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这个话题相信很多人都为之感到津津乐道。甚至很多人根据盗墓小说的描述,真的从事了盗墓活计。比如去年就有几个青年人根据《北派盗墓笔记》的描述去盗墓。其实那个小说小编看过一些,从文学角度来看,那个小说挺有趣味性的,但是如果指望根据这本书当盗墓指南去盗墓,个人觉得只能说想多了——虽然小编没盗墓经历,但多少知道一些科学常识。该书的不少内容,看起来并不那么科学,所以如果当娱乐来看没问题,当行动指南则太尴尬了。
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盗墓高峰。
1、西汉时期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盗墓高峰出现在西汉时期。西汉和战国时期,间隔了秦朝。秦作为一个朝代来说,存在了十五年,但其实最后三年已经有名无实了——比如秦国对齐国的有效统治也就十二年,秦始皇去世以后,齐国就很快复辟,脱离秦的统治。
所以秦末的那些豪杰人物,几乎无一例外有过战国时代的生活经历。包括刘邦。刘邦虽然是西汉皇帝,但他的人生里,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战国时代生活的。
战国乃至先秦时期,很多王公贵族在去世后,都会在墓葬里陪葬大量青铜器。比如商朝墓葬出土的青铜器四羊方尊就是典型。西周时期,周朝更喜欢把铭文铸造在青铜器上,并由此衍生出金鼎文出来。到了战国时期,生产力比照之前的时代有了突飞猛进模式的进步,所以,诸侯王里的青铜陪葬品数量也随之激增。记得有说法认为,出土青铜器的主体部分,其实就是战国时期的。
西汉初年,汉廷宣布允许民间铸造钱币。当然说到这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惊讶:民间可以铸造钱币,岂不是意味着天下大乱?但是要知道,西汉的货币是五铢钱,主体来说是铜币,而铜器即便是在西汉中期也是重要战略资源——虽然理论上说战国时代已经有了铁制兵器,但是在西汉中期的时候,很多汉军依旧配置青铜兵器,因为铜资源有限,所以即便允许民间铸币,前提也得是民间有那么多的铜资源才可以。
因此很多民间豪杰有了新的念头:那就是既然朝廷允许民间铸币,而战国时候的墓葬里,又有大量的青铜陪葬品,那么,如果去盗挖这些墓葬,获取青铜器以后,经过二次冶炼,铸造成铜币,岂不是发了大财?所以在这种思想刺激下,民间盗墓活动出现了一次高峰。
2、清代盗墓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盗墓高峰是在清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特殊的一个王朝。说最为特殊并不是因为清朝是胡人做皇帝,而是因为清朝不是一个完全的古代王朝。因为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进入了近代阶段。所以清朝之后的七十年时间,是在近代。
古代人对于史书的记载深信不疑。但是到了晚清近代以后,随着考古等思想隐约对学术圈产生影响,很多学者开始质疑古代史书的真实性,于是出于考古和学术研究等驱动,于是助长了盗墓研究的现象。比如1880年代,就有很多殷商时期的甲骨被盗墓者盗挖出来,并最终成为了后世了解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而这种盗挖高峰,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
3、现代盗墓第三轮高峰就是现代了。一般认为,从1980年代到现在,随着科技的提高,很多盗墓贼采取现代技术进行盗墓,目的也很简单:就是盗挖出文物以后用于销赃。记得安禄山的墓葬里,还发现了英语磁带。记得当时有媒体表示:想不到盗墓贼还喜欢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