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是脑卒中(俗称“中风”)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多为大脑里较大的动脉血管被血栓堵塞以后所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与坏死。
尽管,被血栓所堵塞的血管位于大脑当中,但血栓很多时候并不是在这里形成的,而是有可能来源于其他地方!据统计,约1/5的脑梗其实是由心源性血栓所引发的,而导致这一状况的关键原因是一种叫做【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心律失常。
房颤如何引发脑梗?所谓【心房颤动】,从字面上看就是由于心脏电活动的异常,导致心房不能继续保持规律的舒缩,取而代之的是进入一种无序的颤动状态。
心房的这种颤动状态会使血流容易瘀滞,从而形成血栓。尤其是在左心房内被称为“左心耳”的这个地方,由于其内部存在“蜂窝状”的结构,因此,血栓特别好发与此处。据统计,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房内的血栓,约九成存在于左心耳当中。
而一旦左心房内的血栓发生脱落,它就会随着动脉血流被冲至其他地方,最为常见的去处是大脑当中,最终堵塞大脑动脉进而引起脑梗塞。
大家可千万不要小看了由房颤所引起的这种脑梗塞!临床观察发现,与不是房颤所引起的脑梗塞相比,由房颤所引发的脑梗塞往往病情更为严重,致残率、致死率以及复发率都要更高一些。
年龄越大 房颤风险越高房颤风险与年龄是密切相关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生风险会不断升高。
比方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45岁以上的人群当中,房颤的患病率男性约为1.9%、女性约为1.7%;而在75岁以上的人群中,房颤的患病率则升高到了男性5.4%、女性4.9%;更可怕的是,一旦超过80岁,房颤的患病率甚至可能超过30%。
此外,近些年来,房颤的发病率还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我国西南地区医保数据库所提供的信息显示:自2001年-2012年,我国房颤患病率增加了20倍,由房颤所引起的脑梗塞增加了13倍。
所以,尽早识别出房颤这个问题对于预防脑梗至关重要,尤其是老年人!
识别房颤并不难事实上,房颤属于一种少有的可以通过触摸脉搏就识别出来的心律失常。一般,我们在手腕的桡动脉处以及双侧颈部都可以触及到脉搏。
正常人的脉搏一般每分钟60-100次且频率规则、每次跳动的强弱相等。而当房颤发作时,脉搏的频率会比平时更快且表现出“一点儿规律都没有”,医学上将其称之“绝对不齐”;与此同时,每次脉搏的强弱也不等,容易表现为“一下强、一下弱”的这种感觉。
举例来说,正常人的脉搏节律应该是每次间歇都基本相等的“咚---咚---咚---咚---咚……”;而房颤患者的脉搏节律则可能表现为“咚-咚---咚-咚----咚--咚……”。
此外,假如一只手在摸脉搏的同时,另一只手直接放在胸口前“数心跳”,会发现脉搏的搏动次数少于心跳的跳动次数,这种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为“脉搏短绌”,也是房颤的典型特征之一。
虽然,似乎看上去,在房颤发作的时候想要把它给识别出来并不难。但其实,房颤之所以常常被疏忽,这是因为:一方面,部分房颤在发作时不伴随明显的症状;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房颤都是持续性的,很多早期的房颤其实是偶发或阵发性的。
因此,要想及早识别出房颤,除了学会识别房颤的脉搏特点以外,还得建立起定期筛查的意识!
比方说,2023版《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就特别指出:
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因为任何原因就医时,都最好让医生听诊一下心脏并做常规心电图来筛查房颤。而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则是建议应该通过定期或连续心电监测开展系统性的房颤筛查。举例来说,每年体检的时候把常规心电图检查升级为【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背盒子”),可以提高房颤的检出率;再比如,平时使用智能手环或电子手表等可穿戴式监测设备,也有利于房颤的早期发现。简单来说,≥65岁的老年朋友们平时可以多在家自己摸一摸脉搏,尤其是当出现了心悸、心慌、乏力、胸闷等症状时;必要的时候,应该到医院找医生听诊或做一下常规心电图检查;每年体检做一次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是完全可以考虑的;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直接使用智能手环或手表做日常监测。
抗凝/封堵 可降低脑梗风险对于已经发现了房颤这个问题的患者来说,预防脑梗的关键是要做好【抗凝治疗】。这个其实不难理解,抗凝治疗的主要手段是服用抗凝血药物(比如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而抗凝血药物可以降低心房内血栓的形成风险。心房内只要不“长出”血栓,那自然就不会有心源性血栓“掉入”大脑从而引起脑梗塞了。
不过,也并不是只要发作过房颤的患者就都得长期吃抗凝药!比方说经常有患者会问:“我只发作过一两次阵发性房颤,如今心律已经恢复正常且没有再复发,需要吃抗凝药吗?”再比如,也有不少人问:“我已经做了房颤消融手术,心律恢复正常了,还需要吃抗凝药吗?”
事实上,不管是哪种情况,2023版《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都推荐使用CHA2DS2‑VASc‑60评分来对卒中风险进行评估。无论是否属于阵发性房颤、也不论是不是已经做了消融手术,只要当下的CHA2DS2‑VASc‑60评分男性≥2分或者女性≥3分,那么,就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而男性如果只有0分或女性只有1分的话,则不需要吃抗凝药。
所以,需不需要吃抗凝药并不是由当前的心律情况或是否做过消融手术所决定的,而是需要找到医生进行系统的卒中风险评估以后才能确定的。
2023版《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
当然,临床上也有一部分患者由于出血风险较高或其他原因而无法长期服用抗凝药。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说,【左心耳封堵术】是可以考虑用来替代抗凝药的一种方法。一旦把左心耳这个区域给封闭以后,心房内血栓形成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
总而言之,房颤患者究竟需不需要吃抗凝药,又或是有没有必要做左心耳封堵术,这些都不能靠自己想当然地得出结论!而是一定要去找医生,由医生结合卒中的风险评分、出血风险的高低以及能否耐受抗凝药等因素来综合判断。
【参考文献】
1,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3年6月 第51卷 第6期
2,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9年9月 第52卷 第9期
3,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
---原创内容!未经同意,请勿搬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