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志愿军有多少部队参战?有哪些开国将军参加?

醉柳阅览过去 2024-11-01 03:50:43

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著名的上甘岭战役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仅震撼了整个世界,更是扬名天下,成为了战争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

上甘岭战役,那是一场极度残酷与激烈的较量。在这片焦土之上,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鲜血,每一块石头都见证了英勇与坚韧。志愿军战士们面临着敌人凶猛的炮火和疯狂的进攻,却始终坚守着阵地,毫不退缩。

志愿军第15、第12军共投入3个师又1个团,火炮133门及工兵营、担架营等,总兵力达4万余人。后续,增加炮兵第2师、第7师,以及炮兵第21师一个喀秋莎炮团。

步兵作战序列分别为第15军45师133团、134团、135团,29师86团、87团,第12军31师91团、92团、93团,34师106团。15军44师,负责袭扰敌人。

在这场最残酷的战役中,这25个人贡献最大:

1、秦基伟

职务:志愿军第15军军长,上甘岭战役总指挥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上甘岭战役的整个作战是由志愿军第15军军长秦基指挥的。此次战役从美军预计的5天打到43天,从营连级小规模战斗发展为军师级大规模战役,是战事不断发展的结果。其显著的不确定性,考验着指挥员的判断力、决断力和指挥艺术。

上甘岭战役能够坚持到最后胜利,一个重要原因是秦基伟力排众议修筑坑道工事,并摸索出了“打斜眼、少装药、紧填塞、放群炮、快排烟”等先进施工方法,改变了原先壕沟挖在山梁上的做法,挖山洞把兵藏在大山腹部。

在坑道工事的掩护下,面对6万多敌人、3000架飞机、170多辆坦克、300余门105毫米以上口径的大炮,地面工事被全面摧毁的情况下,志愿军有效保存了有生力量,及时给予了回击。

秦基伟在战役初期,胸怀全局,沉着应变;敌情明朗后,下令全面反击,迫使敌军将战斗升级为战役规模。在坑道战阶段,科学部署兵力,合理运用战法,将敌军拖入持久作战。在决定性反击和巩固阵地阶段,正确预测战役走势,及时补充调度兵力,充分发挥炮兵作用,取得最后胜利。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体现了秦基伟高超的指挥艺术。他不拘一格的创新思维,不断进行战略战术摸索、新装备技术研究、战法指挥创新,历练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也决定了战场上的成功。

兵力运用方面,既充分发挥了第44师这支主力的震慑和牵制作用,又用活 了第29师这支预备队。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彪炳史册。

2、李德生

职务:志愿军第12军副军长,五圣山前线指挥所总指挥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52年10月底,时任志愿军12军副军长的李德生奉命组建五圣山前线指挥所,归15军管辖,统一指挥在上甘岭前线作战的12军、15军所属的部队,李德生任总指挥。

接受命令后,李德生立即驱车前往上甘岭。李德生打仗的最大特点就是:广泛发动群众,充分调查研究,亲自到前沿了解情况,周密计划部署,拿出最佳作战方案,达到成竹在胸,万无一失。

随后,他快马加鞭赶到15军军部,详细了解了10几天来的战斗情况和经验教训,对敌我双方的攻防情况有了大致了解后,又驱车前往五圣山前线指挥所。到前指后,李德生迅即听取师、团领导的汇报,掌握敌情,并采取军事民主的办法,一边听问题,一边研究解决办法。

在他的主持下,逐个解决了前线弹药问题,吃饭喝水问题,修筑工事问题,通信联络问题,怎样用兵问题。

  李德生把作战方案报到15军和兵团后,很快得到批准。10月30日晚,李德生指挥部队对敌人发起了反击,夺回了阵地,并抓紧时间抢修工事,巩固阵地。此后,经过激烈的争夺战,敌人伤亡惨重,美7师损兵折将撤出战斗西移,南朝鲜军2师、9师被打得无力再发动大的攻势,我军阵地得到完全巩固。

  11月28日和12月15日,第12军奉命将597.9和537.7阵地先后移交第15军。上甘岭战役圆满结束,五圣山前线指挥所撤销,李德生率部凯旋。

3、王近山

职务: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王近山意识到这次战役对于朝鲜战局和正在进行的停战谈判的重要性,要求全体指战员要不惜一切牺牲,守住上甘岭阵地。

王近山根据入朝以来与美军作战的经验,细心研究美军进攻上甘岭阵地的特点,他预计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残酷战斗。因此,他采取一系列正确对策:

