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壮的支前民工——一个侦察参谋的回忆(七)

梨乡有趣事 2024-03-21 05:32:31

讲述人/盖雪松

整理/位启

2月19日,天刚亮,我们对宿营地周围进行了搜索,没有发现敌情,吃了几口压缩饼干后,又踏上了穿插路。

此时,我们已接近我师第一阶段任务的目的地841高地。白天行军时,越南的散兵、民兵,迫于我强大的兵力,没有进行有效的阻击,只是和前一天一样,进行冷枪袭扰。

部队到达天丰山。越向南前进,道路越难走,并且一直在走上坡路。(天丰山的南面,即是周围山脉的最高峰——841高地),特别是抬着伤员的民工,更是异常艰难,他们每前进一米,都要付出巨大的体力消耗。只见他们汗水湿透全身,依然咬着牙,紧随部队,向山上攀爬,因此,行军速度依然很慢……

前面讲了我部两天三夜的战斗概况。下面,我再讲一下,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这股不可或缺的力量,即广西的支前民工,确切地说,就是广西随军作战的民工(以下简称“民工”)。

每当战友们谈起广西参战的民工,无不为之点赞,他们和作战部队一样,冒着敌人的炮火,抬着弹药、给养、伤员,忍饥受饿,爬山越岭,披荆斩棘,英勇顽强地紧随作战部队,穿插六昼夜,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为此,他们忍受了巨大的痛苦,付出了惨痛的伤亡,谱写了军民携手保卫边疆的壮丽篇章。

战争离不开后勤保障,没有后勤保障,作战部队将无法全力连续作战,难以完成作战目标,因为伤亡人员的后送、弹药的补充、给养的供给,都需要后勤来完成。

在现代战争中,西方发达的国家,都是用强大的装备车辆,携带和前送作战物资,于山岳丛林作战时,甚至用直升飞机,担仼后勤所有的保障任务(美军越战中,就已使用直升机)。

我国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力还比较弱,技术相对落后。部队根本没有装备后勤所需的车辆,更谈不上作战车辆(装甲车辆)和直升机。仅有的几辆汽车,也都用在关键时刻(七九年一个甲种步兵团,仅有一个汽车排,十几台解放牌汽车)。

本次我师对越反击战的战场,是热带丛林,我师又担负战役穿插任务,作战的路线,几乎一半是没有通车的公路,另一半是山间小道,有的小路,甚至连人步行,都很艰难。我团仅有的十几辆车,被师统一集中,用于可通行车辆的方向,转运伤员和拉运烈士遗体。

由于以上原因,战前广西自治区,为部队动员了大量的随军民工,担负作战部队的后勤保障任务。

民工以地方的县、公社、大队、村庄(南方的一个大队,有的是由多个村落组成),组成民工营、连、排、班,和部队同样的建制单位。各地的县、公社武装部干部,分别担任民工队伍的营、连、排长,并担当与部队的联络工作。民兵班长大多由各村的民兵连长担任。

民工集中后,被分配到作战部队。各团又将配给的民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配到营、连,每连四副担架,由九至十人,组成一个民工班。他们的任务主要是抬运伤员。另一部分,由团后勤统一使用。他们根据后勤的按排,分别携带担架、一定数量的弹药,和粮秣及其他作战物资。在战争初期,没有伤员,每个担架班携带一箱弹药,或一箱压缩饼干,以及其它的作战物资。等战斗打响后,有了伤员,他们刚好把弹药补充给部队,转为抬伤员。为了便于识别,民工每人发一件蓝色棉衣,样式类似于我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石油工人穿的条状棉衣……

爬了约四个小时的山,部队奉命停下休息。为了防敌打冷枪,我班选择了一背靠陡崖处,坐下来休息。

我和我班的机枪手、副班长,靠在一块大石头上,刚刚坐下,就有一位民工兄弟,插入了我和机枪手之间,大石头本来只能坐下三人,四个人只能挤在一起。我们相对笑了一下,(语言不通,不能交流),刚休息了不足十分钟,突然一声枪响,正巧命中了我和机枪手中间的民工,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民工当场牺牲。

我们迅速抢占有利地形,观察敌人所在的位置,敌人放了一枪再无动静,周围是高山密林,我们始终沒发现敌人的位置。但引来了周围部队的乱射击,周围的民工把这位民工抬走掩埋。

因有敌人的散兵,我们又开始前进。边前进,我想:子弹如果左右偏十公分,伤亡的不是我,就是我班的机枪手。民工本来认为在我们中间会更安全,没想到反而是更危险了,敌人不会有意去打民工,目标应是我们二位,不过是打偏了。这是第一位牺牲在我身边的民工同胞,可惜,不知他家居何地,何姓何名,只能记住他是一个和我们同样大的民工兄弟。

部队边打边行,下午六时左右,在天丰山的半山腰,停止前进。又和前晚上一样,我们占领有利地形,构筑简单的掩体,轮流警戒,合衣抱枪,坐着休息。

这时,团指接到上级通报,说有越特工人员,偷袭了我随军民工后,换上他们的棉衣,混入了民工中,要各部队将民工集中管理保护,以防越南特工捣乱。于是,各部队就近以营、团为单位,将民工集中在一起,通过他们原来的建制单位,让各级领导进行甄别。

