香凝出落得亭亭玉立。

但是,就算何香凝家世优秀、外貌出色,因为一双“大脚”却仍旧让上流社会的书香门第避而不及。

而19岁在那个时代早已是谈婚论嫁的年龄,这让何家人非常着急。

然而,何香凝命有奇缘,也正是因为这双大脚让何香凝与丈夫廖仲恺相识,最终走向婚姻的殿堂。

此时的廖仲恺刚刚从美国回到香港,出生于美国的廖仲恺比何香凝更加厌恶封建礼教。

而廖家也因为久居海外有了一条不成文的家规“不娶三寸金莲”。

回到香港的廖仲恺开始到处打听哪里有大脚姑娘,最终,消息传到何家人耳里:“廖家要讨没有裹过脚的人做媳妇!这不正好吗!”

之后,确认消息的何父赶忙托媒人上门说亲,而廖仲恺了解到何香凝为不裹小脚还做过斗争时说道:“她就是我要找的人。”

于是,何香凝、廖仲恺因为一双大脚结缘,最终走在了一起,虽然如今廖家中落,但是何香凝并不嫌弃。

反而和廖仲恺甘愿住在阁楼上,婚后的两人一起读书、吟诗、作画,简直是一对神仙眷侣。

而何香凝后来还为这个小阁楼命名为“双清楼”,意在彰显夫妇两人在这封建礼教压迫下的社会中做一股清流。

后来还自号“双清楼主”。廖仲恺与何香凝在这个阁楼上度过了两人最快乐的一段时间。

直到1903年,此时国内已经开始不断有仁人志士发出“反封建”的声音,而廖仲恺期望能够为中国革命献出一份力量,想要前往日本留学。

于是,何香凝将自己的嫁妆变卖,陪同廖仲恺一起到日本留学。

正是因为来到了东京,让何香凝夫妇与孙中山先生产生了深厚的情谊,也为辛亥革命献出了一份力量。

投身革命

来到东京读书的何香凝夫妇,发现此时的东京聚集了大量当时我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他们漂洋过海来到东京,想要学习日本明治维新发奋图强的方法,然后带到国内推翻黑暗的封建统治。

孙中山先生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1903年7月,何香凝夫妇在一个中国留学生的晚会上结识了孙中山先生。

初次见面,就被孙中山先生所描绘的民主盛世所吸引。

何香凝夫妇回家后经过再三思考,决定参加革命一起推翻腐朽无能的清政府,两人便经常邀请孙中山先生到家中做客。

三人一起讨论中国革命的道路和民主,最终决定,共同参加革命,为革命奋斗。

之后,孙中山先生因为需要回国召集更多的革命人士和组织革命,先行离开日本。

“我这一次回国,在日本就需要二位多多注意了,一定要多多团结那些有革命信念的爱国学生.

只有合在一起才能干革命。并且还要多留意和学习枪械知识,革命是一定要打出来的。”临行前孙中山先生说道。

之后的何香凝夫妇,不仅暗中结交有志之士,还将这些有志之士组织起来成立了义勇队。

在孙中山先生离开日本后,两人为壮大革命队伍做了极大地努力和贡献。

1905年,孙中山先生回到日本,,开始筹备建立同盟会的事情。

1905年7月,孙中山召集了有志于革命的各位仁人志士和代表准备开会筹备

但是此时日本当局已经有所注意,并且派遣特工意图监视监听,所以此时孙中山想到了何香凝夫妇便找到。

何香凝商量说:“现在需要一个可靠的场所共商大事,不知道可不可以去你家中?”

“当然可以,不过我家现在也不可靠,孙中山先生等我换一个交通方便的住址,我把家中的日本人都辞退,到时候就可以让各省志士前来了。”何香凝回答道。

“如此甚好。”孙中山非常赞叹何香凝夫妇这种为革命奉献的人。

1905年8月, 孙中山先生推荐何香凝加入到同盟会,何香凝女士欣然同意,为革命献身也是她如今毕生所愿。

之后,丈夫廖仲恺也于同年加入同盟会。

从那之后,何香凝的家就成为了同盟会秘密开会的场所,当时同盟会众人往来的信件、每天的饮食等都由何香凝来负责。

虽然何香凝在日本留学期间也并不富裕,但是还是在孙中山等人缺乏资金时慷慨救助。

1909年,国内革命时机日渐成熟,计划准备武装起义。

孙中山先生在一次同盟会会议中说道:“如今即将准备起义,对于军旗的花样同志们有什么想法吗,谁可以负责?”

