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孟姜女

润杨红楼笔记 2024-11-07 20:42:54

孟姜女的故事,惊天地泣鬼神。

小时候,奶奶给我讲的最长的故事,就是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奶奶讲的故事,与现在网络上流传的故事不同。

奶奶的故事是这样的。

在秦朝时期,南方有一个小村子,里面有两户人家。这两家人是邻居,仅有一道篱笆墙相隔。一户姓姜,一户姓孟。

孟家种了一棵葫芦,爬到了姜家的院子。这个葫芦越长越大,秋天时,孟家要收葫芦,姜家不同意,说你家的葫芦长到了我家的院子就是我家的葫芦。姜家不同意给,我种的种子,我浇水,这个葫芦就是我的。就这样两家争吵不休。最后,两家人达成一致,将葫芦抛开,一家一半。

谁知,葫芦打开后,里面睡着一个粉妆玉琢的小女孩!

两家又开始争夺小女孩。由于孟家老两口没有孩子,所以小女孩就留在孟家养,但是也算姜家的闺女,于是给小女孩取名孟姜女。

孟姜女一天天地长大。她是一个勤劳的姑娘,经常在村里的山下石头上,洗衣服,现如今,还有浣衣石。

一天,孟姜女碰到一个书生,他叫范喜良,为了躲避修长城,逃到了孟家的花园躲避。孟姜女就救下了书生,将他带到父亲那里。

孟父见范喜良一表人才,还有学问,就将女儿许配给范喜良为妻。小两口就住在孟家。

婚后不久,范喜良还是被抓走修长城去了。

孟姜女在丈夫走后,整日思念丈夫,盼望丈夫早日归来。她等到嘉山山顶,眺望远处,希望能看到丈夫的身影。

就这样,孟姜女从春盼到夏,从夏盼到秋,丈夫始终没有归来。孟姜女坐在石头上,怨恨秦始皇强征其夫,去修长城,导致他们夫妻分离,她痛苦地用手指抓挠石头,因此石头上指印密布,如今石头犹在,名曰“恨石”。

如今,山顶上遗有望夫台,岩台上留有双尖尖的脚印,半山腰还有一圆石头,面平如镜,传说孟姜女常在此梳头,现有石镜之称。

丈夫走的时候,穿着春天的衣物,天气渐冷,丈夫还没有回来。孟姜女给丈夫做了冬衣,决定给丈夫送寒衣。

父母等人都劝她不要去,可是她执意上路。

我看过长辈的小学课本里,关于孟姜女送寒衣一路上经历的事情。总之,孟姜女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长城。

她打听了好多人,都不知道范喜良,于是她顺着长城寻找,见人就问范喜良。

终于,有一个人说,范喜良死了。他被埋在长城里,但是具体是哪一段长城,他们不知道。

孟姜女咬破手指,将血滴在长城的石头上。血往下流,孟姜女就往前走,继续滴血。有一处的砖不一样,血液直接渗进砖里。孟姜女嚎啕大哭,她知道丈夫就被埋在这段长城里。

孟姜女的眼泪如断线的珍珠不断涌出,哭声震天动地,闻者莫不落泪。

孟姜女不吃不喝,就是大声哭泣。也不知哭了多久,以至于天地变色,突然,轰隆一声,长城倒了,范喜良的尸身露出来了。孟姜女抱着范喜良的尸体,哀哀痛哭。

秦始皇听说长城被哭倒的消息,就赶来查看,看到孟姜女如此,美丽,就想收入后宫。

孟姜女提出条件,要先给丈夫风光大殡,她才能出嫁。

秦始皇答应了,范喜良的葬礼结束之后,孟姜女自杀身亡。

奶娘最后说,她曾经问过,去过长城的人,长城真的有一段倒了。

当时我们听得如醉如痴,奶奶又讲孟姜女对丈夫忠贞不渝,忠贞节烈,是烈女,我们都要学习孟姜女。我们频频点头。

我后来又看到了明朝吏部尚书李如圭作《贞烈祠记》,他说,“孟姜女果至长城,获范郎骸骨,负之归里,至延安府,抵同官而卒”。他说,孟姜女得到了丈夫的尸首后,扶棺千里,将丈夫的遗骸运到延安府,她才死的。

无论孟姜女是怎么死的,她都是为了丈夫而死,是烈女。

为表彰孟姜女的忠贞节烈,建贞烈祠。

为了纪念孟姜女,嘉山上有一座贞烈祠,共有二进六间,主堂取名百炼堂,立孟姜女神像。

《澧志》记载:“澧州东北二里许,有贞节祠,祀秦节妇孟姜女也。(嘉山)西南自白云,红岩蜿蜒而来,郁郁葱葱,至此屹然而止。澧水环其下,上有孟姜祠。祠前一峰名望夫台,其侧有镜石,皆姜女遗迹,有竹名乡竹(又名刺竹),细叶如缕,孟姜女针凿时念远所为,后遂成种,相传孟姜故宅即在其麓。”

果然,在嘉山南麓挖出“孟姜故宅”石碑一块,规格:2米X1米X0.2米(现存于澧县博物馆)。

因为有孟姜女的故事,所以有了后来的贞烈祠,以表彰孟姜女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因为奶奶的讲的故事,印象深刻,所以我始终奉行无论男女对爱情要坚贞不渝,不能背叛爱情和婚姻。即使有外力诱惑,也不能忘记当初的誓言。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0

润杨红楼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