勉强集中后,发现原来的建制,已完全被打乱,绝大多数民工找不到自己的领导,有的领导也找不到自己的民工。而且,大多数民工互相之间不认识,无法有效地进行甄别。

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经过三天作战,部分领导带领抬着伤员的民工回到国内。

第二,民工掉队现象很多,前面部队的民工,掉到了后面的部队,大多数脱离了自己所属的单位,我团的民工既有363团的,也有361团的。

第三,民工集中的时间短,相互之间不认识,只有同村的才认识。

第四,分配到部队的时间短,干部、战士没接触过民工,更淡不上认识。

负责民工的后勤干部,把民工集中在一起,找一个低凹的地方,安排他们住下,让他们把枪集中架在二十米远的位置(民工四人携带一支半自动步枪),从连队抽调一个排的兵力,在四周把民工看管保护起来。看起来采取的这些措施不错,实则为后来民工、敌特工、看管民工的战士之间发生混战,埋下了祸根。

到了下半夜,当所有人员进入困乏期,隐藏在民工中的越特工人员开始行动,他们利用藏匿的手榴弹,向我看管人员,东扔一颗,西扔一颗,用手枪东打一枪,西打一枪,不断地杀伤我方战士。越南特工会说广西话,还煽动民工抢枪,看管民工的战士,立即喊话让他们原地趴下,不要去拿枪,部分民工在越特工的煽动下,不听劝阻,拼命地去抢枪。我战士由于受到特工的攻击,认为抢枪的民工都是越特工,就从四面向抢枪的人员,进行了猛烈地射击。(估计里面有特工,但多数是民工)。民工受到打击后,没死没伤的躲起来,有的趴在地上不敢动,一直耗到天亮。

短短十几分钟的混战,使民工受到严重的打击,伤亡几十人。天亮后,清查死亡人员,根本无法确认谁是民工,谁是越特工。部队组织人员对这些尸体进行了掩埋。

在掩埋尸体的同时,又有一个民工牺牲。那个民工不见了自己的伙伴,出来寻找,走到团指位置,被一位干事和团放映员拦住,让他返回原地,民工刚要解释,突然一声枪响,民工被击中,藏在暗处的越南特工,朝那个民工放了冷枪。放映员听到枪响,心里一紧张,手中的半自动不小心走火,又误击中民工。那个民工非常不幸,连中两枪,倒在了路边的沟中。那位干事见状,也是㤺张,手中的冲锋枪,紧跟着打了一个长点射。正巧,我们团长准备和我班去查看民工情况,子弹从团长和我班人员的头上飞过。气得团长大骂了那位干事一顿。

我们立即查看躺在路边的民工,一发子弹击中胸部,民工伤得很重,只见他有气无力,断断续续地,说他是田阳某村的民兵连长,是一名共产党员,他要找他带领的民工,说完就闭上了双眼。又一位民工同胞牺牲在我们眼前。民工牺牲前的眼神,至今令我难忘。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国有多少民工参战我不知道,但战后总结得知,我团民工伤亡极大,甚至超过作战部队。随军约400名民工,刚回国统计近200名失联,(不全牺牲,有的到了其他部队,迷路掉队的民工,历经艰难,陆续自行,回国返乡。)具体牺牲的人数,我没看到资料。但如此大的伤亡,曾一度惊动中央军委。广州军区也派出一名副政委,到广西处理牺牲民工的善后事宜。曾传出对越作战牺牲的民工,超过了自1927年到1950年广西解放,牺牲烈士的总和,这可能有点扩大。

广西左右江地区是革命老区,邓小平、李明瑞、韦抜群、张云逸等领导人,创建了左右江根据地,发动过百色起义、龙州起义,诞生了工农红军第七军,上井岗山和中央红军会师。左右江地区也是越战民工的来源地。所以说左右江地区的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本次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他们又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值得我们铭记,并向牺牲的民工致敬,向左右江的人民致敬!

战士们同民工一起把牺牲的民工掩埋后,深深地行了鞠躬礼。此时我团接到新的任务,向扣屯方向穿插,截断高平通往太原的道路,完成对高平的包围。

民工们含着眼泪,告别了牺牲的同乡战友,抬起伤员跟随部队,向新的作战地区进发……

注解:

看完此文的细心读者,一定会发现民工抬着伤员,不送回国内救治,为什么随部队向敌纵深走,是不是胡说?我并非胡说,除头两天的伤员被民工抬回国内送医外,以后的伤员都被民工抬着随军前进。

因穿插部队通过后,穿插经过的道路,即被越民兵和地方武装封闭,没有我部队的保护,民工根本无法将伤员抬回国内救治,只能抬着伤员和部队一同前进,待机再送回国内。所以,很多伤员由于得不到及时地救治,轻伤员变成了重伤员,重伤员则在半途中死亡,这是我师本次作战最大的悲剧,教训深刻。

此外民工出现的重大伤亡,也与本次作战,在战前、战中,对民工的各项保护措施不当所致,应该深刻反思。

战争中,作战人员的战争恐惧症,更是本次作战人员伤亡的第一杀手,值得深入探讨。

以上三条,也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三大教训。

(图片摘自网络,如有冒犯,联系必删)

0 阅读:16

梨乡有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