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山、张子善被捕后,一高级干部自尽,李富春:他没有大问题

梦桃说过去 2025-02-11 13:30:54

1951年,河北省发生了一起极其严重的贪污腐败案,那就是刘青山、张子善案件。

由于当时还没有形成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对刘、张二犯的处理,既无明确法律条文可以依据,又无现成案例可以参照,而且刘、张都是党的高级干部,有功于革命,所以对其处理结果,河北省委不敢妄下定论,只好求助于华北局。

然而,华北局在接到案件后,也没有好的建议,只好上报给党中央和毛主席,等待最后定论。

据有关资料记载,当周恩来将华北局的报告交给毛主席时,毛主席看后许久不语,良久才从口中说出两个字:“死刑!”

在这种情况下,薄一波向毛主席转达了“枪下留人”的意见,因为有许多人都在为刘、张二人求情,毕竟他们都是有功之臣。也有人建议可以先判个重刑,让二人劳动改造,重新做人。

但对于“刀下留人”的建议,毛主席的态度却十分坚决,且不可动摇。

毛主席对刘、张二人执行死刑的决定是慎重的,他认为,正是由于二人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其他即将陷入泥潭的干部。

后来薄一波在书中写道:“这次事件一出,实际上是再一次用行动向全社会表明,我们党绝不做李自成!”

不久,严惩刘青山、张子善的决定就在内部传开,引起了各级干部极大震动。但就在此时,东北地区又传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东北工业部副部长兼军工局局长乐少华竟然在家中开枪自尽了。

乐少华是浙江人,幼年家境贫寒,只读了几年私塾就前往上海谋生。1925年,22岁的乐少华参加了五卅运动,并由此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他被党组织派往莫斯科学习,回国后到江西中央苏区工作。在那段时期,乐少华表现非常优异,不过一年时间就升到了军团政委。1934年后,北上抗日先遣队成立,乐少华成为了主要领导人之一。

然而,除了这一系列的身份外,乐少华还有另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那就是他还是邓小平的连襟。

当年,北上抗日先遣队屡遭敌人围追堵截,大部分指战员都英勇牺牲了,乐少华也在一场战斗中受了伤。为了保护乐少华,组织决定让他留在闽浙赣省委养伤。

后来,乐少华决定前往皖南联络和恢复党组织,以及收容失散的红军战士。可当他到达皖南时,却发现当地党组织已被敌人完全破坏,他只好离开皖南,前往上海寻找党组织。然而上海的情况也很不好,他又被秘密转回老家养伤。

1936年,红军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到达了陕北,听闻此消息,已经伤愈的乐少华出发赶到了陕北。当时中共中央急需一批工人出身的干部,乐少华就进入了红军大学学习,并在这里认识了邓小平后来的妻子卓琳的大姐浦代英。

浦代英出生在云南宣威,父亲是有名的“宣威火腿”大王浦在廷。

1937年,浦代英和一批青年经过长途跋涉抵达延安,不久她的两个妹妹浦石英和浦琼英也来到了这里,而小妹蒲琼英就是后来的卓琳。

抗大成立后,浦代英就被分配到新华社做译电员,而乐少华则被分在中央组织部工作。

当时,34岁的乐少华对比自己小8岁的浦代英一见钟情,很想展开追求。可他听说从国统区来的女青年看不上没有文化的工农老干部,就打起了退堂鼓。

于是,乐少华找来了自己的顶头上司李富春,想要委托其夫人蔡畅大姐为自己说媒。交谈中,乐少华说出了自己的忧虑,蔡畅一拍胸脯道:“就放心交给我吧!”

不久,蔡畅约浦代英谈话,原本她已经准备好说服浦代英的说辞了,可话到嘴边她又咽了回去。原来,浦代英本来就被乐少华十分崇敬,根本不用蔡畅费力撮合。

就这样,在李富春夫妇的见证下,乐少华和浦代英于1937年年底结了婚。

婚后,两人居住在杨家岭,与中组部部长陈云、副部长李富春夫妇是邻居,与毛主席的住处也不是很远。陈云和李富春常常拿乐少华开玩笑,说:“你这个穷小子找了个富老婆,可要当心啊!”

1939年,卓琳在邓发和曾希圣的介绍下认识了邓小平,两人迅速结婚。婚后,邓小平和卓琳专门上门看望乐少华夫妇,笑道:“我们从今以后就是亲戚了。”

从资历来看,乐少华在新中国成立后可授大将军衔,但谁也没想到,他会走上绝路。

1951年“三反”运动在全国大规模展开后,刘青山、张子善的罪行也被公之于众。但这次运动打击范围广,甚至波及到了乐少华。

1999年,浦代英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记录了当年东北局关于乐少华的审查结论。上面表示乐少华生前犯了三个严重错误,分别是:

一、曾经做决定用公款为军工局处级以上领导每人买了一块手表:二、曾派人到农村卖粮,被认为是对农民的剥削;三、曾经指示有关部门将从日本人一起的炮弹中提取炸药卖给天津商人,有贿赂之嫌。

浦代英虽然没有直接说明乐少华自杀的原因,但这些“罪状”确实给他造成了极大的打击,以至于他在1952年新年刚过,就用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乐少华自杀后,浦代英非常痛苦,她深知丈夫有不白之冤,却也无能为力。心情极度悲伤的她来到了北京卓琳的家中散心。

浦代英实在无法理解,为何经历了无数风雨的丈夫会如此经不出打击,以致离开了自己。心中无比苦闷的她便找李富春谈心,李富春对她说:“乐少华没有大问题,他纯粹是个人想不开。”

不久,陈云也闻知了她到北京的消息,也前来看她,安慰说:“希望你振作起来,不要因为这件事而影响了工作。”

之后的许多年,浦代英一直为乐少华平反而奔波,却一直没能成功。直到1980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对乐少华的问题进行了重新审查,认为当年东北局对他的处分是错误的,决定为其恢复党籍和名誉,并将其骨灰迁入八宝山公墓。

0 阅读:71
梦桃说过去

梦桃说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