危急时刻,将本拟换防休整的十二军调往上甘岭,配属十五军作战。

在思想上,对参战部队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教育,使部队始终保持高昂斗志。

在战术上,依托坑道坚守,集中炮火消灭表面阵地上的美军。

量敌用兵,坚守坑道与反击配合,大小反击结合,以小兵群灵活作战为主。

根据上甘岭前沿远离后方,运输线长的实际,组织了强大的后勤保障。

就这样,第三兵团指战员在友邻部队和朝鲜人民军的支援配合下,以惊人的英勇顽强,奋战43天,彻底击垮了美军吹嘘的“强大攻势”,打出了国威、军威,美军和南朝鲜军以惨败而告终。

4、周发田

职务:志愿军第15军副军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副军长周发田协助军长秦基伟指挥十五军和十二军一部以坑道为防御工事,抵抗“联合国军”三个多师6万余人的疯狂进攻,坚持43个昼夜,歼敌2.5万人,取得了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胜利。

在整个上甘岭战役的决策指挥中,周发田常常是通宵达旦,昼夜不眠。随时了解前线战况,汇总敌我态势,和秦基伟一起商议对策,及时调整作战计划。战争的残酷使他不堪回首,他平时从不主动谈及这场恶战。

同时,师炮兵群由第45师副师长唐万成及15军炮兵室副主任靳钟统一指挥。

5、张蕴钰

职务:志愿军第15军参谋长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

在上甘岭战役斗中,张蕴钰勤思慎行,能参善谋,被秦基伟军长称为“最放心的参谋长”。

面对上甘岭的特殊地形,秦基伟决定15军全军在守备阵地上筑了一座地下“坑道城”,抗击美军的狂轰滥炸。

当时反对挖坑道者议论很多,张蕴钰则真正理解秦基伟准备打大仗的思路,力排众议,坚定支持,并将这一巨大的筑城工程实践完善。

每至上甘岭大战最关键时刻,秦基伟都要派张蕴钰到上甘岭前线,了解战斗情况,提供决策依据。

在上甘岭炮火最激烈的时候,张蕴钰参谋长三上上甘岭,为十五军决策上甘岭作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冒着枪林弹雨,和师团指挥员一起察看地形,选择运动与攻击道路;和机关干部共同研究如何支援坑道斗争;和炮兵部队商量确定炮火配置。

在反攻战略阶段,张蕴钰建议:我们和敌人打炮战,打消耗战打不起,运动中伤亡大,坚持表面阵地伤亡更大,最好的办法是暂时转入坑道斗争。

而后,张蕴钰被指定前往德山岘负责统一指挥。有军事专家认为,张蕴钰的建议,是十五军在上甘岭大战中由战术性反击转变为战役性反攻的指导性思路,也是该战役由被动挨打转变为积极出击的关键一环。

6、崔建功

职务:志愿军第15军45师师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崔建功率领的第45师是坚守的主力部队,崔建功指挥的志愿军第四十五师依靠坑道工事,寸土不让,与“联合国军”进行大规模争夺战29次,毙伤俘敌1.4万人。但是45师也付出惨重的代价,全师27个步兵连有16个打光2次后重建,134团8连(上甘岭特功八连)打光3次后重建,伤亡人数达5600余人。

7、张显扬

职务:志愿军第15军29师师长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

张显扬将军率二十九师,以上甘岭之机动部队参战,一个师分成两半,时而上甘岭,时而西方山,时而前方作战,时而后方增援,时而夺山头,时而守阵地,忙得不亦乐乎。

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了减少部队的伤亡,他想出了一个好方法:第一,分段带路,单个跃进。单兵间隔要20米、30米,甚至40米;第二,减少兵力,加大火力;第三,多运手榴弹上去守坑道。此法的确减少了我军的伤亡。

8、向守志

职务:志愿军第15军44师师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向守志以肯动脑筋、敢于担当著称。

