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身为毛主席的爱女,李敏似乎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样过的衣食无忧,相反,她的日子似乎捉襟见肘。
在毛主席逝世23年后,重病在身的李敏更是因为没钱医治而命悬一线,她的女儿孔东梅无路可走,向中央寄去了求救信。
那么李敏她因何事病倒?又为何落魄到需要向中央求助呢?
年少情深到阴阳相隔李敏原名毛娇娇,她出生在红军很是艰苦的时期,在动荡的时局中,她的到来给毛主席紧绷的心带来了一丝柔软。
由于条件艰苦,食物不足,小李敏看着比一般婴儿还要娇小,一次邓颖超来探望时抱着她心疼道:“咱们这条件艰苦,真是可怜这个小娇娇了。”
毛主席闻言却摇了摇头:“现在国家动荡,老百姓比我们苦多了。”
看着襁褓中睡得香甜的小婴儿,毛主席脸上不禁染上怜爱,继续说道:“不过确实是个小娇娇,就给她起名叫娇娇吧!”
后来,为了女儿能够像普通人一样成长,不因为出身就被特别关照,毛主席又为她起了李敏这个名字。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一个“敏”字就可见毛主席对女儿勤勉向上、敏捷善思的殷切期盼。
虽然李敏从小被毛主席严格要求,但她听话懂事,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
毛主席始终是她最尊敬爱戴的人,毛主席逝世后她伤心欲绝,没过几年,母亲也离她而去.
1999年,丈夫孔令华的意外离世,成为了压垮她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
李敏与孔令华年少相识相知,携手组建了自己的小家,恩爱相守四十年.
女儿孔东梅回忆起父母常常感慨:“爸妈始终互相支持相互理解,很少见他们有争执。”
然而,这一切美好都被1999年1月20日的一通电话打破了。
孔令华因车祸被送进医院抢救,在手术过程中心脏突然骤停,最终抢救无效,永远离开了他的妻子和儿女。
李敏悲恸不已,本就体弱的她病倒了。
当时,家中唯一的男儿孔继宁困于国外的工作无法抽身,家中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孔东梅肩上.
她来不及擦干眼泪,就在料理完父亲后事后赶往医院照顾母亲。
一日,刚从家中来到医院的孔东梅意外发现昏睡许久的母亲竟然清醒过来。
李敏靠着床头看着窗外,神色专注又平和。见她来笑着招了招手:“梅梅来,陪我说说话。”
孔东梅走过去攥住母亲的手,听她缓缓的讲述了一段不凄美不狂热却温柔平凡的爱情故事。
李敏与孔令华相识于八一小学,那时还没什么交集的两人怎么也想不到会和彼此相伴一生。
两人的缘分从小学一直到中学,因为毛主席教导李敏不要和他人说起自己的身份,所以在同学眼中,李敏只是一个平凡的学生。
而孔令华与她同为班级干部,两人经常一起操持班中活动,逐渐熟识起来。
正值情窦初开的年纪,孔令华发现自己逐渐被这个温柔大方、家教良好的女生牵动心神。
在高中毕业前一天,他熬了一夜,字字斟酌,句句深思,给李敏写了一封情书。
李敏看到情书后羞涩不已,优秀的人总是互相吸引的,在孔令华喜欢上她的同时,李敏也早为这个高大帅气的男生的才华所折服。
两人心意相通,开始了甜蜜的恋爱。
对于恋情,李敏没有隐瞒,她选择和父亲分享她的幸福与喜悦。
毛主席十分开明的表示支持,同时也为女儿对他的无话不谈感到开心。
但为人父总有操不完的心。毛主席问起孔令华的家庭,笑容满面的李敏一怔,答不上来。
“不了解人家,怎么就和人家谈恋爱呢?”毛主席严肃地说道。
李敏连忙解释:“我们从小就一起上学,对彼此的脾气性格都是熟知的,只是家庭这方面我们都没提及过。”
毛主席闻言却点了点头:“看来是一个低调老实的孩子,但你们既然恋爱了,就要彼此坦诚。”
李敏认真的听取父亲的建议,很快与孔令华提到此事,两人没有遮掩,互相坦白了家里的情况。
两人说完后相视一笑,孔令华说:“我们认识这么久从没想过说起家里的事情,可见我们的感情很纯粹。”
李敏回到家,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毛主席。毛主席笑着点头说道:“原来是孔从洲将军的儿子,虎父无犬子呀!”
