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松年如何看待大其两岁的继母潘兰珍?晚年回忆:我们都很尊敬她

梦桃说过去 2025-02-11 13:28:58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人物,曾为革命事业做出巨大努力。然而,他的一生非常坎坷,不仅后期断送了自己的政治生涯,感情上也一直不顺利,经历四段婚姻,晚年却只有一位妻子和一个儿子陪在他身边。

1879年,陈独秀出生在安徽安庆,其亲生父亲叫陈象五,是一个教书人,在他只有几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生父去世后,陈独秀就被过继给了四叔陈昔凡,到东北读书。陈昔凡中过举人,在东北辽阳、新民一带当过知县,因此对儿女寄托了极大的希望。

陈独秀小时候在家读私塾,由于头脑灵活很受教书先生的喜欢。可陈独秀对科举考试并不热心,在四叔的极力督促下才参加考试,中了秀才,但之后考举人再未中过。

中秀才之后,陈独秀在家乡的名气大增,一时间说媒的人络绎不绝。当时安徽统领副将高登科看中了陈独秀,以其显赫的门第在众多竞婚者中获胜后,将大女儿高晓岚许配给了他。

1897年,陈独秀与比自己大3岁的高晓岚结了婚。刚开始,新婚燕尔,陈独秀与高晓岚夫唱妇随十分恩爱,但渐渐地,夫妻感情就出现了问题。

高晓岚虽然出生在高门大户,但从小被封建礼教所约束,没有上过一天学,其见识自然无法与陈独秀同频。

结婚第二年,陈独秀因同情康梁变法受到鳏夫追捕而逃往南京,后又辗转至沈阳。在接触了一些日本人后,陈独秀决定自费到日本学习,便问妻子借钱,然而高晓岚坚决不肯让丈夫出国,两人时常争吵不止。

虽然最终陈独秀还是如愿去了日本,但经过这次争吵,他们的婚姻已经出现了难以愈合的裂痕。

1903年,陈独秀回国,继续从事反清的革命活动,而高晓岚足不出户,夫妻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就在此时,一位女子来到了陈独秀的身边,他就是其第二任夫人高君曼,也是高晓岚同父异母的妹妹。

高小梅因受到高登科的宠爱,从小就接受过教育,长大后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当时陈独秀在国内的名气已经很高,因此高君曼对这位姐夫充满了崇拜之情。

陈独秀长期无法得到家庭的温暖,见到高君曼后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随着深入交流,两人逐渐走到了一起。

然而,这段感情终究无法被接受,因此陈独秀和高君曼几乎与家人断绝了关系。尽管此时高晓岚已经生下了陈延年、陈乔年、陈松年和一个女儿,陈独秀最终还是提出了离婚。

父母离异时,陈延年和陈乔年已经长大,他们无法接受父亲抛弃家庭的行为,因此一直心存不满。后来,兄弟俩接触了新思想,虽然不再因家事怨恨父亲,但他们在政见上却与父亲产生了分歧。

陈松年还未出生时,陈独秀与高晓岚就已经开始婚变,因此他从一落地到成年,都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

从小,陈松年就对父亲这个字很模糊,因为自从陈独秀与家人决裂后,就带着高君曼离开了安庆,以后再也没有回来过,也没有寄钱回家。好在陈独秀的母亲还有些财产,可以负担全家人的生活。

陈松年虽没有受到过父亲的关爱,却被父亲连累。当时陈独秀因积极参与反对袁世凯政权的斗争,导致袁世凯怀恨在心,便安排手下倪嗣冲到安庆逮捕他。没有抓到陈独秀,倪嗣冲就将陈家砸了个稀巴烂,可想而知,这阵仗给只有几岁的陈松年造成了不小的阴影。

直到1933年,陈松年才第一次见到了父亲,但此时的陈独秀已成为了阶下囚。之后每年寒暑假,陈松年都会去监狱探监。

入狱前,陈独秀已经再次结束了两段婚姻,第二任妻子高君曼离他而去,第三任妻子施芝英也与他只是露水情缘。

三段失败的婚姻让陈独秀疲惫不堪,就在此时,他在中共中央的职务也被撤销,失意的他隐姓埋名住在了上海熙华路一座库石库门的房子里,基本不与外人来往,除了住在后楼的女工潘兰珍。

潘兰珍4岁时跟着父母到上海打工,没有多少文化,因此十分敬重穿长衫的陈独秀,时常帮他干活。有一段时间,陈独秀病得很厉害,潘兰珍就不离不弃地在床前伺候,陈独秀很是感激。

病好后,为了答谢潘兰珍,陈独秀便教她读书识字,一来二去,两人渐渐产生了感情。当时陈独秀已52岁,而潘兰珍只有23岁,两人虽年龄差距巨大,但还是不顾外人眼光走到了一起。

1932年,陈独秀被捕,潘兰珍对其不离不弃,还在监狱旁边租了一间房子,只为能够更好地照顾陈独秀。

五年后,陈独秀终于获得了自由,但此时他已无家可归。最后在好友邓仲纯的邀请下,他只好与潘兰珍来到了四川江津,以安度晚年。

抗战爆发后安庆失守,陈松年无法,只好带着祖母、妻子以及孩子也流亡到四川。

那时,一家六口住在一起,潘兰珍担负起了照顾全家人生活的重担。陈独秀母亲双目失明,潘兰珍对其非常孝敬,每日不厌其烦地为婆母梳洗,修剪指甲,捶背揉腰。有时家人发生口角,潘兰珍总是尽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此时陈独秀已大不如前,家里几乎没有任何收入。好友朱蕴山来看望陈独秀时,却见到满床打滚,一问之下才知他因吃不上饭饿得胃痛。朱蕴山不禁感叹:“可怜啊可怜,仲甫竟然没有东西吃。”

后来,家里实在无米下锅,潘兰珍便瞒着家人当了自己的戒指和耳环。

几度风雨,晚年的陈独秀贫困潦倒,幸而有潘兰珍无怨无悔侍奉在侧。对于这个只比自己大两岁的继母,多年以后陈松年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她待我父亲很好,父亲晚年全靠她。她平时少言语,做事勤快利落。我们都很尊敬她,尊之为母,我的儿辈也喊她奶奶。”

然而,潘兰珍与陈独秀结婚多年,却没能生下一儿半女,只领养了一个养女。

1942年,陈独秀因喝了发霉的胡豆花水而呕吐不止,陈松年见状赶忙去请医生,但还是晚了一步。5月27日,陈独秀走完了他曲折的一生,临终前他留给潘兰珍一句遗言:“我去后,若遇到合适的人,可改嫁。”

陈独秀去世后,潘兰珍为其操办了丧事,之后就带着养女到上海居住。而陈独秀的遗体,最后被陈松年迁回了老家,与自己的母亲高晓岚埋葬在了一起。

后来,潘兰珍嫁给了一名军官,可没有几年军官就突然离世,她只好回到老家江苏与养女同住。1949年,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潘兰珍也因患上子宫癌离开了人世。

0 阅读:88
梦桃说过去

梦桃说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