为了减轻上甘岭前线的压力,向守志的办法是,敌人在东边打,我们在西边打;敌人打我上甘岭两个山头,我们也打敌人几个山头。有人曾把这种战法比喻为“玩猴术”。

为了配合上甘岭战役,向守志指挥部队主动出击,夺取了佳山的“381”高地两个美七师加强排的阵地,全歼守敌。接着又夺取李承晚军第九师前沿阵地“391”高地。

当时29师87团归44师指挥,邱少云是这个团三营的战士,为了部暴露部队,任由烈火燃烧,壮烈牺牲。

9、尤继贤

职务:志愿军第15军后勤部部长

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大校军衔

在上甘岭战役中,尤继贤想尽一切办法把物资送到前沿阵地。

虽然后方阵地到坑道距离不足1000米,但运送补给进去要通过敌人10道封锁线,给前线运输物资的人员伤亡就达1700余人。

为保障供应,志愿军第15军后勤部组织机关和部队采取“匍匐运输”、“接力运输”等方式,顶着敌人的炮火,将3万发迫击炮弹和急需的食品、物资送入坑道。

在上甘岭战役中,15军后勤部供应各种物资1.6万吨,实际消耗1.1万吨。其中弹药5530吨,平均日消耗128吨,战役中共发射炮弹40余万发。

仅15军45师在23天的战斗中,就消耗10.65万颗手榴弹,4.6万颗手雷和1500余根爆破筒,这还不包括搜集敌方遗弃的手榴弹、手雷。

10、孙家贵

职务:志愿军第15军45师133团团长

由133团团长孙家贵负责指挥537.7高地北山战斗。

在上甘岭的两侧,有两小山头,右边是597.9高地,左边是537.7高地,这两山头加起来只有3.7平方公里,但它们互为犄角,北靠五圣山,为五圣山前沿的重要支撑点。

11、刘占华

职务:志愿军第15军45师134团团长

第134团团长为机动力量,全团几乎全部牺牲。

12、张信元

职务: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团长

由135团团长张信元负责指挥597.9高地战斗。

13、吴 忠

职务:志愿军第12军31师师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在上甘岭战役中,他率部浴血奋战二十五个昼夜,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

14、尤太忠

职务:志愿军第12军34师师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最初这支部队是预备部队,由于前线作战伤亡比较严重,他的部队紧急支援。

当时31师93团在537.7高地遭遇敌人的猛攻,炮火铺天盖地,又在断水断粮十余天的情况下无奈退守坑道,但是整个93团只剩下了24人。

而尤太忠的34师106团,就是在这紧急关头被上级调往支援的,

106团血战五个日夜,全团牺牲到加上后勤连一个排都凑不齐,就这样,他们誓死守住了537.7高地,直到1952年11月25日,106团才能顺利将537.7高地移交给29师,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上甘岭战役也宣告了胜利。

15、李长林

职务:志愿军第12军31师副师长

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大校军衔

抗美援朝战争中,李长林历任志愿军第12军31师91团团长,第31师副师长、代理师长等职。1952年10月,在师长缺位的情况下,李长林代理师长职务,直接指挥全师参加了上甘岭地区作战,深入第一线,运用灵活多变的战术,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反扑,与友邻部队成功地坚守了上甘岭阵地,战绩显著。

16、颜 伏

职务:志愿军炮兵第7师师长,上甘岭战役炮兵司令部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

第一阶段:颜伏集中所有参战的炮兵,集中对被美军占领的597.9高地进行炮火压制,一举摧毁了敌表面阵地工事,歼灭了敌人大部有生力量,支援步兵恢复了597.9高地全部阵地。在以后的争夺战中,炮兵先后支援步兵进行了7次反击,歼敌7000多人。

第二阶段:颜伏一方面指挥纵深炮兵杀伤占领表面阵地的敌人,打击敌纵深炮兵,另一方面确定每个坑道口都要有2门以上火炮负责掩护,事先精确标定坑道口坐标,进行试射,确保能以及时准确的炮火支援步兵,保护坑道。

炮兵第7师第20团4连还开设了对坑道的专门观察所,8连派出前进观察组进入坑道,战斗中以准确、猛烈的炮火,击退了敌军对我坑道口的封锁和破坏,保障了步兵的安全。

17、朱 光

职务:志愿军炮兵第2师师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上甘岭战役时,朱光指挥炮2师一个榴弹炮营连夜进入阵地,有力支援了坚守上甘岭的我军部队。

战役进入白热化时,朱光任志愿军炮兵指挥所参谋长。他制定了炮火配属方案和步、炮协同计划,对五圣山和上甘岭537.7高地北山重点计划了火力。指挥114门山炮、野炮、榴炮,24门火箭炮,47门高射炮参战,有效地支援了上甘岭我军。

18、吴荣正

职务:志愿军炮兵第21师师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50年10月14日至20日,是上甘岭战役的第一阶段。7天7夜的鏖战中,双方反复争夺地表阵地,战斗异常残酷。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首长果断决定,将21师喀秋莎209团配属给参战的15军,归15军军长秦基伟统一指挥。

10月19日,209团接到命令:今晚全团投入上甘岭战斗,24门喀秋莎投入战斗。

16时30分,15军的104门火炮首先发出怒吼,炮弹像雨点一样飞向597.9高地。一阵火力急袭后,15军炮火向敌后方延伸。

紧接着,瞬间,无数拖着红色尾巴的喀秋莎火箭弹,带着呼啸声掠空而过,就像一道道追逐的闪电。整个上甘岭上空的云层被映得通红,比朝霞还要鲜艳。

“喀秋莎”在上甘岭战役期间,停车便打,打完就撤,“喀秋莎”先后发射10次,毫发未损。

19、黄继光

职务: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135团2营6连通讯员

志愿军特等功臣、特级英雄

1931年出生,四川中江人.