李敏和孔令华的爱情之路十分顺利,越相处两人越觉得契合,很多时候一个眼神就能懂对方想做什么,他们早将彼此看成要相守一生的人。
在两人决定结婚后,想着毛主席公务繁忙,本打算简单办一下。
但还在外地开会的毛主席知道后坚决表示:“等我回来,我女儿的婚礼我怎么能不出力呢?”
等到八月下旬,毛主席风尘仆仆得回京,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了李敏和孔令华,和他们一起拟定宾客名单。
李敏看着父亲眼中的红血丝心疼道:“爸,你先回去休息吧。”
毛主席却连连摇头,还打趣道:“嫁女儿这是我的大事,你可不能罢我的职。”
毛主席的观点是婚礼要低调,但绝不潦草。虽然拟定的宾客名单一共就三十多人,但这些都是亲近的朋友和身边的工作人员。
毛主席还专门找来伙食管理员张国兴,交代酒宴的伙食不用高级酒高级菜,就和普通百姓办婚礼一样就行。
8月29日,晴空万里,李敏和孔令华在中南海举行了一场简单又温馨的婚礼。
婚礼由毛主席亲自主持,看着李敏和孔令华相携的手,毛主席的眼中闪过欣慰泪光。
他拍着孔令华的肩膀叮嘱道:“好小子,好好待我们娇娇!”
事实证明毛主席没有看走眼,李敏和孔令华恩爱一生,就算是最艰难的时候,两人也都相互扶持共渡难关。
有人会奇怪,李敏积极好学,孔令华也十分勤勉,为何两人的生活还是十分拮据,以至于在孔令华去世、李敏病倒后,无法负担医药费呢?
勤俭一生不搞特殊这一切都要从李敏接受的教育说起。
毛主席就是一个崇尚节俭的人,他严于律己,尤其在穿衣方面,还发生过一件趣事。
毛主席的原则是只要不露肉就能穿。衣服就算再破旧,只要干净整洁,毛主席都不会在意。
久而久之,他的衣服上了大大小小的补丁,有时候工作人员都劝他重新换一件新衣服,毛主席却总用“缝缝补补又三年”推脱。
有一次,工作人员拿着毛主席的一件快要磨破的薄毛衣,又劝起来。
毛主席看了看说:“我看挺好的,还可以穿嘛!”说着,毛主席就往毛衣里面伸胳膊。
结果,胳膊刚伸进袖子里,就从破洞里伸了出来。两人对视不禁大笑起来。
在耳濡目染下,李敏也养成了节俭的习惯,这一习惯,一直贯穿李敏的一生。
结婚后,她更是把这个习惯带到自己的小家庭中,与孔令华低调生活。
后来,孔令华下海经商,为人正直的他被有心之人算计,欠下了大笔外债。
夫妻二人从没想过利用身份去解决问题,而是勒紧裤腰带,倾其所有的偿还债务。
在吸取教训后,孔令华不断摸索,终于把公司带上了正轨。
但在偿还债务后,他们也没有享乐,而是把大部分钱用来传扬红色精神,夫妻二人始终没想过自己,所以家中多年来仍然没什么积蓄。
李敏的好朋友回忆说:“毛主席去世后,李敏就很少出门了,她家中的那些家具都能称得上老古董了,她也不换,总说还能用还能用。”
“有次,我们一起做饭时,我把将白菜外面的菜梆子扒下来扔掉,李敏看了忙捡起来,说这些切小一点翻炒也是好吃的,叫我不要浪费。”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节俭至极的人,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一下子捐出3万元,她倾尽所有奉献社会,帮助灾区,这种无私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所以,当家中突发变故,孔东梅分身乏术,她多方筹借,可依然是杯水车薪。这时,她想到了向中央求助。
孔东梅心中天人交战,从小她就被李敏教育,要靠自己,决不能用毛主席后人的身份为自己谋利。
可一边是母亲的救命钱,一边是母亲规定的原则,最终,看着病床上日渐消瘦的母亲,感性打败了理性。
孔东梅诚恳的落笔,向中央写下一封求救信。
在信中,她一五一十的阐述了家中的困难,绝不放大夸张,并表示只要解决暂时的困难,在家中度过难关后,一定如数归还。
中央收到信后,立刻派负责人给孔东梅打来电话,在电话中先是关切的慰问李敏的身体情况再是明确的向孔东梅表示:放心!一切有中央。
中央的关心,让在失去父亲和照料母亲双重压力下的孔东梅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温暖,眼泪在这一刻决堤,孔东梅哭成了泪人。
为了照顾李敏家人的情绪,中央没有直接拿钱,而是发起了一次募捐活动,许多人听到这个消息,纷纷主动捐款,李敏的医药费终于凑齐了。
李敏后来知道此事,严肃的批评了女儿,并教导她:“我们给国家添麻烦了,今后更要加倍付出,才能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啊!”