但此时与会人员并没有会画画的可以负责。

此时何香凝看到没人回答,便知道都没有学过画画,边站起来说道:

“我小时候学过一点,但是我认为我现在并不能担当这个重任,不过我可以进去画院学习。”

孙中山先生看着何香凝欣然同意,因为在他心中何香凝做事向来让人放心。

4月10日,何香凝进入到东京本乡私立女子美术学校学习。

就读于日本画高等科,跟随端管紫川雪学画,同时也是日本帝室画师田中赖章的学生。

这也为何香凝后来为什么画技精湛的原因。

之后的起义旗帜便是孙中山先生和何香凝一起制作。1911年,何香凝完成学业回国寻找已经先一步领导革命的丈夫廖仲恺并且参加革命,

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无数的革命烈士英勇就义,最终成功推翻腐朽的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

但是,孙中山先生毕生心血建立的中华民国,不久便被蒋介石为首的右派谋取了大权,甚至对坚守孙中山先生政策的左派领导人廖仲恺挥起了屠刀 。

抗战援共

辛亥革命成功后,廖仲恺和何香凝作为革命元勋,各自在国民政府担任要职。

1925年,孙中山先生因为为革命事业日夜操劳,最终在北京病倒。

而孙中山先生临终前还在嘱托何香凝:“一定要坚持三民主义,完成中国革命。”

何香凝握着孙中山先生的手泣不成声,说道:“我一定毕生坚持三民主义,您放心。”

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在国民党内部一片悲声之际,蒋介石悄然篡夺国民党领导权,意图背叛革命。

但是如果蒋介石如果要背弃孙中山先生生前坚持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政策,势必要遭到国民党左派领导人廖仲恺的阻碍。

所以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右派精心计划了一场针对廖仲恺的暗杀行动。

8月20日,何香凝夫妇正面带笑容步伐坚定的前往国民党中央党部开会。

走到越秀南路89号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内北侧时,却突然有一黑衣蒙面人冲出来,对着廖仲恺便是连开四枪,最终廖仲恺当场身亡。

廖仲恺去世后,蒋介石开始进行国民党内部对左派的清理。

而何香凝并没有被丈夫的离世打倒,而是继承丈夫的遗志,尽力的保护国民党左派元老、共产党人和维护孙中山先生留下的“扶助工农”的政策。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掀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在全国大肆抓捕共产党人。

听到消息的何香凝对蒋介石破口大骂:“蒋介石背叛革命,我羞与之为伍。”之后拒绝担任蒋介石与宋美龄的证婚人。

但是此时国民党内部已经被蒋介石牢牢控制,无力阻止蒋介石的何香凝心灰意冷,最终卸下一切党内职务远走巴黎。

在巴黎时何香凝专心作画,画技精湛的何香凝很快便在巴黎华侨圈里有了名气。

就在何香凝女士已经不再关心国内蒋介石政府时,却从报纸上得知了日军侵华、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消息。

一心为国的何香凝终究放不下祖国,将自己多年画作变卖后,还在巴黎号召华侨共赴国难、捐助钱粮,之后率先赶回了上海。

在1932年淞沪会战和35年华北地区的战场上,都有何香凝带着物资慰问前线战士的身影。

到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何香凝便在上海成立妇女抗敌救援会组织,为前线培育护士和缝制棉衣等战备物资。

此时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敌后根据地生活异常艰苦,因为国民政府的物资拨给不到位。

不仅药品匮乏将士们连过冬的棉衣都还没有,得知消息的何香凝一边在香港号召华侨捐献物资、一边号召妇女们赶制棉衣。

仅仅一个月,敌后抗日根据地便收到了来自何香凝支援的药品和棉衣等物资,这大大帮助了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支援了抗战。

1945年,抗战胜利,此时的蒋介石开始阴谋独裁、计划发动内战。

而何香凝在香港发出声明:“拒绝独裁统治,提倡国共合作,召开协商会议”的声明。

不仅声援了当时共产党想要和平共处的想法,而且迫使蒋介石同意和平谈判。

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后,何香凝女士受邀前往北京参加政协会议,同时庆祝新中国的建立。

看着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说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时候,何香凝热泪盈眶道:

“孙先生,您的三民主义如今不仅彻底实现了,共产党还带着人民进入了新时代。”

1972年,何香凝因病入院,此时已经九旬高龄的何香凝好像风中残烛,随时可能去世。

但是何香凝因为还有一个心愿未了,直到周总理前来探望时,何香凝颤抖着握着周总理的手说:

“我与仲恺生前有约定,生则同衾,死则同穴,如今我怕是坚持不下去了,希望党能够同意我这个心愿,和丈夫合葬。”

在听到周总理肯定的答复后,何香凝女士才忍着病痛露出满意的笑容。

9月1日,何香凝女士在北京医院去世,终年94岁,而党和国家尊重何香凝女士的遗愿,将何香凝与丈夫廖仲恺合葬在中山陵旁。

结语

何香凝在失去既是革命同志又是人生伴侣的廖仲恺时并没有气馁,而是以更加坚强的意志为中国革命和中国女性的解放运动不断奋斗。

虽是一介女流但在国家危亡时也毫不畏惧的坚持抗战,中国抗战正是因为有这些甘愿为国捐躯、前仆后继的爱国志士才能成功。

身为革命家和女权先驱, 她把女性当作革命的主体,把革命当作了自己一生的事业,最终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何香凝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辉煌的业绩,后人应该铭记何香凝女士。

作者:喝口可乐编辑:CY参考文献:[1]王艺霏.何香凝与辛亥革命[N].团结报,2021-10-14(005)[2]本刊编辑部.何香凝:丹青绘传奇 一生香如故[J].平安校园,2020,(12):76-81.[3]王玉芝.一生致力于妇女解放与国共合作的何香凝[J].兰台世界,2013,(34):24-25.
0 阅读:73
曜瑞说历史

曜瑞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