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白马银枪”,自己为四朝节度两朝王爵,儿子是开国国公

刘涛慢叙历史 2023-09-29 19:35:09

看的顺眼请点个关注~高频率更新中外历史故事,供君解闷~

说起名将世家,现在人们或许更多想到的是“杨家将”,或者同一朝代名气逊色一些的“折家将”、“高家将”,又或者不同朝代的王翦王贲王离的“王家将”。

但有一个武将世家,横跨百年,历经六朝,功高爵显,论功勋论爵位,都远超杨家将。

这个武将世家就是从唐末到北宋初年的“高家将”。

第一代高家将名头很响亮,是高思继,他是河北人氏,兄弟都以武勇著称,在唐末军阀,幽州节度使麾下做事。幽州内乱,高思继投奔李克用,担任先锋,领兵平定了幽州,但他们兄弟名头太响亮,在地方上威望又很高,李克用担心二人作乱,找了个借口,将高思继兄弟杀死。

在历史上,高思继的生平并不是太复杂,但他的武功确实很高,他是四季拳的创始人,也是当时第一名的用枪高手,平日里作战骑白马,用长枪,得了个“白马银枪”的绰号。

不过在演义中,高思继的戏份就重要多了,五代时期的头号猛将是“将不过李”的李存孝,第二号猛将便是“铁枪”王彦章,但高思继绰号“天下第一名枪”,武力值跟王彦章不相上下,曾经以高家枪法与李存孝对战二十个回合,虽然落败,但也彰显了他的能力,得到了李存孝的尊重和认可。后来在跟王彦章的对战中,二人恶战三百回合,高思继看不上对面这个两次败给李存孝的小辈,结果中了王彦章诈败后的一招回马枪,坠马身亡。

演义归演义,高思继在五代时期称得上是一代大将,但功劳和履历比李存孝和王彦章都差了老远。

——————————

但是到了第二代,高思继的子嗣就厉害多了。

高家将的第二代是高行珪和高行周,高思继兄弟死的时候,幽州节度使刘仁恭为了收拢燕地的人心,让高家第二代都获得了官职,年纪大的高行珪为牙将,刚过十岁的高行周则留在刘仁恭身边做事。

897年,刘仁恭大败李克用的军队,摆脱了河东对他的控制,成为一方诸侯。

公元907年,唐朝覆亡,后梁建立,天下的野心家纷纷抬头,幽州也不例外,就在这一年,做儿子的刘守光囚禁了父亲刘仁恭,又击败了跟他作对的兄长,向后梁表示归附,得了个燕王的封号。

911年,自觉上天看顾的刘守光在幽州称帝,建立燕国,因为他行为残暴,史称“桀燕”。晋王李存勖得了理由,立即派遣大将周德威前去讨伐。

刘守光觉得高家跟李家有杀父之仇,便任命高行珪为刺史,领兵牵制晋军。可高行珪却认为李存勖才是乱世英主,领着兵马归附了晋军。桀燕得到消息,就发兵攻打高行珪,高行珪让高行周去晋军求援,两军汇合后,大败桀燕兵马。

913年,李存勖亲自出马,攻克幽州,斩杀刘守光,灭亡了桀燕。战后,高行周就留在了晋军大将李嗣源的身边,跟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一起,统领亲兵。

梁晋争霸期间,高行周率领骑兵,数次击败后梁兵马。有一次李嗣源被后梁重兵围困,高行周立即前去救援,横击后梁大军,将李嗣源救出。他的表现让李存勖都十分欣赏,许下重金高官,希望高行周能到自己的麾下,直接听命于自己,却被高行周拒绝。

923年,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李嗣源奉命讨伐郓州,高行周担任先锋,行路途中,阴雨连绵,士气大减,高行周高声说道:“阴雨天遮蔽了我军的行踪,敌人必然无法察觉,这是上天相助,确保我们能获取胜利。”鼓舞了军心后,他连夜渡过黄河,一战拿下郓州。