孔东梅也为自己的冲动做了深刻的反思,在之后也学习父母,积极的投入到宣扬红色文化、支持国家发展的事业当中。
后来孔东梅创建了东润基金会,默默地支持着祖国的扶贫事业,专心公益,为我国教育扶贫和青少年教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疫情期间, 东润基金会首当其冲,成立了一系列专项基金,为一线医护人员和她们子女提供医护和教育保障。
资助额度从500万元,追加至4500万元,先后资助了近900名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子女。
接受采访时孔东梅说:“曾经在下雨时国家为我撑伞,现在大雨来临,正是需有人递伞的时刻。我们为的不是财富和名气,我们为的是回报社会,为让人民少淋些雨。”
正是李敏的言传身教,才将两个孩子培养成了低调稳重,奉献社会的国家栋梁。那后来李敏的病是否痊愈?她的晚年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熬过困境奉献余生在中央的帮助下,李敏的各项医疗费用都得到了解决,李敏也积极配合医院治疗,慢慢的,李敏的身体被调理得恢复如初,精神也越来越好。
重病痊愈后,孔东梅本来担心母亲会更加消沉,但李敏却好像重新活了过来。
她深刻的反思自己,不该在父亲母亲去世后沉湎于个人情感而避世不出。她要为国家,为社会献上自己的余生。
于是,那个常年关闭的家门打开了,阳光照进来,驱散了心中的阴霾,送出了火热的信念。
一个年轻的小战士敲开了李敏的家门,这个说话还有些害羞的少年在见到李敏时非常庄重地敬了个军礼,眼神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他挺直腰杆,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李阿姨你好!我是来北京出差的,听说您前段时间身体抱恙,战友们临行前都叮嘱我,让我无论如何都要来看望一下您,有些冒昧,希望您不介意。”
李敏看着眼前充满少年气的小战士,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么会责怪,连忙招呼他进屋。
小战士却摇摇头:“李阿姨,我还有任务不能久留。”李敏又关心的询问了小战士一些问题,两人相谈甚欢。
临行前,小战士又规规矩矩的敬了个军礼,向李敏保证道:
“李阿姨,我们虽然年轻,没真正经历那些艰苦岁月,没亲眼目睹过毛主席的风姿,但我们的心和你们一样,请您放心吧!”
李敏欣慰的点头:“未来有你们这样的孩子,我放心得很啊!谢谢你们的挂念!”
通过此事,李敏更加坚定参与社会活动的想法。时代滚滚向前,但思想不能失去根基。
她重新出现在世人的眼前,继续丈夫生前所坚持的宣扬红色文化的事业。
而孔东梅在学成归来,也跟随母亲的脚步,为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了解革命,她还创办了菊香书屋。
纵观李敏的一生,虽不如她父亲那样人尽皆知。但她在困境中从不抱怨;失意时锐意进取;生活中更是勤俭节约;
虽然身份特殊,却从不谋求特殊待遇,反而以这样的身份来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教导子女,时刻不忘回报社会。这样的品德同样值得我们敬佩。
结语娇娇不是娇女郎,东梅经雪更芬芳。
其实,无论是李敏还是孔东梅,她们身上都有着来自父母的深刻烙印。正是良好的引导与教育,才使得美德在他们身上代代传承。
他们放下伟人的光环,却接过伟人的光辉,精神的力量永不磨灭,致敬伟人,跟随伟人的脚步,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是我们接过“时代接力棒”所必须坚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