1952年10月20日,上甘岭战役中,他在多处负伤、弹药用尽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年仅21岁。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黄继光“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20、孙占元

职务: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7连排长

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英雄

1925年生,河南林县人。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597.9高地2号阵地反击战中,他带领全排战士担任夺取阵地突击任务。在夺取敌火力点,歼敌80多名,最后在子弹打光、战友相继伤亡的情况下,敌靠近时,他拉响手雷与敌同归于尽。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21、邱少云

职务: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9连战士

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英雄

1926年7月生,四川铜梁人。

1952年10月12日,他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为避免暴露我军潜伏部队,任由烈火烧焦身体而纹丝不动,直至壮烈牺牲。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22、胡修道

职务:志愿军第12军31师91团5连战士

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英雄

1955年被授予少尉军衔

1931年12月生,四川金堂人。

1952年11月5日,在上甘岭战役中,他和班长李锋及另一名新战士滕土生坚守597.9高地三号阵地,激战一天,打退敌人进攻41次,他一人歼敌280余人。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1988年3月(解放军恢复授衔前)离休后定居徐州,离休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集团军副参谋长。

2002年3月逝世。

23、柴云振

职务:志愿军第15军45师134团8连7班班长

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英雄

1926年10月生,四川岳池人。

1951年在朴达峰阻击战中,柴云振带领4名战士对敌人进行反击,接连攻占3个山头,缴获机枪5挺、电台1部,毙伤敌200余人。当敌人反扑时,他在子弹打光后,即与敌人徒手搏斗,被敌人咬断1个手指,头部也被砸伤多处,后失去知觉,被兄弟部队发现送往医院。

1952年,伤愈后回到家乡务农,隐姓埋名并失联。经过33年艰苦寻找,1984年在岳池县被找到。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2018年12月去世。

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追授柴云振“七一勋章”。

24、罗光前

职务:志愿军第12军31师91团1营1连2排4班战士

志愿军特等功臣

1924年生,四川苍溪人。

在上甘岭作战中,他身上多次负伤,仍坚持战斗。在三天三夜的战斗中,他带领陆续伤亡、最后只剩下三人的4班共打退敌人14次冲锋,歼敌300多人,俘虏敌营长以下11人。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一级战士”勋章。

回国后,他复员返乡从事农业生产,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长达20余年。

25、唐章洪

职务: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迫击炮连战士

志愿军一等功臣

唐章洪(左立者)

1935年生,四川中江人。

在上甘岭战役中,唐章洪靠着手中的一门82毫米迫击炮歼敌420余人,有效阻滞了敌人的进攻。在65天时间里,用73发炮弹,取得冷炮歼敌101名,击毁敌汽车2辆,敌纵深临时帐篷5座和军用物资一批的战果。

获“百名阻击手”、“威震敌胆的神炮手”、“铁血青年神炮手”等荣誉称号,闻名全军。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二级国旗勋章。

回国后,因战功卓著被选送至军校深造,1958年毕业后被选调至国防科委,后又调至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工作。

唐章洪在上甘岭使用的82式迫击炮

0 阅读:183
评论列表
  • 2024-11-04 17:10

    崔师长的45师在上甘岭战役很牛逼,出了个无所不能段参谋,身怀集齐20多项特异功能超能力,战功盖过崔师长和各个战斗英雄……更准确的说15军和12军有这么多被授上将,主要是12军和15军打赢了上甘岭战役,几乎全出在这两个军之中,能打赢真应该感谢15军牛人有段显峰段参谋,段参谋直接参与15军和12军两次大反击战,共歼敌近1.8万人,持续43天上甘岭战役志愿军12军,15军共歼敌2.5万多人,段参谋参与歼敌之战接近65%,段参谋几乎凭一己之力彻底扭转改变上甘岭战役局势走向……神剧中上甘岭战役能取得胜利几乎靠段参谋孤胆英雄,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以其一人之力扭转乾坤取得胜利……段参谋立下如此不世盖世奇功,战功远超一级战斗英雄孙占元,胡修道,柴云振等英雄们,段参谋居然没有任何授过一次三等功或二级以上战斗英雄荣誉……

醉柳阅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