同年,高行周跟随李嗣源,攻破了汴州,灭亡后梁,积功升任检校太保。

926年,后唐发生政变,李存勖被杀,李嗣源称帝,高行周身为皇帝的老部下,升任复州刺史。

928年义武军节度使叛乱,还讨得了契丹的援助,高行周与后唐大将符彦卿一起,击败了义武军和契丹的联军,于次年攻破定州,逼迫义武军节度使自焚而死。因作战有功,高行周升任颍州团练使,掌管一方。

934年,昔年的同僚李从珂做了皇帝,高行周担任昭义节度使,镇守潞州,也就是现在的山西长治,实权节度使是五代年间武将们最为追求的官职,高行周从军三十余载,终于坐到了这个位置。

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并以燕云为代价,求得了契丹的支援,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亲自率领骑兵五万人南下,一战便击败了平叛的高行周和符彦卿,迫使二人跟随后唐的其它军队,退守到太原以南,眼睁睁看着石敬瑭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晋。

同年,李从珂自焚而死,后唐灭亡。高行周归附后晋,得了同平章事的官职,以“使相”这个理论上官职的顶点,引军返回潞州。

937年,天雄军节度使叛乱,高行周前去讨伐,担任西面行营诸军都部署,统领一个方面的各路军队。

938年,石敬瑭迁都开封,以洛阳为西京,高行周担任西京留守。

941年,山南东道节度使在襄阳叛乱,高行周担任南面行营都部署,负责平叛事宜,并于河南唐州大败叛军,进而领兵围困襄阳,围城八个月后破城,迫使叛军主将自尽。

942年,石敬瑭病死,石重贵即位,高行周因为平叛有功,加封为检校太师,并改为归德节度使,镇守宋州,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商丘。

因为石重贵不甘心臣服异族,943年年底,契丹趁着中原春夏大旱,秋季暴雨蝗虫,国力大衰的时机,大举南下。

944年,石重贵亲自北上,并以高行周为北面行营都部署,率领符彦卿和皇甫遇等大将迎战契丹军。

在现在河南濮阳一带的戚城,高行周与契丹大军相遇,他兵力不足,被契丹兵马围困,但他领兵殊死作战,又得到了符彦卿的支援,总算是击退了契丹兵马。

契丹人伪装撤退,在顿丘设下埋伏,想要等待后晋军队前来,将其一举歼灭。苦等十余天不见人影,契丹人只好再次南下,攻打后晋主力所在的德胜。契丹大军十万之众,东西排开,声势浩大,高行周俨然不惧,领兵与契丹大军交手,从早至晚,打了个不分胜负。

傍晚时分,耶律德光亲自出马,率领休息一天的精锐骑兵向高行周的中军发动猛攻,后晋军队疲惫不堪,步步后撤。石重贵也坐不住了,披挂上阵,到前线督战。两边皇帝对垒,两军都爆发出了极强的斗志,一直鏖战到了夜里。

在辽史里面,说戚城一战,以契丹军大胜告终,但战后耶律德光领兵北归,说明还是五代史中记载的两军不分胜负,比较靠谱。

击退契丹军,高行周立下首功,被提升为亲军都指挥使,成为后晋的禁军统帅。但石重贵对他的信任度不足,高行周很快就被架空了,他门庭冷落,却淡然处之,几个月后,返回宋州,再次担任归德节度使。

946年,信心爆棚的石重贵主动北伐,吃了一场惨败,耶律德光趁机引军南下,这一回后晋准备不足,契丹大军长驱直入,当年十二月攻破开封,灭亡了后晋。

耶律德光开始还打算做中原的皇帝,在开封建国号为“辽”。可中原各地叛乱蜂起,各地镇守,前朝将领,乃至于地方百姓,多的数万人,少的几百人,攻州破县,杀死了大量辽国官吏。耶律德光恐惧之下,不敢再待在中原,率领辽军北归,途中攻破相州,屠城杀死了十余万百姓。杀戮不足以安稳人心,耶律德光在天下各地的反乱声中,病死在路上。

