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7月6日,金庸在与中学同学沈宝新合资创办的《明报》上,连载了“射雕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倚天屠龙记》。在历时两年多的连载中,不仅大幅增加了《明报》的影响力,也让行将倒闭的报社迅速扭亏为盈。
《明报》也从最开始不受欢迎的市井小报,摇身一变跻身于香港报业前茅。《倚天屠龙记》以元朝末年朱元璋领导起义军抗元为历史背景,将主人公张无忌的成长经历作为线索,讲述了他在机缘巧合下练就神功并成为明教教主的故事。
在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朱元璋是一个非常不讨喜的角色,为了抢夺胜利果实迫使张无忌离开明教,最终夺得明教的控制权后推翻元朝并开创了大明王朝。
那么,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明教?为什么明朝建立之后明教就消失了呢?
▏“明教”起源于波斯摩尼教
很多人对“明教”的了解多源于金庸创作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实际上历史上的确有关于明教起源和传入我国的记载。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在巴比伦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摩尼教”,该教派广泛吸收了犹太教-基督教和琐罗亚斯德教等教义。
摩尼教源自古代波斯祆教,是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该教派诞生于基督教之前,在中东、中亚地区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公元694年,武则天延载元年摩尼教正式传入我国,又称明教、明尊教、二尊教、末尼教、牟尼教等。
明教在传入我国后又融入了一些佛教色彩,使其教义更趋于本土化,这也是诸多外来宗教传入本土之后的重要特征之一。明教在我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早在开元二十年唐玄宗曾下诏明令禁止:“摩尼法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诳惑黎元,宜严加禁断。”
唐玄宗认为摩尼教(即明教)披着佛教的外衣,但却做出了诓骗和蛊惑百姓等大逆不道之事。这也是明教传入我国38年后,遭受到的第一次重大挫折。但唐玄宗下诏“严加禁断”并没有让明教彻底消失,其教徒开始转入地下继续活动和传播。
明教自唐朝传入我国后,与同样由波斯人传入我国的祆教、景教并称为“三夷教”。自公元763年,摩尼教传入回鹘并被奉为国教,至唐武宗时期再度被敕禁,此后转入民间秘密传播,关于唐朝时期的明教教徒数量尚不可考。
据《佛祖统记》载,公元768年(代宗大历三年)明教在被禁断36年后,唐代宗敕准回纥摩尼教徒在长安及各地建摩尼寺,即大云光明寺。此后,回纥被戛黠斯所击败国势衰落,唐朝对回纥和摩尼教的态度发生了逆转。
唐武宗会昌三年,爆发了大规模的“会昌灭法”事件。据《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会昌三年四月中旬,敕天下杀摩尼师,剃发令著袈裟,作沙门形而杀之。”摩尼寺的庄宅钱物被没收,和教派有关的书籍、图画被烧毁,僧侣皆被流放,死者大半。
当时,摩尼教主要流行于西北、华北地区,在福建、浙江沿海地区与波斯等国有海路交往,因此摩尼教的势力逐渐增强。而这也为其成为农民起义的辅助力量埋下了伏笔。元末时期各地农民起义活动频繁,韩山童依托摩尼教衍生轿跑白莲教率饥民起义,建立了“红巾军”。
韩山童被教徒们推举为“明王”,在刘福通等人的帮助下于河北永年白鹿庄聚集了3000余人宣誓起事。但韩山童出师未捷身先死,被当地县令调集的数千军队剿灭,韩山童也在这次起义中被杀害,其子韩林儿被推选为“小明王”。
韩山童堪称明末农民起义的敲钟人,他虽然死在了起事的过程中,但却点燃了元末农民起义的熊熊大火。
▏朱元璋鄂“明教”的关系
元末濠州钟离人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际,投靠了好友汤和并加入了郭子兴领导的义军。当时,所有义军都以“红巾”包裹头部为标志,遂都隶属于“红巾军”。
元末时期摩尼教、弥勒教、白莲教等民间教派互相融合,最终形成了一支锐不可当的起义军即“红巾军”。而朱元璋也是“红巾军”的一员,红巾军起事时以“天下将大乱,弥勒降生,明王出世”为口号。可见朱元璋也是明王韩山童的教徒之一,或者说是明教教徒之一。
“红巾军”在反抗元朝统治者时自称“魔兵”,而这也是《倚天屠龙记》中“六大派”称其为“魔教”的原因所在。同时,也透露出了明教对红巾军起义的重大影响。
随着元末农民起义波及范围越来越广、涉及到的底层民众越来越多,明教的发展开始变得更加通俗化和世俗化。明教在与弥勒教、白莲教等民间教派相互融合,甚至合为一体之时,其影响力和实力已经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
即便没有具体的史料可以佐证元朝末年明教成员的具体人数,但从其发展速度和波及范围来看,几乎已经影响到了所有失去土地的饥民。除了朱元璋之外的方国珍、徐寿辉等人,在领导起义军起义时也都纷纷借用明教的影响力吸纳民众、扩大实力。
从元朝末年风起云涌的起义活动中可以看出,明教在当时社会中拥有相当数量的信徒和支持者。朱元璋作为红巾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本人及其麾下部众和普通士兵,想必都极有可能是明教教徒。在这种情况下他才能利用明教的影响力一呼百应,并借用明教实力推翻元朝。
▏明朝建立后“明教”去哪了
电影《一代宗师》丁连山说过两句非常有深意的台词:“一门里,有人当面子,就得有人当里子;面子不能沾一点儿灰尘。流了血,里子得收着,收不住,漏到了面子上,就是毁派灭门的大事。”
朱元璋或者说红巾军和明教的关系,就像“面子”和“里子”一样,明教就像朱元璋的一副“白手套”,而他才是隐藏在“白手套”中的肮脏的手。这种做法大有卸磨杀驴之感,当初依靠明教的影响力积聚力量,当明教教徒助其推翻元朝后,“白手套”的使命也就此终结了。
朱元璋的做法和唐武宗如出一辙,他曾下诏并立法禁止各种异端信仰,其中自然就包括影响力巨大、教徒众多的明教。甚至为了将明教斩草除根,不惜以武力手段大动干戈。
唐武宗禁断明教的原因是因为它动摇了统治,朱元璋大肆打压明教的目的也是为了巩固统治。明教之于朱元璋而言就是被利用的对象,当他达到了自己的真实目的后,自然就无法容忍明教继续存在,因为只有死人才能保守秘密。
据说浙江按察司佥事熊鼎,曾以“大明教瞽俗眩世,且名犯国号”为由,奏请朱元璋“没收其财产而驱其众为民”,这也使得明教在朱元璋的大肆清剿之下,明教教徒只能重新隐匿于民间,以更隐蔽的形式开展活动。
▏结 语
朱元璋与明教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他依托红巾军起家并建立明朝,二者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于红巾军和明教之间的联系,而并非宗教信仰关系。
朱元璋在明朝建立之后,之所以会对明教采取打压措施,实则和唐武宗的想法一样,都是惧怕明教会对其统治构成威胁。
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明教不能被朱元璋所用之时,那么就会造成不必要的社会混乱,继而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朱元璋。
所以,明教并不是自行消亡,而是统治者的意志发生了改变,不得不从地上转为地下,直至最终消失于民间或以其他形式存在。
【参考文献】王媛媛:《从波斯到中国:摩尼教在中亚和中国的传播》、吴晗:《明教与大明帝国》、马小鹤:《光明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