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心传】温中健脾祛寒的理中汤

王世杰的备忘录 2024-12-18 19:56:48

理中汤

组成:干姜、白术、人参、炙甘草。

功效: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症见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脘痞食少,口淡无味,呕吐恶心,大便溏泄,倦怠少气,四肢不温,舌苔淡白滑腻,脉沉弱无力。

理中丸出自《伤寒杂病论》,《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方中以干姜温运中焦,祛散寒邪,恢复脾阳,中焦虚寒得此温煦之品, 脏寒自消,是为君药;人参补气培养后天之本,有振奋脾胃之功效,补气益脾。人参与干姜相配, 温补并用, 正和脾胃虚寒之机,白术健脾燥湿,扶助脾运,辅助人参健脾助运以为臣。甘草和中补土,补中扶正,辅助诸药,以为佐使。诸药合用,温补并用,以温为主,温中阳,益脾气,助运化。温中祛寒,补益脾胃。中焦之寒得辛热而去,中焦之虚得甘温而复,清阳升而浊阴降,运化健而中焦治。

本方是一温补的,治疗脾胃虚寒的方剂,是治疗太阴脾气虚寒证的主方,是治疗消化系统虚寒性病症的代表方,适用于中焦虚寒所致之各种病证。以脉象沉细或迟缓,舌淡苔白滑,溲清便溏,畏寒肢冷为辩证要点。现用于急、慢性胃炎,胃窦炎、溃疡病、胃下垂、慢性肝炎等属脾胃虚寒者。寒多者以干姜为主药;虚多者以人参为主药;虚寒俱甚者,则参、姜皆为主药。如泄泻较频,方中白术改用土炒,以增加涩肠止泻的作用。 若兼见脐上筑的(即脐上悸动之意),为肾气发动之兆,应去白术而加桂枝降逆平冲;若呕吐频繁的,为胃气上逆之候,则应去白术而加生姜和胃止呕;若腹泻为甚的,虽然有吐,还得用白术补脾以止泻;若心下悸而小便少者,则为夹有蓄饮之征,可加茯苓以利其小便;若口渴而欲饮水的,则属脾虚而津液不布,则应增加白术的剂量,补脾以行津液;若中寒甚而腹痛者,则应增加干姜的剂量以暖脾寒;若腹不疼而胀满为甚的,则应去掉白术,而加附子以助阳消阴寒之凝结。寒甚四肢厥冷者加附子为附子理中汤。慢性支气管炎加款冬花、紫菀、法半夏、浙贝母、赤芍药、桂枝、山药、僵蚕等;慢性消化不良加甘松、鸡内金、焦三仙等;嘈杂吐清水加砂仁, 白蔻仁等;口疮加肉桂、白及等;多涎症加益智仁、薏苡仁等;便秘用大量生白术加升麻等;五更泄加肉豆蔻、木香、香附等;吐血便血加白芍、瓦楞子、血余炭等;心悸加桂枝、黄芪、丹参等。

0 阅读:21
评论列表
  • 哇.中医好历害的理中汤。药決定能不能治病。药量更是決定病好的快慢。但中医连決定病好的快慢這么重要的因素都说不出來自己如何定药量还在说能治病。 现在把问题拿出來。中医回答不了恼羞成怒 只能说些什么汉奸、造谣、日本人.收钱、帮外国人、黑中医之类。來安慰中医那顆脆弱的玻璃心(比如小和尚、andy、中医是道西医是刀、梦幻、用户13xxx92、雪尘、390155483、用户70xxx16)。 中医己经做啦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己经上瘾啦 认为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才叫医者父母心。中医还想把这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医者父母心再传承5000年.当然啦。中医这种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的的心态是如何来的 难道中医很小时候生病啦 中医父母开心的开酒庆祝

王世杰的备忘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