起兵的诸多藩镇中,河东节度使刘知远率先称帝,于947年5月攻入开封,建立后汉。高行周宣布归附,得了太傅兼中书令的官职。

948年,刘知远病逝,高行周晋封为邺王,踏入王爵行列。

950年,高行周改封齐王,但他对后汉的忠诚度有限,当年十一月,郭威造反,起兵攻打开封,后汉皇帝紧急调遣各地节度使勤王,只有两个人出兵,高行周等人则按兵不动。

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高行周仍然被封为齐王。郭威对他极为尊重,哪怕是诏书中也不会提及高行周的名字,只是以王位称呼。哪怕是有人造反,伪造高行周的书信,郭威也对高行周深信不疑。

952年,高行周病逝,享年六十八岁。

高行周历经四朝,幽州时期他年龄尚小,跟随兄长投奔李存勖后,就在李嗣源麾下做事,梁晋争霸期间他率领骑兵,数次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之后又参与平定了数次叛乱,积功升任节度使。后晋年间他统兵击败了契丹南下的大军,独自领兵平定叛乱,这算是他军旅生涯中最为高光的时期。后汉时他身为资历深威望重的宿将,是朝廷拉拢的第一序列对象,晋封为王爵,并持续到了后周。

他并不是兵法大家,也没有特别出名的战役,以至于名字没有进入《百将传》的行列,但是高行周在乱世更迭时,仍能做到“望重而人主不疑”,也是极为难能可贵的事情。

——————————

父子为将的,比比皆是,不能说成武将世家。

高家的第三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高行周做节度使的时候,都任命自己的儿子高怀德为牙将,随行身侧。

944年,戚城对抗契丹兵马,高怀德纵马冲阵,左右射箭,杀的契丹骑兵无人敢挡,一战成名,战后升任罗州刺史。

第二次契丹南下,高行周北上,高怀德坐镇睢阳,当时统领后晋军主力的杜重威投降,高怀德以坚壁清野的战术,遏制住了周边的叛乱和契丹人南下的步伐,保住了高家在乱世的基业。

到高行周死后,高怀德担任都指挥使,加入禁军,跟随郭威和后来的柴荣,柴荣亲征北汉一战中,高怀德攻城拔寨,升任团练使。

攻打南唐时,高怀德先是在庐州城下,与南唐军队大战,斩首七百有余。

然后当后周大军被寿春坚城所阻时,柴荣让高怀德想办法查清楚城外南唐诸多营垒的情况。高怀德仅率领数十名精锐,夜间渡过淮河,拿下了一个桥头堡,天明时被南唐军发现,他以寡击众,击败了前来攻打的南唐军队,俘获了一名南唐将领,打探清楚了南唐军的虚实动向,才返回军中。

高怀德的武力值或许不逊色于“五代第一枪”的祖上高思继,颇为喜欢亲自上阵与敌兵作战,有一次柴荣到前线视察,发现有一名将领单人独骑的追杀上百名南唐士兵,直到夺取了领兵的南唐将领的马槊,才得意洋洋地返回,仔细一看,正是高怀德。

柴荣南征北战,高怀德数次立下战功,到柴荣病逝后,他被晋封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兼任江宁军节度使。

虽然是掌管禁军的骑兵,但他头顶上还有一个掌管整个禁军的“殿前都点检”。

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北宋,高怀德立即表示归附,被加封为殿前副都点检,不过外派到滑州,担任关南副都部署。赵匡胤为了笼络高怀德,还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他。

上党叛乱,声势颇大,赵匡胤刚开始还打算御驾亲征,还没出发,高怀德便平定了叛乱,因功升任忠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之后他也跟随赵匡胤,参加了攻打南唐的战役。

当赵匡胤发动著名的“杯酒释兵权”时,高怀德也在其列,他交出了兵权,得了个归德军节度使的官职,成为富家翁,在家中悠闲度日。

973年,高怀德得了平章政事的官职,跟父亲一样,成为武将的理论顶点——使相。

979年,高怀德跟随赵光义,平定了北汉,受封为国公。

982年,高怀德在家中去世,朝廷追封他为渤海郡王。

高怀德的履历明显比他的父亲薄弱很多,主要是因为北宋建立后,赵匡胤兄弟俩都很担心五代时期武将擅权的情形再次出现,重文抑武,武将们没有了领兵一方的可能,也担心皇帝找他们算账,便或者敛财,或者打猎,自晦度日。

0 阅读:3

刘涛慢叙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